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他爱茶一生、写茶一生,倾尽毕生著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他三岁沦为孤儿,一生无儿无女,却是一个享尽世间温情的人。他,就是被誉为“茶圣”的唐代茶学家陆羽。3月5日(本周日)晚八点档,《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第八期,“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千年,带领观众在袅袅的茶香之中品读《茶经》,感悟陆羽“精行俭德”的传奇一生。
古人有多懂茶?
1200多年前《茶经》讲明白了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茶”发端于神农氏,最早出现在西南地区,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学的开山之作,《茶经》第一次系统性地总结了唐代及唐代以前茶叶生产的技术与经验,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奉为茶文化的经典。
本期节目将“以茶会友”,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雷闻,共同解读《茶经》的历史价值,讲述中国茶文化的深远意义。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南方地区便有了饮茶风俗,到了唐朝时期,饮茶之风日盛。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需要,陆羽(字鸿渐)在定居浙江湖州期间,将积累有关茶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来,著成《茶经》。书中内容涵盖与茶相关的历史文化,茶叶从生产、加工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技术,以及由此而来的品饮艺术等,让茶文化上升到一个全新阶段。沈冬梅表示:“《茶经》推动了唐代及后世茶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茶经》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都作出了卓越贡献。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以及近代以来在东南亚和欧美盛行的茶文化,无一不是在《茶经》的初始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生为茶,一生如茶
陆羽统一了“茶”的称谓
嘉木一叶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也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在《茶经·一之源》中,陆羽指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首次把人的“品行”引入茶事之中,将茶的功能从药用、食用、饮用上升到人文精神的高度,让其成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
经过与专家组的多轮讨论,本期节目根据《茶经》所述内容,并结合唐代的历史背景,对陆羽“与茶相伴”的传奇故事进行了合理化创作:将陆羽与师友崔国辅、挚友颜真卿的感情,融入进他撰写《茶经》的人生经历中,巧妙地展示了《茶经》所载内容如何与民生经济休戚相关,道出了中国茶叶历史的源远流长,更通过“茶”传递了古代文人“精行俭德”的精神追求和美好品格。其中,主人公陆羽将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劲松扮演,他表示在把握陆羽的精神脉络当中,感受到一种很单纯的东西——对茶精神的追求,“希望我们这次演绎能让大家体悟茶文化的内涵,为典籍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陆羽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如茶般入口苦涩,细品后却余韵悠长。陆羽三岁沦为孤儿,从小在寺院之中学习煎茶辨水,后来得遇一方大儒、恩师邹夫子,并在他的影响下遍走名山秀水、遍尝名品佳茗,倾其所学将茶业与茶文化推向兴盛。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茶有“荼”“槚”“茗”“荈”等多种叫法,直到陆羽的《茶经》出现,“茶”这一称呼才被确定下来。节目戏剧舞台上,撒贝宁将与陆羽围炉说茶,听陆羽娓娓道来邹夫子如何授他百家之言、他又如何与崔国辅、颜真卿因“茶”相聚,不断指引和帮助他著就《茶经》。
《茶经》问世1200多年来,茶不仅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如今,小小的茶叶成为了乡村振兴中拉动民生的大产业,让一座座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同时,茶还在开放中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茶经》更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促进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
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荡着清幽茶香。3月5日(本周日)晚八点档,敬请关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打造,中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八期节目《茶经》,让我们一起在传承中不断发挥民族创造力,共品茶香茶韵,共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