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诗忆东坡》:一首向古而作的现代诗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诗忆东坡》:一首向古而作的现代诗

来源:文汇报2023-07-14 10:04

  记者 宣晶

  知名舞蹈艺术家沈伟的最新作品——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将于7月22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该剧提取了苏东坡15首代表人生态度的诗词,将现代舞蹈与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以写意手法回溯千年,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苏东坡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诗人之一,是中国文化的丰碑。“展开900多年前浩然的历史画卷,我们豁然看见与现代人心灵联结的苏东坡。他创作了丰沛的诗词篇章,字里行间存有动人心魄的‘意’,为舞剧创作打通了破题路径。”刚在廊坊完成《诗忆东坡》的合成预演,沈伟昨天来到申城,分享创作感悟:“这部作品将以现代艺术的诗性表达,找寻当代人与东坡的精神契合点:从人间悲欢到乐观旷达,彰显一往情深之动人品质。”

  在意与境之间,探寻中国文化深处的精神图景

  千年已逝,何处觅东坡?“迄今为止,这是我遇到最艰难的创作主题。”沈伟告诉记者,他在北京闭关数月构思新作,一个熟人朋友都不见。“苏轼诗词全集足足3000多首,单纯文本整理的工程量就相当浩大。每天清晨4点半起床,一直忙碌到深夜11点多,仍觉时间不够用。”

  俯察诗情,仰忆东坡,沈伟将3000多首诗词一一归类,分为情感、人生、价值观等板块,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022年9月第一稿“出世”,竟有29首入选。“每一个人心里都有最爱的那首诗,对每一首诗都有着不同的解读。”绝美诗词镌刻着东坡深邃的思想,字里行间根植着中国的精神与理想,每一首都让他难以割舍。由于舞台容量有限,沈伟伏案修改19稿,才形成如今15首诗词的现代舞诗剧。“选取过程主要是从文学性、逻辑性方面进行考量,串起东坡人生的吉光片羽。我们渐渐摸到了藏在诗词中的‘意’——积极与生动、深情与热爱、乐观与旷达。”

  由诗到舞,则是沈伟最有自信的部分。此前,他曾创作过《亦非此彼(Neither)》,蓝本是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与美国作曲家莫顿·费尔德曼合作的独唱歌剧。原作只有16行歌词,描绘了存在和虚无,混杂着矛盾与悖论,演绎难度极大。最终,沈伟交出了一张极富东方哲思的舞台答卷。“我挑战过复杂文字到舞蹈肢体的艺术转化,也摸索过中国古代文化的呈现路径。但《诗忆东坡》与众不同,具有别样的东方韵致。”在他看来,在舞蹈韵律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境界,挖掘东坡诗词中孕育的中国精神内核,既是创作“难点”,也是舞剧“看点”。

  《诗忆东坡》艺术风格看似简约,但创作过程并不简单。《诗忆东坡》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出品,总导演沈伟身兼编舞、编剧、视觉总监、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等数职。“舞台上每一处变动都必须精确到秒,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打磨。”沈伟透露,演员们的肢体、发力和呼吸方式都经他手把手调教,以抵达现代舞诗剧要表达的美学之境。“即使舞者不穿古装,观众依然可以体会到舞台呈现的宋代审美,感受到肢体传递的巨大感染力。”

  融入国际视野、时代精神,传统文化迸发创新活力

  在中国,许多人初识沈伟,是因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幅惊艳世界的画卷。在他编排的8分钟舞蹈中,演员以身体作画,勾勒出迷人的山川与日升。近年来,他陆续将《声希》《春之祭》《地图》等作品带到中国舞台。2021年6月,沈伟曾携全新艺术现场《融》首演于上海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如今,他再度选择上海作为《诗忆东坡》首演之地。“上海是一座开放的城市,观众对未来艺术和新鲜事物有着饱满的好奇心。”沈伟说。

  好奇心,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对于沈伟来说,每一部新作都是一次艺术冒险,也是一次自我挑战。“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被局限在库藏里,单纯供人缅怀。”他认为,通过对传统文化审美的现当代表达,找到现代人与古人的情感连接点,是文艺创作的重要路径。“这种转化创新的基础是准确认识传统文化,不能有误读、曲解。”

  沈伟出身于中国传统戏曲湘剧世家,自幼接受专业戏曲训练并研习中国书画。“戏台包罗万象,我们可以发现音韵、服饰、身段的东方审美,也可以在戏文故事、历史典故里感悟人生百态。”他表示,自己的骨子里很中国、很东方,内心深处爱自然。从他的作品名字中,我们可以窥见东方哲思的痕迹,比如《声希》来自《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亦非此彼》让人联想到《齐物论》所述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现当代艺术是以传统文化为基底发展起来的,如同踩着楼梯一步步攀爬,有着清晰的脉络可循。”在沈伟的艺术世界里,古人对人生、对世界的深邃思考,激发了无数创作灵感。比如《融》的64个展位代表64卦,既象征着容纳万物的广博天地,也反映了当下的现实生活,表达人与社会的深度关联。《诗忆东坡》则创造了另一种意境,悠悠古琴弹拨起深沉之音,巨幅古画高悬仿佛凝固时空,思想精神自千载传承而来,舞不尽满目的诗情画意。“这些作品包含了中国文化和智慧,也融入了新的创作探索和知识,呈现方式更具创新性。”

  “在《声希》里,我曾尝试用印象派绘画的质感浸透八大山人的画作,让天幕上的游鱼更具生命力。《诗忆东坡》则融合现代舞、中国舞、戏曲、武术等身韵的流动表达,探索对中国诗意精神的现代寻觅。”沈伟说,“国际视野与东方视角完全可以共融,就好比我既爱甜食也能吃辣,自然会让生活和艺术变得更有滋味。”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