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声生不息·宝岛季》唱响横跨40年台湾金曲 音乐镌刻共同记忆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声生不息·宝岛季》唱响横跨40年台湾金曲 音乐镌刻共同记忆

来源:北青网2023-03-17 17:56

  《声生不息·宝岛季》唱响横跨40年台湾金曲 音乐镌刻共同记忆

  “高高的山有我的爱,熊熊的火是我的情……”,随着歌手动力火车在中国台湾日月潭唱响这首热情如火的《娜鲁湾情歌》,音乐文化交流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拉开了台湾音乐“有歌之年”的序幕。

  首期节目中,张信哲、那英、杨宗纬、张韶涵、魏如萱、张杰、华晨宇、时代少年团马嘉祺8位来自两岸的常驻歌手,与艾怡良、陈粒、夏日入侵企画、坏特、陈卓璇、陈立农6位特邀歌手,以及2位年代嘉宾胡德夫、动力火车,以20首组曲联唱,为观众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台湾金曲演唱会,完成了一次从80年代前到10年代后的台湾音乐巡礼。

  跨越40年对话,唱不完是台湾金曲

  去年《声生不息·港乐季》播出,刮起了一阵生生不息的“港风”,如今,这阵风跨过海峡,随着《声生不息·宝岛季》播出,继续以华流拨动观众心弦。

  在开场介绍时,主持人何炅形容第一期是一场“跨年演唱会”,为传唱有时代底蕴、传播意义、审美价值的优秀音乐作品,节目通过穿插于各个年代中间的介绍小片,以丰富的内涵和诙谐幽默的文风,通俗易懂地向观众阐述各个时期台湾音乐的潮流形成和背后的文化源流。

  当杨宗纬、时代少年团马嘉祺同台演唱罗大佑的经典作品《恋曲1980》,音乐跨越时空完成了一场“对话”,35年前歌曲中对爱的呼喊,在当下发出了新的声音。

  歌手华晨宇现场演唱了周杰伦创作的歌曲《一定要幸福》,谈起周杰伦对自己影响,他表示学生时代每天都会听歌打卡,“他让我更认真的想去创作音乐”,两岸观众关于台湾音乐有着共同的记忆,而同样的热爱早已让人们越过海峡“对话”。

  歌手那英在演唱《白天不懂夜的黑》时,忆起自己在台湾出道的往事,“我唱这首歌的时候,那一年二十多岁,在台湾录制,很感慨”。歌手们在用音乐表达自我的同时,也在与记忆中的自我“对话”。通过一场场对话,跟随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在现场观众一次次大合唱中,无数人共同的青春记忆被唤醒。

  一曲《橄榄树》,说不尽是共同记忆

  以一曲《橄榄树》开场,节目开启了一场关于台湾音乐“有歌之年”的追溯之旅,也按下了观众们的集体记忆开关。在台湾分会场,白发苍苍的胡德夫坐在钢琴前,唱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他身后是阳光明媚的日月潭,熟悉的旋律和歌声流过湖光山色,穿过屏幕流入长沙主会场的观众心中。

  而随着歌手那英的声音响起,两岸歌手的隔空合唱,让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攀升至顶峰。听完胡德夫和那英的演唱,串讲人柳翰雅感慨万千:“透过音乐的交流,两岸连在一块儿”。音乐跨越时间,让思念延续,也跨越空间,让两岸紧紧相连。

  延续了第一季每期节目保留的大合唱环节,16组歌手一同登台,与来自两岸各行各业的观众,共唱金曲《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些观众中有外卖员、医护工作者等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追寻着各自不平凡的梦想。从80年代之前一路唱到10年代之后,首期“有歌之年”的故事,在最后重新回到了80年代。舞台之上,两岸歌手们携手再唱时代强音;舞台之下,歌曲中振奋人心的力量同时激励着两岸人民。属于音乐的共同记忆,无远弗届,生生不息。

  两岸青年请回答,讲不完是一家话

  “不管是音乐还是戏剧,都看了很多社会的变化,我们一定要多交流,因为我们同文同种。”穿行在台北市眷村老家的金曲分享人王伟忠说。《声生不息·宝岛季》首次采取两地会场的模式,首期节目的分会场设立在两岸人民都无比熟悉的宝岛地标——日月潭,柳翰雅和王伟忠与长沙主会场的何炅通过实时连线环节,分享音乐感受,并就两地青年的审美取向,探讨两岸文化互相影响之深。这是罕见的大陆媒体在日月潭进行歌曲演唱和两岸实时连线,通过音乐和共同话题,两岸人民情感彼此牵动。

  借助连线,节目设置了“声生不息请回答”特别环节,针对同一个文化生活议题,在台北、长沙组织街头访问。首期就“两岸90后观众最喜爱的影视剧集TOP5”、“两岸90后观众最喜爱的华语流行音乐TOP5”两个话题展开的街头采访中,两岸观众如数家珍的分享了自己的保留歌曲和剧集,有人表示:“《鹿港小镇》是我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听的,最能体现出思乡的细腻”,有人聊到自己的经历:“高考前的晚自习,躲在厕所里听完《隐形的翅膀》,擦干眼泪洗把脸又回到教室里继续学”,也有人一言不合就模仿起剧集中的经典名场面。通过被采访者趣味性十足的回答,不仅加深了两岸青年之间对彼此的了解,也展现了两岸有着同样的文化历史、审美喜好、情感共鸣。

  在《声生不息·宝岛季》的篇章中,台湾音乐这艘巨船,从“有歌之年”驶出。后续的航行中,将触及更多时代记忆与时代好歌。节目于3月16日起,每周四19:30芒果TV上线,每周五19:30湖南卫视播出;3月18日起每周六21:00登陆中天亚洲台;4月1日起每周六20:30登陆TVB。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