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视剧如何克服从创作到播出的时间差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电视剧如何克服从创作到播出的时间差

来源:文汇报2023-05-31 10:24

  谈洁

  2023年以来,剧集播出市场热点频频,先后掀起现象级追剧场面,前有《狂飙》《三体》,继而有《尘封十三载》《人生之路》等等,《漫长的季节》一剧更是成为近八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剧。可紧随热浪后面临的问题是,珠玉在前,观众的观剧热情和被调高的期待值能否在接档播出的剧集中得以存续?而不是因之后一二部乏善可陈的剧集,干扰了观众对国产剧的信心和观看习惯的培育。

  从头部视频网站2023年待播剧片单可见,类型和片目不在少数,却也不乏一些存量作品。因为近几年卫星频道首轮剧播出时长容量十分有限,“先网后台”“网台联动”成为剧集分销的首选项,大剧、热剧、滞销剧纷纷涌向视频网站。从以往的播出经验来看,一些作品观众一看就会觉得老套、陈旧,还有一些因制作等种种原因多年难产的项目,结果可能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部电视剧从开始策划到正式播出,中间经历的时间很长,这是中国电视剧“先写后拍再播”的生产模式整体性决定的,如何克服从创作到播出之间的时间差,是我们每个电视剧内容创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从创作规律中找恒量

  电视剧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艺术,也是通俗化的工业产品,而工业化的特征之一就是用批量化生产来保障效益的可持续。电视剧内容和制作的稳定性依赖成熟的工业化为基础,保证剧集的平均制作水准始终维持在合格线以上,来实现满足观众基本欣赏需求的目标。由于我国电视剧“先写后拍再播”的生产方式和制播制度,客观上决定了创作周期较长,资金周转速度较慢,也会间接导致投资生产的盲目性加大,投机性增强,投入生产的电视剧太多,制作资金分散,容易形成一边产能过剩,集数和时长供过于求,另一边却又是质量不均衡,精品内容供不应求的状况。

  整个电视剧行业要协调这一成体系的问题,首先就必须从电视剧内容创作之初,不能一味地寻找热点,追求爆款,事实上创作者也很难保证一年或几年后观众对某题材、某种人物或某类拍摄手法仍有浓厚兴趣;再者,不要人为延长发行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很多“难产”剧、滞销剧往往都是自身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最后,不要从当前市场和收益的商业角度去倒推内容和形式,比如要对抬高演员片酬降低制作成本进行限制,也不能动辄几十集甚至上百集等,减少对艺术创作产生的负面影响。电视剧生产要遵循艺术创作恒定性、本质性的规律,给作品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内核,去赢得观众,赢得市场,从而跑赢时间。

  从类型作品中找迭代

  视频网站在内容匮乏的发展初期,对剧集内容的整体需求是重数量超过重质量的,现如今爱优腾三足鼎立,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头部视频网站对电视剧内容生产的话语权越来越大,逐渐降低了对腰部、尾部作品的关注和投入,更多的是想追求大众爆款和口碑优款,寄希望于通过一部高质量剧集的热播来带动网站拉新和会员续费升级。另一方面,中国观众数量庞大,人口红利持续,这也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三大头部视频网站的内容储备,在题材、类型上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化,反而是同题材、同类型的竞争,在作品层面上表现得尤为激烈。

  以最受观众青睐的类型之一罪案剧为例,在2017年前后有《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法医秦明》《原生之罪》《余罪》等一批质量上乘的悬疑罪案剧,几乎形成了一股网剧罪案类型集中观看的潮流,加速了视频网站的势力扩张,而后《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长安十二时辰》《对手》《猎罪图鉴》,再到近期的《狂飙》《平原上的摩西》《漫长的季节》,仅仅过了五年多时间,悬疑罪案剧创作已经肉眼可见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在类型制作层面上日益精良,更在追求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维度上呈现出醇熟雏形,充分彰显出电视剧作为最普及的大众文艺样式其独一无二的社会人文魅力。

  在短时期内实现这样的品质升级,对于同赛道、同时期的内容创作者而言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这就意味着创作者不仅要控制好电视剧创作本身的时间周期,还要积极应对同行竞争避免淘汰,不能停留在把成功的优秀作品当成标杆,而是要思考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并把它们当成超越的对象,努力创作出可以进行迭代的更优秀的作品,从根本上将被动克服电视剧从创作到播出的时间差,转化成主动制造另一种“时间差”。

  反观同样起势于视频网站的盗墓题材类作品也曾红极一时,但后续始终未能突破自身局限,走上良性发展的迭代之路。而最具稳定观众基础的古装剧方面,近些年虽未能出现超越《甄嬛传》综合水准和艺术高度的出圈之作,但整体创作态势良好,一度被观众吐槽的弊病已经比较少见,精良的制作成为古装剧的基本面,并呈现出更多元和多样化的追求。此外,近两年《梦华录》《云襄传》《风起陇西》《唐朝诡事录》《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等优质作品在题材、剧情、表演、美学风格等方面的潜心探索,都或多或少地将古装剧的制作和审美向前推进,下一部领衔迭代的作品也许正在路上。所幸的是,在“先网后台”+“网台同步”解决出路问题之后,视频网站打造品牌剧场逐渐形成灵活、稳定的档期制,进一步为优秀作品缩短制播时间差、及时跟观众见面,提供了保证。

  从现实生活中找变化

  对电视剧制播时间差最敏感的当属都市剧。因为内容要反映当代社会大众现实生活图景,强调与观众的连接与共情,这类剧集的创作往往制作上追求“短”“平”“快”,推崇时尚感,引领着潮流又被潮流所裹挟,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反应敏锐,将发生过的行业热点和社会新闻进行改编揉进剧情,又往往因为讨论缺乏深度而流于表面。这导致一些职场精英剧、都市情感剧中,俊男靓女衣着光鲜,工作恋爱两手抓,两手都很业余,甚至某些剧为了迎合女性观众,呼应当前不断增强的女性意识,十分肤浅地将“姐弟恋”“小奶狗”作为看点,并未涉及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大众心理和情感价值的转变。

  实际上,社会结构性变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长于一部影视剧的正常创作周期。如果说要在创作中对那些瞬息万变的社会现象进行把握,就是要把握更深层的变化逻辑和社会大众心理,深刻理解和把握一系列的现实之“变”,让电视剧创作与同时代的现实生活同频共振,才是真正打败时间差的突围之路。

  年初的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获得成功的要义并非仅在于美人美景美事带来的美好观剧享受,而是这部剧的出现像一股清风,一场心灵疗愈,是对当前倍感压力和焦虑的都市青年们“反内卷”社会现象的精准呼应。同样是表现“姐弟恋”的都市爱情剧《爱情而已》,通过真实可信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扎实细腻的人物成长塑造和丝丝入扣的情节发展,把这段姐弟恋情表现得合情合理,全方位地展现出当代青年人工作、生活的状态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与态度。更值得一提的是,将一个中老年女性角色作为主角的《外婆的新世界》,表达老年女性想要做回自己,走出家庭,独自闯荡世界的渴望,一改国产剧中的老年女性作为“恶婆婆”“好奶奶”标签化配角形象,也会让观众反思自我是否在潜意识里对身边的老年女性具有刻板印象。尽管剧集不尽完美,但从老年女性的角度切入去表达女性再晚的觉醒也是觉醒,是女性题材的一大突破,同时带来老年题材和女性题材的双重新鲜感。

  可见创作者不仅要找到一系列的现实之变,找到这些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摸索大众和社会的心理之变,还要有发现的眼睛,寻找到当前电视剧对现实之“变”进行表现的短板、缺口或空白,另辟蹊径,大胆创新,创作出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具有超前意识的佳作,必然会达到乃至超出当前观众群体的心理预期,带给观众与时俱进、耳目一新的惊喜。

  爆款之后,收视可能会进入一段时期的低迷期,或许有它的合理性,但决然不是一种需要恪守的必然规律或者维护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必需。随着影视行业逐渐步入成熟,结构不断优化,存量持续调整,今年以来很多优秀剧集播出之后,虽然不是每一部都能“狂飙”,但让观众始终有剧可追。期待未来在更多类型和细分市场上有更多新鲜热辣滚烫的“零时差”剧集供观众选择,让好剧不断档。

  (作者为电影学博士、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