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拓展教育话题新空间:往后人生都是追光的日子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拓展教育话题新空间:往后人生都是追光的日子

来源:文汇报2023-07-10 10:20

  记者 王彦

  当爹的不靠谱,亲手毁了女儿的高考志愿填报,“原生家庭之殇”能不能走出前途灿烂的子女?老师偏心眼,按排名座次分配复习宝典甚至食堂吃饭顺序,这样“唯分数论”的教条下,所谓差生的未来是不是没有逆转的可能性?正在央视一套和优酷视频热播的电视剧《追光的日子》试图同时扭转两种偏见。

  作为一部校园背景剧,《追光的日子》有着不算新鲜的角色配置。离开教育行业三年的老师郝楠重返讲台,在青云中学高三14班邂逅一群性格迥异、成绩靠后的学生,“不靠谱”的老师遇上“难管”的学生,在备战高考的极致环境中,双方从互不理解到惺惺相惜,少年人被激发出青春梦燃,青年老师也在育人中被治愈。外界评价它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

  在社会学者看来,《追光的日子》完成了一部教育题材剧的真正使命。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一些电视剧带火了“原生家庭论”,使得“什么样的父母决定了什么样的儿女”等笼统而片面的言论被放大在公众舆论场,似乎人的出生与宿命紧紧相连,个人成败早在童年时就写好了答案。在此背景下,《追光的日子》恰恰说明白了“教育为何”,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合力;教育也需要持久的耐力,高考绝非教育终点,真正的教育题材创作是要让人相信“往后人生,都是追光的日子”。

  着眼非典型师生,求解高考也寻解人生

  高三是什么?埋首题海、分秒必争,草木皆兵、在此一搏?《追光的日子》里,这些轰轰烈烈的奋战实景固然有,但相比塑造“学霸们”如何拼搏,剧作更倾向从“非典型师生”入手,求解高考也寻解人生。

  郭京飞饰演的郝楠离开教育行业已三年。出场时,他长发披肩、穿着花衬衫,以台球厅为营生。不羁的外型怎么看都不像教师的样子,倘若不是被迫失业,倘若没有昔日好友力荐,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妄想在讲台“重生”。“废柴”老师接手的班级也颇让人头疼。那不仅是高考在即的毕业班,还是全年级垫底的14班,学校不重视,学生们集体叛逆。非典型师生一相逢,郝楠的第一堂课就被学生来了个下马威。《追光的日子》正片便在接二连三的非典型故事里铺开。剧本借高度浓缩的戏剧性,戳破一个个源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教育问题。

  任真的父亲没有正经工作,母亲靠巴掌大的饺子馆独自撑起一个家。懂事的姑娘从小便帮着母亲分担辛劳,考上医学院,替母分担、治好母亲的哮喘病,是任真的夙愿。孰料,大意的父亲在填报志愿这件人生大事上帮了倒忙,脆弱的家庭关系瞬间崩塌。复读生的现状看似父亲全责,但郝楠从班上的摸底测试探知,比起成绩起伏,女孩的心理大厦亟待重建,挫折教育比怨天尤人来得更为紧迫。高远曾是无忧无虑的优等生,稳重聪慧的哥哥早早承担了父母对考名校、成人才的期待,作为家中次子的高远大可自在地追逐他所爱的飞行和飞机梦。然而,家中突遭变故,哥哥离世。休学一年的高远重归校园,阳光男孩变得郁郁寡欢、凡事心不在焉。王放、贾坤也并非生来“差生”,前者被父亲当成人生失败的“投资”,在家庭打压中悄然叛逆、渐渐厌学;后者的父母关爱遥远乃至缺位,青春期男孩唯有从同乡的姐姐身上找寻温暖慰藉。如果说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有相似之处,那么这些困境中的学生各有各的迷惘。自身的、家庭的,兼而有之。

  难得的是,《追光的日子》拒绝给“差生”贴标签,只是如实反映他们的内心缺失了哪一片拼图;剧集也不单单向个体找症结,更试图从理念与规则中尝试破题。剧作的故事背景定位2011年,作为郝楠老师的参照面,青云中学陈旧僵化的教育思想、分数至上的年级主任李亚玲老师,都可谓剧中这场正在开启的教育变革的对象。淬炼了李老师多年教学心血的“李氏复习宝典”应该是“尖子班”的专利,还是众学生平等地人人有份?中午食堂就餐的错峰顺序,分数该不该成为排序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郝楠带领14班同学,向着他们曾经习见而不察的现象说“不”,剧作借人本主义、程序教学、学科结构的思想方法等教育观,完成了一部教育题材电视剧的真正使命。

  平衡现实与理想,在共鸣中引人向“光”而行

  “差生逆袭”是小概率事件还是遇上好老师后人生的必然转向?这是网友最为关心的《追光的日子》的后续剧情走向。在章友德看来,一部教育题材剧的成功关键,不在乎剧中的孩子们最终拿到了怎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是在乎,作品能否让人认清奋斗的真谛、竞争的残酷后,依然抖擞精神向“光”前行。

  完美世界影视李峥工作室总制片人李峥介绍,《追光的日子》希望通过三层人物关系的搭建,以高考这一核心事件映射更宽泛的现实与理想。

  第一层楼是平视层面的同学关系。任真和高远互相撞见过彼此的狼狈,心照不宣地交付了理解。在14班的所有同学获得学业的进步之前,剧作让精神先行。郝楠初来时,14班完全一盘散沙,不被待见的学生们也给不出正向的反馈。他们开学时互不关心,直到经历尖子班宝典被偷、抗议吃饭按成绩排位等事件后,集体主义精神在这个班里自然生发。

  第二层楼建筑在师生情分上。过往三年混沌的生活经历让郝楠懂得能屈能伸,也更能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他选择和学生站在同一阵线对抗陈规,并非“刺头老师”收服“刺头学生”,而是打心底相信,王放那样起哄、搞事的所谓“差生”,行为出发点无不是求关注、求理解、求引导。在他人生的紧要处,需要有人走进他的世界,助其由内而外打破生命之茧。

  第三层楼则是每个家庭辐射到的社会速写。贾坤背后的留守少年问题,王放受困于代际隔阂,与姥姥相依为命的赵晓晓折射出再婚家庭的烦恼,夏凡的容貌焦虑则源于母亲的潜移默化……李峥说,这种安排既是对社会问题的集中再现,也是希望呈现出教育的能量。人非生来就被提前写就了命运,有时候,一位郝楠式的、愿意无条件给予信任与导航的良师益友,能让人生步入追光正轨。

  从这个意义上说,《追光的日子》播出以来能持续保持收视率破1,并多日位列第三方平台上星剧的播出冠军,正是在青春现实和理想燃野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让人能在切近的情感共鸣中向光而行。借用主演王源的话,“青春奋斗不是去通个关,去参与一场考试,而是往后的人生都是追光的日子”。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