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让孩子们爱上剧场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如何让孩子们爱上剧场

来源:北京晚报2023-06-02 10:31

  近年来,儿童剧创作日益繁荣,已成为演出市场热门产品。但同时,儿童剧市场也存在着剧目水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一些演出机构急于抢占市场,往往忽视了作品的质量和价值;或者低估了孩子的智商和感情,内容过于幼稚肤浅,题材往往局限在传统童话故事或者畅销IP改编,形式也只追求简单热闹轻松的剧场效果。另外,当代孩子眼界开阔,信息获取来源众多,这种情况下,如何创作出更多让当代孩子喜欢、并且对他们的成长有益的作品,是所有儿童戏剧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尝试孩子们喜欢的沉浸式演出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表示,作为儿童剧行业的“国家队”,“为孩子创作”是几代中国儿艺人的坚持和追求,创作者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还要走进孩子们内心,跟他们共情。“比如我们即将推出的《猫神在故宫》,不是给孩子们介绍故宫的知识,而是打开孩子们对故宫旖旎的想象。只有打开了他们好奇心的窗口,才能让他们有更多收获。”冯俐透露,《猫神在故宫》不仅将打造成新空间沉浸式演出,还会推出剧场版音乐剧,挖掘IP最大价值,形成演出矩阵,这也是国家艺术院团面对不断发展的演出市场做出的新尝试。

  北京儿艺近年来也摸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创作道路。副院长王炳燃介绍,北京儿艺突破了儿童剧市场流行的“童话加游戏”模式,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儿童现实主义”艺术表现形式,用一种“浪漫主义风俗喜剧”的体裁,在现实生活和儿童心灵世界诉求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例如《想飞的孩子》《胡同.com》《北京童谣》《足球少年》以及改编自著名作家叶广岑儿童文学三部曲的《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系列京味儿童剧。

  以引进国外精品儿童戏剧为主的“小不点大视界”,这几年积极尝试寻根中华文明起源、呈现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原创作品,创作了与北京杂技团合作的《开天辟地》中国创世神话系列《斗水》《涿鹿》等新杂技剧、通过现代舞演绎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刀会》、将国家级非遗白纸坊太狮搬上舞台的《狮王》,以及与北京皮影团合作的《企鹅,企鹅》等一系列新作。繁星戏剧村则将京剧元素融入儿童戏剧创作,推出了“童戏社”《脸谱戏三绝》。中国木偶剧院近年来也推出了以“云南省亚洲象群北移南归”新闻事件进行创作的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沉浸式科普文旅剧《狂欢野鸭湖》等题材和形式都很新颖的作品。

   摆脱低幼打造合家欢亲子剧

  以往的儿童剧,受众定位于儿童,内容和形式往往偏低幼化,演出现场也常常出现“孩子看戏,家长刷手机”的现象。但如今的演出市场出现了很多合家欢儿童剧。这样的作品不仅适合孩子观看,而且对成人观众也有吸引力。连续推出《想变成人的猫》《素敌小魔女》《王子与乞丐》《天生一对》等家庭音乐剧的四季欢歌总经理王翔浅表示:“我们做戏的理念就是:戏剧带来感动,感动改变人生。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接触让他们喜欢和感动的戏剧,对他们由此爱上戏剧、树立人生观,都很重要。”

  推出过很多成功作品的央华戏剧艺术总监王可然,亲自导演了合家欢音乐戏剧《少年的,莎士比亚奇旅》。“我给孩子们做戏剧,首先考虑这个作品成人要能看得下去,能爱看。”王可然认为,“每一个成年人内心都有一个童话种子的话,就会把对世界的想象力和善良传递给孩子。孩子如果能看到成年人都喜欢看的童话,也会对世界有更丰富的认识和理解。合家欢戏剧应该欢乐喜庆,但要有艺术的深度,给更多人带来戏剧的影响力。”

   从“演给孩子们看”到“看孩子们演”

  “儿童剧是成人创作演出给孩子们看,儿童实验戏剧则是由孩子们创作演出给孩子们和大人一起看。”每次QFUN儿童实验剧团演出,创始人李浩天和王楠都会把这个理念传递给现场观众。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艺术教育和创作初衷,他们创作的“中国原创系列”剧目用当代孩子的视角重写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映照与反思现今孩子们的生活。其中《山海经》关注亲子关系中的“误解与原谅”;中法合作的《镜花缘》在旅行中探寻成长的议题;《本草纲目》关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孩子们的内心变化……

  同样让孩子们登上舞台的北京壹舞天真艺术教育机构,推出的儿童舞蹈剧场《我就是我》《逃跑的一滴墨》等作品,着重展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鼓励他们有勇气表达自我。小演员们通过舞蹈、戏剧和观众对话,向观众传达重要的信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去模仿别人或妥协自己的个性。”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看完《本草纲目》后由衷感叹:“大人真应该来看看这个剧,它逼着我们学习自己已经不再拥有的东西。”中国儿艺创作部主任毛尔南观看了壹舞天真的演出后表示:“对于儿童剧的发展来说,只有百花齐放,让孩子们看到更多可能性,才能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剧场、喜欢舞台、喜欢戏剧。”记者王润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