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老歌手“接力跑” “刘三姐”山歌代代唱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新老歌手“接力跑” “刘三姐”山歌代代唱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3-08 10:57

  中新社柳州3月7日电 题:新老歌手“接力跑” “刘三姐”山歌代代唱

  作者 林馨 刘俊聪

  “斯人已逝,歌声永存。”日前,《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已去天外传歌,但“刘三姐”的山歌,依然在广西天地间回荡。

  “婉秋山歌成绝唱,八方歌友痛断肠。要化悲痛为力量,三姐文化永弘扬。”3月7日,广西“山歌王”陆连芳与一众歌迷在柳州市鱼峰歌圩,唱山歌追悼“刘三姐”黄婉秋。听到动情之处,有歌迷泪洒现场。

  3月7日,广西一众山歌爱好者在柳州市鱼峰歌圩,唱山歌追悼“刘三姐”黄婉秋。 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

  相传刘三姐便是从柳州鱼峰山跃下,被小龙潭中的金色大鲤鱼托起,骑鱼飞天。后世人为纪念刘三姐,在此处修建三姐骑鲤鱼升天雕像。男女老少汇聚于此以歌会友,久而久之形成鱼峰歌圩。

  “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20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上映,风靡海内外。半个多世纪以来,“刘三姐”的山歌淌过岁月的河流,刻进几代人的记忆,成为广西文化符号。

  彼时还是小学生的陆连芳,便是“刘三姐”的忠实粉丝。“小时候看《刘三姐》电影,对她心生倾慕,并在心里埋下了想学唱山歌的火种。”

  长大成人后,陆连芳“拜师学艺”唱起山歌,并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峰歌圩”代表性传承人。她奔走柳州各校园、社区传承山歌文化。

  “得知黄婉秋老师去世后,内心深感悲痛,她一生都在做‘刘三姐’文化的传承者。”陆连芳表示。对黄婉秋最好的缅怀,便是传承好“刘三姐”文化,将山歌代代相传。

  “刘三姐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是广西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刘三姐文化在现代化的今天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来自广西玉林的孪生兄弟李玉宝、李玉钦出生于1999年,俩人自幼看《刘三姐》电影长大,对山歌也有着浓厚兴趣,并通过网络传唱山歌。李玉宝说:“互联网的传播面较广,年轻人喜欢新奇、有趣的内容,我们把生活中有趣的段子、美食改编成山歌,让年轻人更易于接受。”

  与此同时,广西各地将山歌引进课堂。越来越多“山歌王”走进校园,登上三尺讲台“传歌”。在学生心中点燃千年山歌的火种,让山歌的活力延续下去。

  作为广西经典的文化符号,“刘三姐”也从民间传说发展为舞台艺术、电影银幕、实景演出等,近百个以“刘三姐”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刘三姐歌谣”被一代代人传唱至今,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3月4日3时16分,黄婉秋与世长辞。但正如她在弥留之际所言,“天上,人间,我心永远与你们同在。”她对“刘三姐”文化的贡献和传播,激励着更多人在传承路上不断前行。(完)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