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假如人生是一个音乐剧舞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假如人生是一个音乐剧舞台

来源:解放日报2023-05-19 10:40

  ■记者 陈俊珺

  近日,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在沪首演,在其中饰演丹麦王克劳狄斯的是深受观众喜爱的音乐剧演员郑棋元,这也是他第一次出演反派人物。

  踏上音乐剧舞台20年来,郑棋元一直坚持出演原创音乐剧。为何对原创作品情有独钟?如何在舞台上一次次突破自己?郑棋元接受了《解放周末》的专访。

  “生活”在舞台上

  解放周末:大多数人都习惯从哈姆雷特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故事,作为剧中反派人物克劳狄斯的饰演者,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角色的?

  郑棋元:哈姆雷特复仇是这部作品的主线,从主线的视角来看,克劳狄斯无疑是个“坏人”。对克劳狄斯来说,哈姆雷特是一个麻烦制造者,他危及自己的王位,杀了波罗涅斯,又把奥菲利亚逼疯了,克劳狄斯也在完成他的“复仇”。

  我没有想过把他刻意地演成一个邪恶的人。我在舞台上表演的这段时间,就“生活”在这个故事里,我所有的反应都是真实、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

  解放周末:能够自然地“生活”在故事中的前提是有好的团队、好的剧本,帮助演员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郑棋元:是的,有一句行话叫“硬拔”。好的剧本和音乐、好的导演、恰当的服装和舞美,能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戏剧的情境,不会在台上给人感觉在“硬拔”、在装。当我的表演自然地流露出来时,才能让观众相信我演的这个角色。

  解放周末:虽然是首次在音乐剧中出演反派角色,但你在舞台上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从何而来?

  郑棋元:刚接到克劳狄斯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并不自信。《赵氏孤儿》里的程婴已经在我身体里形成了某种烙印,从2021年首演到后来的全国巡演,两年来这个角色对我来说已经信手拈来。而克劳狄斯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和这个角色经历了一个艰难的磨合过程。

  在《赵氏孤儿》里,程婴是一条很明确的主线,从程婴救孩子、找公孙杵臼托孤,再到抚养孩子长大……但《哈姆雷特》中主要角色的出场几乎都带有让人想象的空间,故事线很多。我的方法是化繁为简,先为人物画一个“草图”,然后在排练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这个人物的形象。

  用声音塑造人物

  解放周末:你的表演启蒙老师、著名导演王晓鹰曾经教你在演戏之前写人物小传,这对于角色的塑造有哪些帮助?

  郑棋元:人物小传就是梳理角色的成长经历,甚至包括角色在剧本所写的情节之外的人生是什么样的状态。经过这样的梳理,整个人物在我心里会比较丰满,会让我对人物的塑造更加立体。

  这次演《哈姆雷特》前,我会思考克劳狄斯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他是一个很阴郁的人,可能长期被他哥哥的光环压制,年轻的时候就很少跟别人交流,很多心理因素促使他犯下了无法被原谅的罪行。

  当克劳狄斯发现哈姆雷特得知自己杀兄的真相后,他去祷告,去忏悔。这场戏的表演很难,观众表面上看到我在颤抖、在祈祷,但我内心的情绪非常复杂,有愤怒、不甘心,也有焦虑和痛苦。作曲家金培达老师和作词者梁芒老师写的这首《祷告》层次很丰富,我在表演上也进行了一些设计和打磨,研究每一句词表达的是什么情绪,还会在主要的情绪之外穿插一些其他的小情绪。上半场的最后一场戏,也就是哈姆雷特设计的“戏中戏”,是全剧的挑战,克劳狄斯已经知道哈姆雷特故意设了这个局来试探他,但他表面上还要装作很镇定。

  解放周末:克劳狄斯的“祷告”几乎是你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这段演唱和表演非常抓人,你的眼神里也“有戏”。

  郑棋元:我比较喜欢用眼神来传达情感,尽管大多数观众在台下可能看不太清楚,但我相信眼神的聚焦是有力量的。

  解放周末:对于音乐剧演员来说,要想成功塑造角色,除了演唱之外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郑棋元:音乐剧中的演唱并不是简单地唱一首首独立的歌曲。每一首歌都是为剧情服务的,我们要用声音来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念台词也是如此,要找到恰当的声音去准确地表达情感。克劳狄斯这个角色,无论是演唱、表演还是台词,都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些困难在创作过程中是必须要克服的。越是难,就越是要跨过去。

  我一直相信,技巧是表演的基石,要成功塑造一个角色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包括修养的积累和阅历的积累。技巧终究是为了辅助情感的表达。我并没有学过表演,我的专业是声乐,但我愿意去感受每一个角色,用我的声音和我的表演传达给观众对角色的理解。

  没有什么可着急的

  解放周末:你2002年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工作多年,从什么时候开始演音乐剧的?

  郑棋元:2003年,我参加了《花木兰》的演出,那时候并不了解什么是音乐剧。2005年的《金沙》是我参演的第一部比较重要的音乐剧,刚开始我不是主角,只能在里面演一个蛋,唱《蛋之歌》。后来这部戏在成都长期驻演,让我积累了很多舞台经验,我们还录了一张唱片,成为很多学音乐剧的学生研究中国音乐剧的资料。2011年,我主演了《断桥》,后来又演了《阿尔兹记忆的爱情》《花儿与号手》等原创音乐剧。

  解放周末:从2003年至今,你参演的都是原创音乐剧,为什么对原创作品情有独钟?

  郑棋元:原创音乐剧是从零开始创作出来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能见证其成长的过程。回头看这20年,好像走过了一条很漫长的路,没有一个角色是轻松的。刚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我并没有很多的选择,演戏就像“开盲盒”。遇到徐俊导演的《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是我的幸运,在这两部戏的制作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踏实、专注。这次出演《哈姆雷特》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些年,音乐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与鲜花和掌声相比,我更在乎的是自己在艺术上是否有收获,是否真的有所创造。对演员来说,如果经常演那些快餐一样的戏,是一种损耗,因为可能还来不及真正静下心来把人物分析透,就上台演了。

  解放周末:《哈姆雷特》是你出演的第19部音乐剧,20年来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在演戏,你似乎一点也不着急?

  郑棋元:没有什么可着急的。我并不是一个很有计划性的人,有合适的戏,我就好好演;如果没有好的角色,我就好好生活。我一直相信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散发的是你所演的角色的魅力,而不是个人的魅力。而最终能让你艺术生命力更长久的,一定是你所扮演的角色的魅力,而不是他人为你营造的光环。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作音乐剧明星。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关注我,我更希望大家能欣赏我的作品。

  音乐剧并不是快餐

  解放周末:这20年与中国原创音乐剧一起成长,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郑棋元:变化挺大的。我原来是一个不太会表达的人,从小就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这20年的历练让我变得更愿意去表达自己。在舞台上我也更自信了,这种自信来源于我很享受舞台上的一切,而不是被舞台束缚。我觉得我现在和舞台是一种共荣的关系。

  解放周末:在你看来,音乐剧这方舞台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郑棋元:每个行业都会成就一些逐梦者完成自己的梦想。中国音乐剧的快速发展成就了我这样一个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人在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贵在坚持。

  解放周末:对于那些很想成为音乐剧演员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郑棋元:有人觉得做音乐剧演员很容易成名。其实,音乐剧并不是快餐,演员也不能因为收到粉丝送的花就感觉自己成功了。这个行业和许多行业一样,有外人看不到的辛苦。如果选择这一行,就要打好扎实的功底。因为演音乐剧不是唱得好那么简单,它是综合的艺术。在舞台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色,演唱各种风格的歌曲。可能需要趴着唱、边滚边唱,我甚至经历过被其他演员抛到空中,下来后在舞台上跑,站定之后马上就唱歌。

  解放周末:假如人生是一个舞台,希望自己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郑棋元:假如人生是一个舞台,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很平淡的角色。人生需要做减法,一直做加法会让人喘不过气来。适时做一些减法,反而会更有动力,在艺术舞台上有更大的创造。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