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生之路》:续写经典,“小人物”的成长史诗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人生之路》:续写经典,“小人物”的成长史诗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3-03-31 08:22

  《人生之路》里,那些青年男女面临的困境都有了多元的选择,无论是男主角们意外的交错人生,还是女主角们注定的生命轨迹,皆有去向与归处,而与原著不曾背离的,是他们在逆境中向阳而生的精神,一如既往地荡气回肠;而对剧中人命运沉浮的思索,也一如既往地耐人寻味。

  ——————

  许久未有这种感觉了,追剧之路并不全然只是愉悦或愤慨,而是几度梦回剧中情境,依然情难自禁地为剧中人命运的参差,感到唏嘘。以至于也曾像剧中人那样不断在迷茫时刻生出对人生、命运的叩问!或许,不同人的人生本就是如此千差万别,但高加林的悲剧源于何处?刘巧珍对感情的执着,又值不值得?

  由阎建钢执导,陈晓、李沁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剧《人生之路》正在央视和爱奇艺热播,开播即引发广泛热议,从服化道的年代感到演员们的演技,从叙事方式再到与原著之差别等都成了热门话题。《人生之路》的故事部分取材自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此番将经典重现不只是对原著的焕新,还在保留其内核的基础上进行了时代性的续写——

  《人生之路》以20世纪80年代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活为背景,讲述了高加林、高双星、刘巧珍、黄亚萍等青年人走出黄土高原来到上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奋斗拼搏而改变人生命运的故事。

  相比原著,拥有复杂性格的男主角高加林,其多舛命运又增添了一分悲剧色彩:他渴望以知识改变命运,一心想离开那片贫瘠的黄土地,但不幸的是,他考上大学却被好友高双星冒名顶替,而自己与锦绣前程失之交臂。失去开启光明人生的希望,他曾清澈明亮的眼睛也失去了往日的光采。而接二连三的打击,将他几乎“锤”入谷底。当民办教师,却因意外事故痛失转正机会丢了工作;进城当通讯干事,又因被举报录用不合规而重归农民身份……如此起伏不平的人生,当失意成为日常,他颓废、彷徨、消沉、气馁……但他又总能在每一次生活重新露出一丝曙光时,振作、蓬勃、奋起、进取……

  尽管对陈晓饰演的高加林,人们评价并不一致,但对于像我这样不曾读过原著和看过电影《人生》的初见者,从他塑造的高加林形象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状态,已然看到了40年前的陕北高原,有为青年的种种特质——他有一定的才华,因此有文人傲骨,心怀鸿鹄之志;他有改变不了的家庭背景,因此敏感脆弱,有强烈的自卑感……优缺点并存,有几分自负亦有几分虚荣的高加林,在陈晓的演绎下,是血肉丰满的,也是可悲亦可爱的。

  几番起起落落,和被束缚在高家村的高加林不同,“偷”走他人生的高双星却在上海的校园里,从初期与周遭的格格不入,渐渐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如鱼得水”,不仅与上海姑娘恋爱,发表《农民工生存困境的调查报告》找到自己的价值,还因申领身份证的契机,如愿改回自己的真实姓名。本是不光彩的“窃”他人命运者,却坦然自若、顺风顺水地完成阶层转换,这是何等讽刺?而这种双线对照形成的鲜明对比,更凸显了高加林命运的悲怆,渺小的他犹如一叶扁舟在浪花里漂流,难敌波涛汹涌!

  当这种对比越发强烈时,让人很容易代入高加林的视角,去体会那种不甘于平凡的人生,体会那种现实的残酷与时代的脉搏交织下,小人物的命运难与大时代的力量抗衡的痛苦,当然,也因此顺理成章理解了高加林在逆境时的无奈、妥协,以及被动地接纳现实,与宿命和解;理解了高加林在顺境时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以及主动地为了飞得更高更远而作出的抉择。

  显然,《人生之路》对高加林这一角色性格、境遇的一些改动,除了反映当时因信息差导致的社会真实现状、反映当时的陕北农村的真实生活状态,并没有改变高加林自身的精神面貌,反而,更能带给人们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挫折,有多少人可以从容不迫?又有多少人可以将苦难化为原动力,在每一个艰难时刻,都有向前走的勇气?无疑,勤劳朴实的高加林是具备向命运挑战的品质的,更拥有那个时代背景下知识青年开阔的眼界,以及渴望突破自我的雄心。

  和多面性的高加林相比,剧中的女主角,堪称那个时代具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代表人物,无论是在山沟沟里土生土长的刘巧珍,还是在大都市出生的黄亚萍——

  刘巧珍是黄土高原生命力的代名词,虽然她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她具有劳动女性特有的善良、单纯、率真、坦荡、勤劳,也有超脱于普通乡村女性的视野,所以,她理解高加林的郁郁不得志,鼓励他走向城市;她支持妹妹刘巧玲攻读学业,对抗父亲的狭隘认知;她懂得生活的真谛,宽慰高考落榜的马栓“自己的路自己走”……她勇于追求爱情,也敢于直面生活。“我的婚姻我做主,我的爱情我说了算”,在闭塞的乡村成长,刘巧珍并未被禁锢在当时、当地以男性为主的话语体系里,也并非如刻板印象中的乡村女性那般怯懦,她活泼开朗,风风火火,对生活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对高加林的爱情,更是来自灵魂深处没有半点杂念的爱,且热烈如火。对父亲试图包办自己婚姻的想法,她据理力争;对村子里每天对她指指点点的人们,她大大方方地与高加林牵手面对。同时,她也是脚踏实地生活着的女性,努力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展现了坚韧的女性力量。

  如果刘巧珍质朴无华的美好,带给人们的是单纯、原始的感动与共情,黄亚萍则是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体,代表的是接受知识熏陶的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她的思维方式更贴近如今的现代人。她热爱读书,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热爱跳舞,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事业和感情,都有自己的执着追求。热爱理想的同时,也热爱生活,因父生病错过高考她不曾抱怨,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做播音员时,她没有荒废爱好,时常利用闲暇时间跳舞。可以说,她是一个在任何方面,都忠于自我且忠于自我选择的女性。

  不同身份和家庭生活背景下的刘巧珍与黄亚萍,都具有相似的先锋性和共通的闪光点,她们都勇于主动去选择自己梦想的生活,且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步履不息地行走着、耕耘着,她们共同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黄土高原上生活着的女性,自我意识与女性力量的觉醒。

  不同于原著,《人生之路》在他们走出陕北高原后谱写的上海奋斗史,还将让人们看到他们每个人更多的成长与蜕变,在书中似乎曾经属于高加林一个人的“独角戏”,也将变成一部全新的时代青年群像的成长史诗。《人生之路》的前半部分,聚焦的是几位年轻人在特定时代的生活现状,而后半部分,则是他们走出时代、地域和社会环境局限的奋斗历程。但不管是在陕北的黄土地,还是在大上海的钢铁丛林,人们都能看得见,他们在人世间跌跌撞撞,不甘于被命运捉弄的奋力挣扎;也看得见,他们对理想人生与自我价值的不断追逐。

  立足时代的迭变,《人生之路》试图以更贴近现代人价值观的叙事方式来演绎经典,让原著《人生》迸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尽管有时间、空间的差异,但不变的是与原著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就像导演阎建钢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的,“《人生》的内核没变,都是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守住自己的坚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也一如编剧的初衷:“《人生之路》让每个人都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将理想和现实生活这个关键命题具象化了。”这并非是一句虚言——剧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着,例如高加林,始终希冀走出山村实现理想抱负;例如高双星,在“窃”取别人劳动成果的阴影下回归初心,积极向上地以一篇报道证明自己也非“池中之物”;例如刘巧珍,时常流露出对自己没有文化的遗憾但从未一蹶不振;例如黄亚萍,无论何时都不曾放弃对钟爱的舞蹈的坚持……

  路遥所著逾15万字的《人生》,结局停留在高加林被举报后返回高家村的一幕,高加林未完待续的人生故事,在37集的《人生之路》里有了延伸,不仅是他自己,书中那些青年男女面临的困境都有了多元的选择,无论是男主角们意外的交错人生,还是女主角们注定的生命轨迹,皆有去向与归处,而与原著不曾背离的,是他们在逆境中向阳而生的精神,一如既往地荡气回肠;而对剧中人命运沉浮的思索,也一如既往地耐人寻味。

  或许,忘却《人生》里诸人命运的“戛然而止”,能在《人生之路》寻找到未来也算是圆满了期待,毕竟,那是我们或是爱着或是厌着的他们和她们,对个人命运的绚丽书写有了终章。而这些从经典作品中走出来的角色,也因此有了新的解读。

作者:钟玲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