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故事可以走多远

来源:北京日报2023-06-06 10:37

  林克欢

  戏剧传递的是社群经验

  故事是耗不尽的。

  即便故事只剩下骨架,犹如自然博物馆里远古的恐龙化石,隔着漫长的岁月,人们仍能感受到它身上那潜隐的、有待释放的力量。

  本雅明说,活生生的、其声可闻其容可睹的讲故事人无论如何是踪影难觅了。这一现象有一个明显的原因,经验贬值了。或者说,可以言说的经验变得贫乏了。

  戏剧演出是一种群体活动,是人与人的会见。它传递的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社群经验。然而,我怀疑如今被商业社会疏离出来的“孤独的个人”是否还有这种社群经验,人们是否还有传递社群经验的能力。数年前,我曾在香港新建成的戏曲中心茶馆剧场观看过上海评剧团演出的《繁花》。演员弹唱俱佳,“说书人”的音容笑貌尚存,然而我总觉得似乎缺少点什么。或许,来自现实生活的经验确实日渐贫乏,但更贫乏的是感知与创造的能力。因为当代人在传媒上所获知的所有事件,无不早已被各种解释所穿透,连变得贫乏的经验也难以言说了。这一感受在近日观看了北京人艺新版《赵氏孤儿》(编剧金海曙、导演何冰)之后,变得更加强烈了。

  何冰版《赵氏孤儿》的

  亮点与弱点

  新版《赵氏孤儿》的亮点是一众年轻演员出色的表演,尤其是形塑人物性格的潜力:石云鹏扮演的晋灵公,在看似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行为举止中,掩藏着意脉不露的冷酷与阴阳不测的政治机心;周帅扮演的屠岸贾,摒弃以往反派角色常见的豪横蛮狠的做派,在形似居于守势的对应中,处处呈现久经政治风浪的老江湖的乱世沉郁……导演何冰自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演员,指导演员表演是他的强项。

  何冰一心想创排一台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赵氏孤儿》,其艺术雄心在舞台上的景观、设色、血腥的渲染,点滴可见。去历史化的戏剧景观与人物服饰,使故事变得超然与抽象。它使讲故事人(导演)与他的故事中的人物,都卸去使人喘不过气来的历史重负,使它变成一则平面性与世界性并存的童话或寓言。但也使新版《赵氏孤儿》不再是一部历史性的叙事作品。一出戏假若脱离了特定的语境,缺少与特定历史相关的真实性,就不再具有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史鉴功能。

  用一个年轻女演员扮演孤儿,减弱了“这一个”孤儿的“赵氏”色彩,弱化了程婴之死与晋灵公引孤儿入宫这一步政治大棋的险恶用意。以孤儿一句“复仇与我何干”的惊世之语作结,恐怕还需更细密的铺垫与可信性。

  暗场作为场景切换的手段,或许是有意为之。频繁的切换使全剧散开成无数碎片,只可惜许许多多碎片化场景,讲述的仍然是一个线性故事。不可否认,我们正处在一个商业化与信息化主导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电子数据流与时空信息云,正在代替旧式的书信、书籍、报刊的表达与记忆方式,传统根深蒂固的时空观念正在被不断加快的速度与瞬时直观图像所改变。舞台上微型叙事与后叙事日渐催生叙事的碎片化,时空并列与多媒体的运用,使多重叙事的交叉重叠变得稀松平常,老故事正在逐渐让位新故事,但这并没有扼杀叙事,而是扩大了叙事的面向与可能性。

  复仇与鄙视复仇:

  传统与当代的心理变迁

  “赵氏孤儿”故事的第一个讲述者是元大都人纪君祥。尽管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的晋灵公、庄姬、赵盾、赵朔、屠岸贾、韩厥……皆史有其人,但溯其源头,在《左传》《史记》零零散散、不无差异的记述中,均无一个救孤复仇的完整故事。纪氏写《赵氏孤儿》的动机无从考索,从纪本《赵氏孤儿》第二折“煞尾”首二句唱词“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晋国山河百二雄”视之,纪君祥无疑是将一则扶正去邪、救孤存赵的忠烈故事,提升到一种有关民族大义的壮举。这多多少少与元初遗民思宋的情感氛围有关。

  时代变迁,今天有人说《赵氏孤儿》传播的是封建主义的仁义忠信;有人说不复仇才是年轻一代消解出生即背负父辈原罪的当代选择;也有人说记忆的有意遗忘是对无辜死难者的背叛……我无意加入这一争论。但我深信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千百年来,舞台上的清官与侠客义士,备受无处伸冤的被压迫者的喜爱,恐怕与从封建时代沿袭至今的有冤必伸、有仇必报的民间心理有关,也与人们从封建时代沿袭至今的生活感受与社群经验有关。不信你回望一下新时期以来,剧坛、影坛不是仍在呼唤“寻找男子汉”,仍在歌咏“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血性么?追慕侠义精神、颂扬冒死历险的血性与慷慨赴死的壮烈,历来都是《赵氏孤儿》多种题解中不可忽略的层面。《赵氏孤儿》长久地受到历代观众的喜爱,甚至成为一种对历史的理解,一种生命的刻痕,想必自有深义在焉。

  金海曙说得不错:“作为一个戏的结局,孤儿复仇还是不复仇,并不是问题的要点所在,哪一个选择都可能成立。”人们都明白,故事是可以不断复述的。讲故事往往就是复述故事的艺术。对一个故事来说,任何发展都是可能的,锁闭的叙事并不是故事的属性。奇怪的是,二十年前,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人艺版)的《赵氏孤儿》与田沁鑫编导(国话版)的《赵氏孤儿》,尽管主题取向、舞台表现差异甚大,结尾孤儿选择不复仇却是一样的。二十年后,何冰导演的新版《赵氏孤儿》,同样以孤儿鄙视复仇作结。这种类同的、看似颠覆性的结尾,我怀疑仍然是一种将特定的生活意义带到某种预设的意识。

  中国的戏剧艺术家们,喜欢谈论剧作的诗意、舞台的诗化。其实叙事的诗性并不是指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调,而是指亚里士多德老先生所说的“模仿行动”(mimesis praxeos)。“模仿”在我们这里,长期被有意无意地误读。希腊文“模仿”这个词最初的含义是“创造”。它与作为镜像的自然主义、写实主义无关。它指的是将现实的世界重新创造为可能的世界的那种力量。或者说,它根据潜在的、可能的世界图像重塑现实的世界。

  现代以来,叙述学上的复调、间离、反讽等诸多技法,被广泛地运用到舞台上,目的在于为观众提供多种判断、多种面向的可能性。人们逐渐认识到,成功叙事的秘诀,在于尽可能地为观众自己的理解与选择预留空间。

  故事可以变形,可以重构,但仍然是故事。艺术家(说故事人)往往将故事浸没入自己的生活中,将残留的历史沉淀、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当代人的生存处境,动态地糅合在一起,去讲述自己的或转述他人的既老又新的故事。

  你或许喜欢颠覆,喜欢解构,但你必须先讲好故事。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