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爱的冲突与和解是生活场里的劳作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爱的冲突与和解是生活场里的劳作

来源:文汇报2023-05-31 10:27

  罗萌

  电视剧《温暖的甜蜜的》刚刚收官。导演刘江以一贯的戏剧效率,没花两集就把全体主角推到十字路口:辞了工作的再次找工作,丢了对象的从头谈恋爱。前金融精英铁了心学木匠。进入作坊,师傅拿来一根圆木,精英问:“你要做什么?”“把它刨成方的。”精英苦着脸开始劳动,健身房练出来的肌肉,需要重新接受一把刨子的考验。木匠工种对于浪漫派主人公的磨炼,隐喻了导演的苦心。或者说,剧中每一个人物分配到的,都是艰辛的工种。而电视剧达成的,是对充满手工劳动的人生的礼赞。

  婚恋主题的生活剧,刘江已经提供了至少两个样本,分别是2010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和2013年《咱们结婚吧》。到了《温暖的甜蜜的》,“三部曲”落地成形。内容方面,前两部颇有姊妹篇的意思,讲的都是一对年轻人如何在最初的冲突之后走进恋爱和婚姻,克服家庭内外各种矛盾困难,最终走向幸福的故事。延续中包含变化。一个重要线索,在于结婚的时间点。《媳妇的美好时代》没开始几集就结婚了。《咱们结婚吧》一共50集,30集左右男女主领证,直到最后一集,婚礼才发生。这里的变化,关乎人生阶段跃迁:从领证到婚礼,中间的时间段,算已婚,但按照中国人的观念,又不是完全已婚,而是一个过渡阶段。相比《媳妇》里的毛豆豆和余味,《结婚吧》的男女主人公拥有更多时间向一个孩子的角色告别,或者说,他们需要更多时间。

  换言之,真正的深层变化在于,时隔几年,当导演再次观照同类题材,不同人生阶段之间的过渡期得以放大。而这种放大,或许呼应着某种时代性的症候: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面对最日常的生活进度,是心存害怕的。由此,讲述一个婚姻延宕实现的故事,成为创作者社会观察之后的选择。

  《温暖的甜蜜的》同时展现了婚姻的迫近和延宕。相比前两部,新剧拥有离婚姻最近的开场,但紧接着,以更大的加速度将主人公反方向抛出。两位女主角,一位在婚礼当天狼狈悔婚,还险些因此丢了房子,一位恋爱多年、无端被诬“小三”,仓皇逃离职场和情感关系。一言以蔽之,作为戏剧起点,婚恋化作笼罩主人公的巨大阴影。而她们,一面怀揣恐惧,一面需要像格斗游戏的基础玩家那样,赤手空拳,举步维艰,关关难过关关过。所以,千万别被“温暖甜蜜”这个甜名给骗了。正如主题海报“蜜蜂与冰”所暗示的,生活像冰花那样,美而刺骨,生活里的人像蜜蜂那样勤劳,但冰中取蜜是多么困难,蜜蜂的全部武器,只有自己的体温而已。

  以甜之名办烦心事,刘江导演不是头一遭。《媳妇的美好时代》是另一个例子。可以说,一手打造出“国民媳妇”的国民导演刘江,擅长的是一种“恐怖体”——无需假手超自然,生活本身就够恐怖了。恐怖片里,鬼什么时候出来?你最怕它出来的时候,它就出来了。“婚恋三部曲”也有这样的效果:“怕什么来什么”,已经充分成为刘江熟练把握的一种绘写“日常”的戏剧结构。以《媳妇的美好时代》为例,毛豆豆和余味从谈恋爱到结婚、再到处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过程中,就是怕什么来什么。找对象怕碰到家庭关系复杂的人家,复杂家庭就出现了。一个媳妇,最怕尖酸的婆婆和脾气古怪的小姑子,于是这样的婆婆小姑组合扑面而来。怕谣言,谣言空降,怕误会,误会登门。自己老公混得差,风光的前任就来了。这些当然是桥段,但所谓桥段,往往响应着大众情感结构,或者说,它凝结了我们基本生活经验中的某些共识。“怕什么来什么”培育出的桥段,正指向具有普遍性的“害怕”。

  多年以来,强烈的普遍性,堪称刘江作品一以贯之的灵魂。导演以电视剧为载体、有意识地铺陈一个多视角的再现平台,让屏幕之外、处于不同生活角色的人都可以代入进来。这里包含的,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讲故事理念:讲故事,并非旨在传达某一种价值观念。倘若如此,观念再高级,也是片面的。视角垄断在叙事层面的通常反映,就是单一价值观成为所有人物的衡量尺度:符合的,就会成为屏幕上“更好的人”,不符合的,屏幕价值便相对降低。而所谓成熟的故事讲法,能够体现不同观念之间的对话性,通过对话,把更广泛的社会结构包容进来。“婚恋三部曲”始终秉持着“多声部”立场,对观众而言,一个直观体验是,一方面,“三部曲”观剧门槛低,属于毋庸置疑的老百姓剧种。但另一方面,看完以后,没法说清谁对谁错。这意味着,讲故事的人没有明确支持某一方,也不希望观众作出一个简单的判断。

  对应“对话性”“多声部”特点,最直观、最醒目的戏剧表现形式,就是吵架——不同角度的并存,保障了争执持续发生。《媳妇的美好时代》和《咱们结婚吧》,都是从头吵到尾,《温暖的甜蜜的》也不遑多让。“吵架”与“害怕”息息相关:吵架本身令人害怕,但与此同时,吵架往往用来应对一切矛盾、一切令人害怕的状况。吵架是武器。在所有的架吵完以后,电视剧迎来结尾的“和解”。当然,“和解”也不意味着永久和平,它只是一个节点。只要异质性的世界继续存在,争吵的可能性就是永恒的。“三部曲”里,领衔吵架的,是妈妈辈;面对冲突,倾向于绕道的,是主人公位置上的儿女。这或许也算一种社会现象:青年一代尽可能避免冲突,为别人,更多为自己。

  《咱们结婚吧》里演妈妈的凯丽,30年前也是国民媳妇,30年后战斗力爆棚。面对脾气软怕跟婆家冲突的女儿,她“不良教育”兮兮地抛出金句:“咱们必须具备吵架的能力!”与此相呼应,《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征服无数观众的婆婆曹心梅也以“擅长吵架”的形象立身。网友深情表白:“曹心梅战斗的样子最好看!”妈妈辈示范了“吵架的能力”:她们负责挑动剧中大多数冲突。一方面她们是日常焦虑感的制造者,与此同时,她们的形象极具光芒。而且,她们的光芒,往往就在吵架的过程中释放出来。吵架能力,是与她们异常强大的生活意愿相匹配的。因此,争吵似乎是负面的生活经验,却也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开端。换个角度讲,在我们的时代,不忌讳与人争吵的人,反倒可能是抱持乐观、敞开心扉的人。在电视剧里,可以看到,“吵架”没少被分配积极功能,成为勇气的证明、交流的契机,或一种人际关系的开始方式。

  所以,在“婚恋三部曲”中,吵架基本算生活正面元素。对应“怕什么来什么”的戏剧结构,《媳妇的美好时代》有一句台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那么如何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呢?吵架就是主要手段之一。也就是说,没有金手指,抛弃外挂,靠的全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看似使用了奇迹语法,实际上没给奇迹的发生留下任何余地。这一点,恰恰是“三部曲”特别能自证现实主义属性的地方。就这方面而言,“婚恋三部曲”有一种劳动气质,或者说,它们都是关于劳动的故事。主人公的起点,就像一个刚开始做木工的人。当他们需要一块方木头时,端上来一根圆的,于是,他们唯有拿起刨子。不过,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想要的是方木头。在这个意义上,“三部曲”实现了浪漫与现实的辩证:一方面冲击了关于生活不切实际的浪漫臆想,一方面加倍肯定了浪漫主义对现实人生的驱动意义。用劳动保障爱,用爱激励劳动。

  《温暖的甜蜜的》播出前后,刘江导演多次表态:“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耍流氓。”浪漫主义决心升级,同时,本剧或许呈现了“三部曲”以来最有干劲的主人公。两位女主角,南飞和齐家宜,早在剧集开头,就确立了“不将就”的人生态度,而南飞更是以“硬刚”形象出场。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演进:相比在战神妈妈面前多少有点落下风的前两代,第三代主人公获得了毫无疑问的战斗力。剧中,他们经历了愈发奔波的劳动和迅猛的成长。而从“三部曲”这一外部脉络来看,可以说,青年主角的成长,也是时代的成长。其中寄寓的,是一种关于时代主人翁的声张:既不惮于眼前的苟且,更无畏于眺望爱和远方。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