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老杂技焕发先锋性和创造性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古老杂技焕发先锋性和创造性

来源:解放日报2023-06-30 11:00

  姜学贞

  众所周知,中国杂技凭借难以企及的高难度技巧在全球获奖最多,获奖级别也最高。杂技行业也是率先转向企业化运作,走在市场最前沿。新时代的杂技秉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进行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杂技创作逐渐脱离以往单一的炫技表演样式,在挖掘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技巧创新、道具创新、表演风格创新,敞开怀抱吸引各门类艺术家加入创作队伍,取用多种艺术手段增强自身表现力、扩展创作维度,走向了杂技剧的崭新探索。40多年来,从杂技节目、杂技主题晚会、杂技秀,到杂技情景剧、杂技剧步步递进的过程,是杂技创作令人瞩目的流变,也是杂技院团管理者及时找准方向,在创作升级和市场经营方面的不懈开拓。

  例如,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团长宁根福在20世纪末提出“杂技必须要改革,不仅仅是加入一些文化元素,还要与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理论上厘清了“文化杂技”的概念,促使杂技从单个节目的包装向文化内涵靠拢,建构起杂技艺术须以立意和情节为基础的创作范式。2004年,由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创作的首部杂技剧《天鹅湖》,以里程碑式的杂技变革打开了中国杂技艺术现代转型和创新的大门。该剧有着相对完整的戏剧结构,将芭蕾的高雅和优美注入杂技技巧,整体呈现富有艺术美感,颠覆了世人对杂技的传统观感。

  又如,上海杂技团多年来致力于改造传统项目,积极发展海派杂技,拓展国外市场。举办上海国际魔术节等国际赛事,推进对外交流;创建上海市马戏学校,探索杂技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教育。以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思维和超前意识,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艺术成果。

  与此同时,将赛场和市场两相结合发展,在高精尖赛事中推陈出新,并将全球发展的潮流加诸自身,催生了国内杂技新的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并逐步形成了新的业界态势。中国杂技团在海内外演出市场推出了一系列享有美誉的品牌产品,如“十三人顶碗”“俏花旦”;上海杂技团发扬海派杂技大气时尚、灵秀细腻的风格,创作的《十二生肖》《小龙飞天》成功进入欧洲主流演艺市场,创作的《时空之旅》《欢乐马戏》驻场上海马戏城演出近20年,又升级换代推出《时空之旅2》;天津杂技团与法国合作新杂技《爱丽丝漫游奇境》,并推出原创杂技剧《胡桃夹子》;黑龙江杂技团依据东北地域特点,以冰上杂技为核心研发节目,提升冰雪杂技演艺水平;重庆杂技团依托重庆国际马戏城,将演艺和旅游相结合,打造集杂技、魔术、马戏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力争成为重庆文旅的新名片……

  市场与赛场双生花,优秀作品与商业价值相辅相成,市场开拓意识与艺术创新观念互生共长,良性循环共同作用于今天杂技艺术的发展。至此,进一步向戏剧的假定性借力,为真实的人体杂技艺术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已是水到渠成。

  二

  杂技剧以对题材的深度开掘,赋予杂技本体以叙事功能,从中书写中国故事、塑造鲜明人物、阐释复杂思想,杂技剧的综合舞台艺术性质逐渐成为杂技业内共识。古老的杂技艺术通过突破性的杂技剧创作变身,与时代审美共舞,在当代杂技人手中擘画出新的面貌。近些年来,业内互相参考借鉴,在尝试中建立规范,在摸索中发现规律,将杂技的综合舞台艺术推向新的高度,由此开启中国杂技史上新的一页。

  庆祝建军90周年之际,南京市杂技团改编同名电影创作了国内首部红色杂技剧《渡江侦察记》。该剧集合了高空攀越、翻腾特技、魔术、悬荡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江南评弹等多种艺术形式,将杂技“惊、险、奇”的特点融入立体舞台叙事,富有艺术感染力。

  由上海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打造的杂技剧《战上海》于2019年创排,历经3年打磨后,成为红色题材杂技剧的成熟代表作。该剧将舞台杂技、高空节目、滑稽、魔术、驯兽五个行当归入一个完整的戏剧框架下,辅以声光电影景等多种艺术手段,实现了剧情人物与技巧密不可分,深沉的精神意蕴和立体的艺术表达相得益彰,完美呈现了杂技剧作为综合舞台艺术的表演效果。该剧以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俞亦纲所提倡的“技巧要为剧情服务,剧情要为技巧提供空间”为创作原则,在杂技叙事和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质的突破,为后续同类题材杂技剧的创作提供了珍贵经验。

  此外,山东省杂技团的《铁道英雄》讲述了铁道英雄飞身扒车、浴血奋战的革命故事,云南省杂技团的《聂耳》讲述了音乐家聂耳短暂却光辉的一生,江苏省杂技团的《芦苇青青菜花黄》讲述了文艺青年奔赴苏北新四军根据地加入华中鲁艺的经历……一系列杂技剧在多地成功问世,将杂技技巧化入各类题材,巧妙创新舞台语汇,演绎出新的意境,实现了杂技剧的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相统一。杂技从紧跟时代广泛试验到引领潮流独立成剧,再塑杂技与观众的观演关系,杂技艺术的舞台焕发出了全新面貌。

  这些创新性成果的不断出现,大概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各杂技团体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创新性创作重塑传统技艺、赋予杂技新的多元表达。作为一门以技巧为核心的表演艺术,古老的杂技之所以历久弥新,皆因其内在的精神正是守本体之正、创表演之新。二是在专业基础上建立起宽广的视野。这一视野既包括对杂技行业现状在本地、本土甚至全球的深刻了解,也包括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眼光、对演艺新动向的敏锐认知。三是院团出品方和创作团队不断提升的艺术判断力与审美意识。基于杂技创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出品人的决策选择、团队的风格提炼、题材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的品位高下等,在创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

  3000多年来不断演进的中国杂技,素来不畏艰险,勇于挑战自我,在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中将人体技巧推向极限,成为杂技行业迭代更新的瑰宝。如今,时代变革的浪潮,又为杂技人铺排出新的历史进程。诚然,杂技剧创作风起云涌,尤其近几年红色题材、现实题材杂技剧被广泛认可,但以发展的眼光来衡量,就会看到杂技剧作为杂技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产物,追求作品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真正做到用杂技的方式来弘扬中国文化与精神,还有诸多可转化、待改进的空间。

  在杂技创作主动进军戏剧领域的当下,新的作品形式还在不断尝试,新的创作规范还需继续建树,新的审美标准也亟待形成。这都可视为杂技艺术先锋性和现代化的所在。而迄今为止积累的种种实践,也昭示着杂技剧成功的要点在于将“技”融于“剧”。一方面,要突显杂技艺术本体。技巧的设计、串联和展示,有其内在的科学架构和特有的起承转合,其中如何转化兼容各种艺术样式,需要创作者进行独具匠心的艺术综合创造;另一方面,要设置合乎逻辑的剧情,让“技”与“剧”在假定性的舞台上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也即形式和内容结为一体,技术以艺术的形态呈现,最终生发出意蕴丰富的舞台效果。杂技剧有意识地打破杂技“拙于叙事和抒情”的局限,把创作的触角伸向戏剧,将肢体的优势嫁接进戏剧的叙事功能,在书写人民史诗中攀登艺术的高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经验值得总结。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