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来源:光明网2023-03-27 09:40

  “今天我们是在室内,但是我们是在台北市中心,在演唱的时候,会有台北101的地标出现。”《声生不息·宝岛季》第二期,台北分会场从波光粼粼的日月潭,转移到了台北高空,而动人的歌声漂过千山万水,带着宝岛的温度传递到了大江南北。节目的意义也进一步超越了音乐本身,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无比生动的视窗。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上线10天后,《声生不息·宝岛季》在猫眼、灯塔、云合等榜单上就拿下了10个热度、市占率日冠,并于3月25日势如破竹地播放量破7亿。在社交媒体,据猫眼专业版统计,节目已经拿下全网356个热搜,其中有#那英 好听#、#张杰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哭砂#等音乐相关话题,也有#张杰张雨生隔空对唱天天想你#、#那英28年后再唱白天不懂夜的黑#等情怀话题。

  这种反馈也让《声生不息·宝岛季》的节目理念更加清晰。或许不应该仅仅认为《声生不息·宝岛季》是一部音综,这里发生的故事从音乐开始,却又不止于音乐;从那些传唱至今的经典音乐中,重拾感动与记忆,传递共情和共鸣,《声生不息·宝岛季》正在音综之外打开文化与情感的更多价值。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正如节目文案中所言:歌声响起的那一刻,海峡会变窄,陆地和岛屿会变宽。

  宝岛音乐,早已不止是音乐

  “眼泪始终就没有停下来过。”在节目引言篇,表达如此情绪的弹幕不在少数。

  这档以音乐破题的综艺节目,用了足足32分钟为观众做一个“导赏”,而且是走访了多位台湾音乐发展的关键人物后,用心整理了一段长达50年的宝岛流行音乐发展史。这不但是一部中国人文化独立、文化自信的历史,也是一次记录一路走来所思所想的“歌以咏志”。

  当看到在哥伦比亚咖啡室内,李双泽听完卑南族民歌高呼“我们有歌的”,余光中评价民歌运动“你们走进了一个芬芳的黎明”;看到90年代开始金曲倍出的年代,李宗盛塑造的“那种经典是这首歌一出来,就象征一个年代了”;看到产业实现工业化,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歌手都选择到台湾发展,周杰伦与“华流”横空出世……观众会由衷地认同,宝岛音乐不只是华语音乐的宝库,更见证过国人自强不息、用我语唱我歌的情怀。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铭刻在这些音乐里的,是数不清的共同记忆。杨祖珺在节目中回忆:“1988年2月,我是在大陆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台籍第一人,我唱什么歌,下面都哭成一片,我想热情已经没有办法表达了,就是我们的心都在一起了。”

  大陆在80年代通过音乐重新认识了台湾,两岸也通过音乐牵起了一条线,牵动着彼此逐渐走近。这种记忆首先是双方共同参与制造的,滚石打造的魔岩三杰、拿下金曲奖的那英,都让台湾乐迷们“大开眼界”,两岸也逐渐走向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其次,通过那英、张杰、华晨宇等不同代际的歌手分享,不难看到大陆这侧对于当年黄金时代的宝岛音乐寄托了深厚的情感记忆。那英在80年代会惊叹于苏芮“还能这么唱”,也曾在1991年堵得水泄不通的北京工体附近,想买一张齐秦“狂飙”演唱会的门票;华晨宇会记得班里的男生模仿周杰伦戴鸭舌帽。在弹幕里,始终不断的是“原来我都听过”“都是我会唱的歌”“作为一个00后大部分都会”等字样,文化记忆背后是越走越近的心。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声生不息·宝岛季》的故事,在超越音乐本身的空间,找到了生根与生长的力量,将音乐记忆升格为一段文化的共享,谱写了一段两岸同声共振、心与心相接的历程。这种用心在一段《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旋律之后,通过节目正片的呈现进一步体现出来。

  用音乐,点燃所有共同的情感记忆

  从第一期横跨不同时代的台湾音乐巡礼,到第二期80年代与00年代的音乐对话,《声生不息·宝岛季》串联内容的巧思,准确提炼了宝岛音乐在当代中国文化体系中的价值,以时间、地域、代际等关键词编织文化经纬,通过有时代底蕴、传播意义、审美价值的音乐,串联起大众的文化记忆和共同情感。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正如金曲分享人王伟忠所说,除了音乐还有更多把我们紧紧牵在一起的东西。在《声生不息·宝岛季》里,节目通过音乐进一步洞悉着两岸在文化内容方面的共性感知,并通过有趣的串联激活交流与情感联结。

  整季节目中,提示观众的声音包括旁白配音,从上一季的粤语女声,换成了大陆观众也同样熟悉的、三金颁奖典礼司仪贾培德的声音,与这档来自大陆的综艺产生着巧妙的化学反应。更多的综艺元素也在融入进来,最具记忆点的就是化用当年《康熙来了》的环节,重新设计出现的“声生不息·请回答”环节。

  该环节每次会在大陆和台湾的街头分别采访100位路人,分别针对一个文化生活议题,就两岸90后观众最喜爱的“影视剧集TOP5”“华语流行音乐TOP5”“综艺节目TOP5”等话题展开街头采访。仿佛两位多年未见的好友,坐在一起亲密聊天,会因为默契和熟悉获得一种温暖,对彼此也会有更当下的了解,原来《甄嬛传》在中国台湾也是那么火,原来《爸爸去哪儿》曾是海峡两岸的流量杀。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这种跨越海峡的分享,以更直观的方式提示观众,我们依然无比亲密地依偎在一起,而这种认同感会在深厚的血脉和文化记忆中,注入更具活力的新因子。

  而更深层的联结,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言篇的第一个镜头,给到了台湾嘉义的眷村,有着“老味道”的阿桃面馆,在眷村的发展中成为一处留在口味里的锚点;那个曾在舞台上表示“我的父亲是河北,母亲是山东”的眷村女儿邓丽君,唱响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是嫁给了武汉人的阿桃随口可以唱出的旋律。音乐记忆和乡音里,《声生不息·宝岛季》唤醒着你我的情感与文化共识。

  在这背后,节目用音乐牵动记忆、勾连血脉、凝聚共识,如此情怀与担当,值得为湖南卫视、芒果TV点赞。而观众已经通过投票给出了自己的回应,如评论区的高赞回答所说:“芒果台的节目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我们就是汹涌的海洋”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声生不息·宝岛季》携真诚与热忱而来,除了去年包括芒果TV、湖南卫视和TVB等播出平台,今年的节目3月18日起每周六21:00还会在中天亚洲台播出。联播的影响力与多元价值的高质量内容,正在用“大能力”赢得“大声量”,获得诸多海内外媒体和社交舆论场的共同关注。

  首期节目播出后,在文化性、音乐性、创新性等维度收获各方好评。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上百家主流媒体、地方媒体纷纷发表文章,点赞节目的立意与价值;许多行业媒体和乐评人,也先后化身自来水点赞节目品质和制作诚意。

《声生不息·宝岛季》:绝不只是一档音综

  如新华社文章所说:“节目讲述两岸同胞的亲缘情缘文缘,让观众直观感受音乐魅力,动人的传唱使两岸感情更加紧密相连。”这些评论为节目的价值进一步盖章,也让节目效果进一步提升。

  音综的“皮囊”之下,节目的内核其实是文化。大陆与台湾不仅分享着相同的音乐,我们还有着相同的文字、相同的文化认知与生活方式,会不自觉地为道路起一样的名字,会为一样美好的歌词流泪。这样的故事,正在《声生不息·宝岛季》里越来越多地被看到,而节目的用心和努力,也在获得更多的认同,在当下成为两岸共同书写的一封情书。

  正如胡德夫所说:“希望我们会互相激荡出另外一个时代出来,这桥面会越来越宽的,浪声会越来越大的。我们就是汹涌的海洋,生生不息。”这朵被音乐鼓动的浪花,已经越来越高。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3高考拉开帷幕

  • 哈尔滨:职业技能人才“比武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