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老歌手“接力跑” “刘三姐”山歌代代唱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新老歌手“接力跑” “刘三姐”山歌代代唱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3-08 10:57

  中新社柳州3月7日电 题:新老歌手“接力跑” “刘三姐”山歌代代唱

  作者 林馨 刘俊聪

  “斯人已逝,歌声永存。”日前,《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已去天外传歌,但“刘三姐”的山歌,依然在广西天地间回荡。

  “婉秋山歌成绝唱,八方歌友痛断肠。要化悲痛为力量,三姐文化永弘扬。”3月7日,广西“山歌王”陆连芳与一众歌迷在柳州市鱼峰歌圩,唱山歌追悼“刘三姐”黄婉秋。听到动情之处,有歌迷泪洒现场。

  3月7日,广西一众山歌爱好者在柳州市鱼峰歌圩,唱山歌追悼“刘三姐”黄婉秋。 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

  相传刘三姐便是从柳州鱼峰山跃下,被小龙潭中的金色大鲤鱼托起,骑鱼飞天。后世人为纪念刘三姐,在此处修建三姐骑鲤鱼升天雕像。男女老少汇聚于此以歌会友,久而久之形成鱼峰歌圩。

  “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20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上映,风靡海内外。半个多世纪以来,“刘三姐”的山歌淌过岁月的河流,刻进几代人的记忆,成为广西文化符号。

  彼时还是小学生的陆连芳,便是“刘三姐”的忠实粉丝。“小时候看《刘三姐》电影,对她心生倾慕,并在心里埋下了想学唱山歌的火种。”

  长大成人后,陆连芳“拜师学艺”唱起山歌,并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峰歌圩”代表性传承人。她奔走柳州各校园、社区传承山歌文化。

  “得知黄婉秋老师去世后,内心深感悲痛,她一生都在做‘刘三姐’文化的传承者。”陆连芳表示。对黄婉秋最好的缅怀,便是传承好“刘三姐”文化,将山歌代代相传。

  “刘三姐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是广西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刘三姐文化在现代化的今天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来自广西玉林的孪生兄弟李玉宝、李玉钦出生于1999年,俩人自幼看《刘三姐》电影长大,对山歌也有着浓厚兴趣,并通过网络传唱山歌。李玉宝说:“互联网的传播面较广,年轻人喜欢新奇、有趣的内容,我们把生活中有趣的段子、美食改编成山歌,让年轻人更易于接受。”

  与此同时,广西各地将山歌引进课堂。越来越多“山歌王”走进校园,登上三尺讲台“传歌”。在学生心中点燃千年山歌的火种,让山歌的活力延续下去。

  作为广西经典的文化符号,“刘三姐”也从民间传说发展为舞台艺术、电影银幕、实景演出等,近百个以“刘三姐”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刘三姐歌谣”被一代代人传唱至今,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3月4日3时16分,黄婉秋与世长辞。但正如她在弥留之际所言,“天上,人间,我心永远与你们同在。”她对“刘三姐”文化的贡献和传播,激励着更多人在传承路上不断前行。(完)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