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原创文化节目对文学经典的转译路径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原创文化节目对文学经典的转译路径

来源:文汇报2023-05-24 10:40

  作者:谷疏博

  观点提要

  借由技术赋能之下的跨媒介叙事手段,原创文化节目将文学经典从自身的疆域范围内超拔出来,开辟了文学经典得以大众化传播的新渠道,通过文学文本与自身经历和所处环境相结合的互文阐释,表征出丰盈的艺术内涵,引发情感共鸣的写境、造境,并形成了原创文化节目对文学经典转译的创新性景观。

  近年来,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成为影视文艺发展的新景观。其中,《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朗读者》《文学馆之夜》《一本好书》等节目选择以文学经典为内容元素,借助视听化、影像化、沉浸化的传播形式,使正统意义上的文学阐释从书本这一单一的媒介中解脱出来,并葆有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核,而横亘在文学经典与大众接受之间的文化鸿沟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弥合。

  公共阐释:视界融合下的互文性阐读

  文学经典因经历了时间的涤荡与选择,突破了认识与判断的局限,而具有恒常的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从属于精英文化圈层的文学经典,它对于人们的阅读与理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崛起,接受与认识信息的方式也随之转变,更使人们养成了拈轻怕重、摒弃思考与判断的识读习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原创文化节目则选择顺势而为,利用大众传媒挑起了精英文化的重担,从文字到图像,从阅读到视听化的直观接受,节目以普遍的历史前提创造了文学阐释的公共化、规范化场域,降低了人们对于文学经典的解码难度。

  《朗读者》节目中对于设定主题的诠释正体现了这一点,如第二季第一期对于“初心”主题的诠释,节目选择了《礼记·大学》《白色大鸟的故乡》《真实的高贵》《八十抒怀》《秦腔》等文学经典作品,并从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以及所朗读文本的主旨出发,展现出了“初心”所呈现的多种样态与多重内涵,这其中包含姚明之所以在退役之后仍然选择了艰辛的体育界,在于初心于他是坚定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与他所朗读的“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得以融通;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讲述他在极其严格的科学训练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和报效祖国的方向,他孜孜以求、不忘初心、对科学的执着探索与《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神形成了互文性的观照,在古今对话中形成了阐释的呼应;而徐卓接过姑姑、父亲、爷爷奶奶的接力棒守护国家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丹顶鹤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初心是几代人用生命接力的前仆后继和无怨无悔,而文学作品《白色大鸟的故乡》中所表达的人类对其他生灵的观照和关怀,也因此有了更为生动的注脚。《朗读者》为我们呈现了多种“初心”的呈现面貌与不同内涵,而并未以确定的阐释或答案来教导我们“初心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是选择直接将对于初心的践行置于我们面前,给予充分的联想与思考空间,并在此过程中引发我们对于自我的观照。节目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文学阐释是对的”,而是给“为什么这样的阐释可以得到广泛认同”这一问题提供了解答语境。

  原创文化节目助力观众自身历史性与文本历史性的充分交互,在对共同社会历史环境的共叙与共享中把文学经典、作者、阐释者和大众连接起来,让“你、我、他”一道品味其在社会历史环境中的“精神共通感”,为文学阐释所依赖的“生活世界”提供了一个具体化、具象化的表达路径。

  情感共鸣:情动场景的气氛营造

  文学经典与原创节目之间联通的路径在于情感的贯通。文学经典通过语言文字为读者创造出作为审美对象的内在视像,这个过程不仅以文字构形,更将心中的视像传写出来,而原创文化节目正在于将传写的视像予以场景化呈现,以情感联结为纽带,在沉浸式场景的营造中,于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展示个人情感、社会情感与群体性在场,触发现代语境下人们的情动之源。

  节目通过显性与隐性场景的营造,以时间唤醒空间、由情景触发互动,使观众沉浸于气氛所带来的空间性情感力量。如《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中的意境意蕴移入了视听景观的营造中。《一本好书》以场景化演绎文学经典,通过模拟、还原文学经典中的故事场景,让观众如同置身于剧场之中,话剧式的转场、考究的置景与服装道具,原汁原味的对白,强情节片段的呈现,让观众跟随着演员的表演与情节的推进在不同的场景演绎中转换,完成了情感的迁转与沉浸。《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拟境与造境的方式,使观众身处其中的空间被情感性地加以经验。节目通过象征符号的建构,打造了联通古今场景的甬道作为仪式化传播的场域,作为当代读书人的撒贝宁通过“跳角”穿梭于古今场景,从而制造出思接千载、古今对话、时空穿越的效果,将视觉与情感冲击在节目中得以直观化地呈现。

  而《文学馆之夜》第一期以《创造我的故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隐性的情动场景。节目从鲁迅《故乡》和沈从文《边城》两部文学经典中的故乡切入,嘉宾李敬泽、贾樟柯、双雪涛、李蔚超围坐畅谈他们的故乡记忆,结合自身的离乡经历、对于乡愁的认知以及他们所创作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创造的精神原乡,分享对于故乡的认知,李敬泽说:“飞出去了,走出去了,到最后你发现你有个心病,这个心病叫故乡。”双雪涛谈道:“故乡本来就是一个地理,但是故乡的人是很重要的。”贾樟柯说:“你没有离开,就产生不了故乡这个概念。”在四人的分享与讲述中,北京的故乡、西北的故乡、东北的故乡彷佛生动地出现我们眼前,夹杂着方言、饱含着情感、蕴藏着地域的认同。伴随着对于故乡的文字描述与影像画面,现实中的、脑海中创造出来的故乡图景随着四人的畅谈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来。节目为我们建构了一个隐形的故乡场,由此激发我们关于故乡的专属记忆,在精神的沉浸中感受故乡的温度,重新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的答案。

  文学经典是将语言文字发挥到极致的文学化表达,同时通过语言美感所生成的意境,对于大众传媒视听美感的提升,尤其是舞台场景建构为意境的生成与情感的深化提供了取材的可能,节目将文学经典中关于乡愁、生命、使命、母爱、选择等主题加以场景化提炼与呈现,展现文学经典中人的处境,感受与人所处的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气氛的营造,实现对感性的回归,让观众由感官上的沉浸转向精神上的沉浸,从而激发情感的共鸣。

  体验交互:跨媒介叙事下的意义再造

  最后,在技术赋能下,节目借由跨媒介的叙事手段将场景的营造与阐释的互文得以勾连,在通感与移觉的审美空间营构中,在超越单一符号系统的各种符号的多重交织中,让文学经典在意义的再造中焕发生机。

  原创文化节目将文学与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等艺术形态予以融合,将文学经典作品的书面识读、品味与访谈谈话、演绎、纪录等手段结合,打造交互体验式的多媒介艺术场——助推文学越出其媒介本位,由时间艺术向空间艺术、时空艺术进行跨媒介转译。《诗画中国》借助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呈现诗歌与绘画的跨媒介联动——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如在对韩滉《五牛图》卷的展示中,节目以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的经典诗句诠释《五牛图》中牛之精神意蕴,即从牛的意象中挖掘画作中诗词所具有的情感思想之蕴藉,寻求诗画之间的链接,将被贬谪海南的苏轼以春牛诗句表达对于生活的新希望,与画中寄托中华儿女以奋斗获取幸福的牛的精神动力予以联动,补充、延展画中之诗意。《经典咏流传》借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诠释经典诗词,“和诗以歌”体现了古诗词“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诗者,吟咏情性也”的音韵之美,以及诗词古文与现代语法、流行音乐演唱的融通。在音乐与诗词的跨媒介交互中,将观众置于专业朗诵——文学评析——演唱经典——鉴赏互动的环节中,系统地领略诗词的内涵,完成古今文化的推移。又如《典籍里的中国》利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技术、AR技术等,模糊了媒介空间和物理空间(现实空间)之间的界限,通过戏剧+影视+访谈交流的表现方式,使古籍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得以交互。在《天工开物》一期中,我们跟随着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的脚步回到古代,在稻田、明朝街坊和书坊、码头、军器局和蚕房等沉浸式的舞台场景中,见证宋应星创作《天工开物》的过程。在戏剧尾声处,宋应星又带领我们穿越回当下和袁隆平见面,在古今稻田场景的交叠处,跨越千年的两位科学家,因共有同样的“禾下乘凉梦”而激动握手,在弦歌不断的传承中实现对经典的创造性重构,跨越千年的《天工开物》也被赋予了时代的鲜活意义。

  这些节目通过跨媒介叙事将文学经典从自身的疆域范围内超拔出来,以不同媒介演绎重构、延伸拓展,催生出仅仅墨守媒介本位的文本所无法达到的神奇的艺术效果,表征出单一媒介所无法表征的丰盈的艺术内涵。由此,原创文化节目开辟了文学经典得以大众化传播的新渠道,通过文学文本与自身经历和所处环境相结合的互文阐释,引发情感共鸣的写境、造境,并借由技术赋能之下的跨媒介叙事手段,形成了原创文化节目对文学经典转译的创新性景观。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