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牡丹亭》“露真容” 再现昆曲“真国色”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牡丹亭》“露真容” 再现昆曲“真国色”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3-20 09:45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凝聚毕生心血创作的“临川四梦”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成为世界戏剧中的瑰宝。其中,又以《牡丹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全本《牡丹亭》描绘了更为广阔的社会人情风貌。本文图片由上海昆剧团提供

  《牡丹亭》自诞生400多年来,几乎成为昆曲的代名词,但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罕见全本演出。近日,作为全国唯一复原全本55出《牡丹亭》的文艺院团,上海昆剧团携全本《牡丹亭》开启全国巡演,并参加文旅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进京演出。连续三晚、长达8小时的连台大戏,在北京、银川、郑州等城市均掀起观演热潮。

  全本《牡丹亭》为何在当下“横空出世”?55出体量的大戏揭示了哪些不同于以往的原著风貌?如此“慢节奏”的古典戏曲,缘何能吸引都市里崇尚“快节奏”的年轻人?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朵盛开的“牡丹”。

  全本《牡丹亭》完整呈现

  《牡丹亭》从明代问世之初起便罕见全本演出。近代以来,《牡丹亭》不断被改编。虽然一代代昆曲艺术家提炼出《闺塾》《惊梦》《寻梦》《写真》《离魂》《冥判》《魂游》《拾画》《叫画》《幽媾》《回生》等折子戏,将其锤炼成昆曲艺术的典范,但作为“百戏之祖”最经典的作品,难以让人窥得全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上海昆剧团建团45年来,对《牡丹亭》进行了10余次的再创作,凭借不同演员各具特色的多版本艺术呈现,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享有盛誉。1999年,导演郭小男与剧作家王仁杰联手创排了35出《牡丹亭》,将经典的折子戏扩展成三出大戏,蔡正仁、岳美缇、张静娴等数位国宝级昆剧艺术家携昆三班青年演员共三组主演轮流登场,首创全国,盛况空前。

  “真正完整地呈现全本《牡丹亭》,一直是上海昆剧团几代人的心愿。”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

  2022年,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关心支持下,上海昆剧团从原点出发,探本溯源,钩沉史料,潜心创排出全国唯一一版全本55出《牡丹亭》。

  全本《牡丹亭》依旧由郭小男执导,在王仁杰剧本缩编的基础上,郭小男也参与了剧本缩编工作。剧目特邀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刘异龙、张铭荣、李小平等昆曲名家传承指导;唱腔设计则由辛清华、周雪华、李樑等知名昆曲音乐家共同完成。

  全剧尤为令人瞩目的,还有上海昆剧团传承有序、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五班三代”的集体亮相。他们为庞大的人物群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昆四班”罗晨雪、胡维露此次挑梁全本杜丽娘和柳梦梅,“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一人分饰判官和完颜亮两个角色,“昆五班”的年轻演员也在剧中扮演了春香、陈最良、杜夫人等重要角色。

  “回想20多年前创排35出《牡丹亭》时,几代演员分成三组饰演杜丽娘和柳梦梅,一个年轻演员演三本大戏基本是不可能的,但这次全本《牡丹亭》让当年很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谷好好感慨地说道,“全本《牡丹亭》之所以能搬上舞台,靠的是一代代昆曲人的执着坚守、是上海昆剧团几十年的积累,更是这个时代带来的自信与底气。”

  文化溯源影响深远

  长久以来,因为没有看到《牡丹亭》的全貌,加上一些折子戏的主要戏份落在杜丽娘身上,大众印象里的《牡丹亭》就是一出才子佳人戏。

  但正如《红楼梦》不止有宝黛爱情,《牡丹亭》又岂止杜柳奇情?全本《牡丹亭》中涉及宋明两朝思想、宗教、文化、历史、民俗和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等广博内容,剧中每一出戏、每一个人物都蕴含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人文追求,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青年演员罗晨雪、胡维露在全本《牡丹亭》中饰演杜丽娘和柳梦梅。

  “几十年来,理论界不断研究《牡丹亭》,我也在不断地思考《牡丹亭》。此次55出全本呈现,不仅是对此前版本内容的补充,更是一场文化的溯源。”郭小男说。

  《戏曲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万素看完全剧后,认为这部剧“不仅着眼柳杜生死恋情,赞美‘至情至性’,更拓宽视角,放眼整个明代社会历史。加深了当代人对汤显祖55出原作题旨意趣的认知,更加深理解了汤显祖剧作对古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及批判意识”。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认为,该剧使《牡丹亭》在当代舞台上得到完满的解读和完整的复归,圆满解答了人们关于全本演出的种种疑问,将以璀璨的一章载入《牡丹亭》乃至昆曲演出的史册。

  作为充分保留原著丰富内涵和人物性格的版本,全本《牡丹亭》体量自然也是最大的。如何让这么大体量的戏曲吸引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主创团队吸纳当代艺术元素,融合古典意蕴与现代审美理念,实现了新颖别致的舞台样式和艺术表达。

  在音乐上,全剧的唱腔音乐根据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书的《纳书楹曲谱》整理改编,在遵循传统昆曲艺术的前提下,对南曲唱腔柔婉流丽有余而刚劲跌宕不足等特点进行了调整与丰富。剧中多次采用古琴、古筝、笙等乐器,创作出贴近情节人物、清新流畅、细腻隽永的音乐形式风格。

  在舞台呈现上,全剧融合了宋明历史文化及美学特征的舞美和多媒体视觉,舞台转台处理行云流水般展现出闺阁、花园、战场等不同空间,不仅解决了55出全本时空转换的难题,更让复杂的换场和迁景以最流畅的方式完成,让观众得以沉浸在虚实结合、唯美诗意的舞台氛围当中。

  从上海首演,到银川、北京、郑州等城市的巡演,台上是青春靓丽的昆曲有生力量,台下观众也多是年轻的面庞。几个城市的售票数据显示,年轻人已成为购票群体的主流,这与近年来昆曲观众年轻化的趋势高度一致。

  “很高兴看到新一代观众正在邂逅属于他们的‘杜丽娘’与‘柳梦梅’。”谷好好表示。在她看来,全本《牡丹亭》的创排是一次“昆曲探源工程”,展现了新一代昆曲人的风貌,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在完成国内巡演后,上海昆剧团还将带着这部剧赴海外演出,把“牡丹真国色”呈现给世界观众。郑 娜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开幕

  • 2025年海南出入境人员突破200万人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