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是谁》:刑侦剧的又一次“狂飙”?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他是谁》:刑侦剧的又一次“狂飙”?

来源:文汇报2023-03-29 10:15

  马纶鹏

  3月中旬,张译主演的《他是谁》和冯小刚执导的《回响》双峰齐出,都是刑侦悬疑剧,却各有千秋。其中《他是谁》在宣发上并不占优,却展现出黑马之姿,热度好评不断。

《他是谁》中,陈雨锶饰演的聂小雨

  在《狂飙》的余波之下反观《他是谁》,会发现很多相似之处:张译的精彩演绎保证了收视率;“烧脑”剧情,反转设计,快节奏、宽视角都是两剧“吸睛”之举;回到真实的历史时空,扫黑除恶、为民除害也让它们摆脱之前《回廊亭》《通天塔》等悬疑剧的“悬浮”和牵强,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责任。虽不属于同一个类型,但《狂飙》的出圈让我们可以更清楚破译《他是谁》的“收视密码”——对比一根筋的安欣,《他是谁》中的卫国平是“圆形人物”,有缺陷,更有成长,破案轴,可生活有血肉,这是刑侦剧的主演保证;对标《狂飙》基于真实大案,实地取景,历经廿年正邪搏斗,《他是谁》突破刑侦剧取材局限,以多起真实案件为原型,在纪实与虚构之间找到平衡,给观众带来现实主义震撼;《狂飙》带有浓郁的南方地域风格和生活气息,甚至有丝港片风韵,而《他是谁》最强烈的风格化来自逼真的时代感,由此提供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在怀旧的同时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家国之安稳。

  刑侦剧的主角保证:“圆形”张译,成长演绎

  从早期《我的团长我的团》,到《重生》《重生之门》《狂飙》,张译用率真隐忍、不服输的强个性以及自己多年军旅生涯的经历,再一次完成了对主角的塑造。《狂飙》中的安欣与《他是谁》中的卫国平,都很轴,就像政委提醒卫队的台词:“缺点也是你的最大的优点,执着。但它是双刃剑,要是不加控制,就是偏执”。两部剧中的男主都是拼命三郎,几乎不近女色,都身负师友的牺牲下自责的“主角性压抑”,让其喘不过气。

  但细品之下,《他是谁》中的卫国平是“圆形人物”。福斯特曾在其《小说面面观》中对比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前者属于性格决定,由简单的意念或特性创造出来,容易辨认也印象深刻;而后者更复杂,更多变,往往在不协调下显得更真实。卫队就是这么个更真实的人物形象。他工作上一丝不苟,对下属严慈并济,平时却嘻嘻哈哈,聚拢人心。面对聂小雨,偶尔也会撒个娇,面冷心热,那几声“站住”(喜欢说不出口时的暗号)可爱得让人心疼。他性格其实开朗而幽默,在澡堂时候特别放松,段子不断,但心魔太深,不能也不敢发泄,玩命折腾自己,是救赎,也是忏悔。他办事有章有法,办案又不拘一格,突破常规,甚至会触犯些条例,抓捕薛家健的时候,建议“撤出校区,守株待兔”,也会为了寻找证据,没带证件就硬闯现场。

  这种“圆形”刻画打破了“执拗刑警”的原型刻板,也见证了张译在《他是谁》中一步步痛苦成长淬炼的历程。卫国平曾经是青涩保卫科“双雄”,在上世纪80年代中转成刑警后甚至连保护现场都不懂,亲见兄弟被残忍割喉牺牲之后,3000个日夜不断积累办案经验,从新手到队长,绰号“卫无期”,专攻大案。他主动挑战自己弱项,泡档案细节,追技术发展(DNA),即使失眠也在所不惜;他犯错,也带偏整个队伍,在预审薛家健时候,鲁莽冲动,心急坏事。但可贵的是他承认工作不足和性格缺陷,在刑侦骨干业务会上,勇于剖析自己,否定自我,反省刑警办案时候的“主观恶意”。“圆形”设计和成长路径都给了张译很大的演绎空间,也是该剧最大的亮点之一。

  刑侦剧的改编突破:纪实与虚构之间的平衡

  《他是谁》在虚构剧情安排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案中案,案后案的设计。一拖N——以一个主线故事即1988年“割喉性侵”连环案做连接线,串联多个小案件,一直延续到1996年,从而组成一副完整的剧情架构。多条案件线并行,抽丝剥茧的断案、翻案、并案、疑案变新案,视听效果十分奏效,强情节、多重反转和快节奏呈现,给观众带来硬核的刑侦破案爽感。

  而聚焦这些关键案件,编导团队是花了巨大心血的,不回避,不编造,不煽情,不枉论,用现实主义之魂铸就了剧本和剧情的真实可信,细节动人且主题稳健。《他是谁》中的主要案件都是有案可查、按图索骥的。该剧创造性地糅合了1996年刁爱青案又称南京“1·19”碎尸案,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以及1982年香港雨夜屠夫案等多个大案要案。诸多如环卫工人拾到抛尸黑袋,坐公交到异地犯罪再跨城回乡躲藏,受害大学生喜欢听死亡金属等扎实细节都是从当年大案要案中找到灵感。

  所以,在虚构和纪实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是《他是谁》吸引观众的另一要素。真实案件不仅提供了线索和细节,还给剧组还原刑侦工作提供了绝佳机会。上世纪90年代的刑侦手段都是依靠排查,没有DNA这样先进的生物手段,也缺乏监控这样的社会维稳工具,大规模拉网式地排查就会牵出其他案件,频走弯路却意外收获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也是为什么整部剧采用一拖N的叙事结构,这是纪实所要求,也是虚构的最佳表现形式。整个剧组都懂法律、懂刑侦。预审科的审问策略设计非常好,没有让张译的“主角光环”遮掩其他人,群戏更精彩,在薛家健一案中,女警官顾开岩的预审能力,小汤的灵光一闪,政委吴克的严谨都足以让整个刑侦队伍闪闪发光。《他是谁》尊重法律,甚至还引入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无罪推定”和“犯罪嫌疑人”的普及。强调“没有真相,就没有正义”,就像没有纪实,就谈不上虚构一样。

  刑侦剧的时代呼唤:逼真时代感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相比很多悬浮的刑侦剧,《他是谁》的服化道用心考究、还原时代,让观众重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到整个警察制度、刑侦过程的复原和再现,比如当年出警用的桑塔纳、小跨斗、经典绿警服,甚至刑侦现场警察戴的老式棉纱口罩,小到崔健的摇滚音乐,走访调查中游戏厅里的拳皇游戏,以及旧澡堂大池子上一块块斑驳的杂色瓷砖,无不勾起一代人的回忆。

  对标《狂飙》中在广东江门、佛山等实地取景,融入当地百姓日常的肠粉、猪脚饭等元素,《他是谁》虚化了地域,但强调了时代。和许多改编剧集一样,《他是谁》的故事发生地在“江东省宁江市”,这个虚拟城市很多取景来自湖南株洲徐家桥步行街,斑驳老街下嘈杂市场,人来人往经过数十年的老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沉浸式体验感一下子拉满。此外,剧情里户外犯罪或破案环节很多安排在昏黑暗沉的雨雪天,不仅符合罪犯动机和行为,因为恶劣环境会冲洗掉一切痕迹,大大增加刑侦难度,客观上也为整部电视剧增添了肃杀紧张的气氛,让观众更加沉浸在猜测终极犯罪“他是谁”的悬疑中。

  就像导演鲍成志自己坦言,创作《他是谁》过程艰辛而漫长,核心就是要探究刑侦剧这个成熟类型“它是谁”——犯罪就像社会符号,体现特殊而极端的生活形态,而刑侦破案则是展示社会与时代的解剖刀。从这点来看《他是谁》是成功的,它的主角塑造圆形有力,群戏精彩纷呈,在真实案件的改编和融合上均有创新,且前半部偏重刑侦,后半部着力扫黑,赋予整部作品可贵的厚实与深刻感。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