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杨丽萍再现“孔雀女神”迷人魅力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杨丽萍再现“孔雀女神”迷人魅力

来源:北京日报2023-03-27 11:21

  昨天,65岁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再次出现在了保利剧院舞台上,在由她担任总编导的2022版舞剧《孔雀》演出中,她连续第八场出演其中“冬之篇章”,让观众再次领略到“孔雀女神”炉火纯青的艺术风采。

  这是一代舞神对生命的终极叩问。在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中,万物凋零、一片肃杀之时,孔雀迎雪而舞、涅槃重生。杨丽萍不只表现了美,还表现了美的挣扎、美的纠斗、美的磨难、美的历险,最终历经劫难,才是美的回归。

  此次一经开票就全部售罄,主办方不得不在原本5天演7场的情况下,又在25日上午加演了一场,开创了舞剧演出罕见的上午、下午、晚上“一天连演三场”的纪录。

  早在2015年,杨丽萍的《孔雀》赴台湾演出时,就曾成功完成过“一天演三场”的超级任务,而且当时年过半百的她作为领衔主演,是跳满“春夏秋冬”四个篇章的,无论年龄、体力还是演出强度,都比现在年轻演员面对的挑战更大。因此她鼓励青年演员说:“我当时都能跳下来,你们一定没问题!”

  在杨丽萍看来,作为艺术家,永远要有勇于攀登、突破自己的精神。她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里,从处女作独舞《雀之灵》,到创作《云南映象》《平潭映象》《十面埋伏》等十几个不同题材内容的大型作品,以及用东方文化和审美去演绎世界经典作品《春之祭》,再到如今的2022版《孔雀》,每一次创作,都是在不断挑战自己。

  杨丽萍1986年凭借《雀之灵》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和表演第一名,1988年登上央视春晚引起全国轰动,成为人们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孔雀女神”。她自己一直对孔雀这个艺术形象情有独钟,从独舞到双人舞到舞剧,她在一次次将“孔雀“搬上舞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更多对生命的表达。舞剧《孔雀》从2012的版本到2022版,十年的时间,也让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带领更多年轻的生命,用传承的精神让美的东西继续发扬光大。

  “我觉得一个艺术作品要跟人有关系。像孔雀、凤凰这样具有东方符号的艺术形象,不仅要用肢体表现美,还要传递生命的意义。”她举例道,“《孔雀》的舞台上有个鸟笼,象征着束缚和陷阱,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束缚,如何去挣脱?还有时间,它一直在流逝,我们用旋转的方式来演绎,因为我觉得生命也是一个轮回,宇宙万物都在周而复始。自然法则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去领悟。”

  此次演出特邀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肖蓉浩、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员杨涵等国内顶尖舞者加入2022版《孔雀》。其中“男孔雀”的扮演者杨涵,还是杨丽萍在网上看到视频后主动留言将他请来的。“我希望把舞台交给下一代的青年舞者,他们技术好、舞感好,通过他们的演绎,相信《孔雀》会比十年前更精彩,也希望通过他们把优秀的作品流传下去,把我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传递给观众。”

  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岁月似乎未曾在杨丽萍身上留下什么痕迹。她秀丽的面容,苗条的身材,和一群年轻舞者同台也毫不逊色,反而更显自信和大气。如此令人羡慕的状态,源自她多年如一日的自律,也源自她对生活永远保持热爱的态度。

  杨丽萍平时在家中,虽然休息得挺晚,但每天都会早起。她会在树底下喝茶,然后再吃中午饭。她透露自己一般不吃早餐,尤其像演出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而且差不多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节食。“但不管怎样,都要好好生活,不仅用自己擅长的肢体艺术表现美好,而且在生命的过程里面懂得生活的美好,尊重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一直以来主张的生命态度。”

  崇尚自然和自由的她,从小就生长在大自然里,每当风吹打树叶,产生的那种天籁的节奏,都会让她心生感触。每次演出结束,观众给予热烈的掌声时,她也会想起小河流淌的声音。看见一朵花的绽放和凋谢,也会让她产生对生命的领悟。“生命是有限的,肉体会衰老,但是我们的精神可以永存。”

  记者/王润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