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匠人之心绘千载艺韵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以匠人之心绘千载艺韵

来源:人民日报2023-07-20 10:33

  作者:孙立军

  核心阅读

  创作者须认识到,技术是手段,内涵是根基,二者互为表里,形成合力,方能在当代动画艺术创作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赓续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剧照。 追光动画供图

  一部优秀动画作品,除了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需要创作者秉承一颗匠人之心,认真对待每一根线条、每一个造型、每一帧画面。工匠精神,是中国动画代代相承的优秀传统,也是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内在支撑。

  作为“笔尖造梦”的艺术形式,动画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富于美感的视听、纯粹质朴的表达,丰富着一代代观众的精神家园。今天的中国动画,一面立足高精尖影像技术前沿,一面呈现民族化、现代化美学底蕴,在“技”与“艺”的碰撞、“古”与“今”的交融中提升审美价值、情感价值与认知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书写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

  在现实观照中建立情感链接

  近年来,中国动画呈现“百花齐放、多元共生”的发展态势。历史、神话、童话、科幻、武侠、现实等题材的动画作品竞相涌现,丰富了题材类型的广度与深度,并努力与当代中国人建立更为深层的情感链接,呈现愈发鲜明的现实观照。

  动画电影《飞向月球》由真人演员与数字虚拟角色担任双主角,关注孤寡老人如何与“孤独”和解这一受关注的社会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影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对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做出积极乐观的猜想。

  以神话题材、志怪题材与武侠题材为代表的动画作品,如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等,专注寓言式叙事及世界观的建构、开拓与延展;童话题材的作品,如动画电影《熊出没》《神秘世界历险记》《赛尔号》系列等,活用动画的假定性,融入趣味性、夸张化的动作与造型设计,有着鲜明的合家欢创作倾向。2023年暑期档引发关注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从唐诗唐画中汲取灵感,在对李白、高适人生际遇的描摹中呈现大唐气度。

  这些作品彰显中国动画的多元化发展,创作者关注社会变迁、洞察大众心理,同时以极高的创作热情探索媒介融合视域下创作与观看的边界,通过架构高度的假定性、充满幻想的视听场域,让叙事呈现中国动画“奇、趣、美”的特质。

  在新的技术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书写

  从胶片时代走向数字时代,技术革新不断拓展动画的视听呈现形态。20世纪,“逐格拍摄、连续放映”的制作方式让画面成功“动”了起来;走进21世纪,数字化技术又推动动画产业向工业化、市场化发展。近年涌现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杨戬》,等等,就是在全新的技术语境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书写。

  8K数字水墨动画短片《秋实》剧照。孙立军供图

  伴随5G传输、8K超高清显示、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动画创作领域不断延展,动画的创作、播映以及观看方式逐步实现转型与升级。在5G超低延时和无线传输技术的支持下,4320P超高清影视动画和VR、AR动画的数字化制作变得更加便捷,动画制作数据的网络传输变得更加流畅,云端化制作生产和全息通信渗透到动画制作方方面面,极大提升了制片效率。同时,播映和观看方式的转变、硬件基础设施的升级,同样要求动画创作者在全新媒介视域中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这一背景下,8K数字水墨动画短片《秋实》应运而生。8K超高清显示技术大幅度增强水墨艺术视觉表现力,延展了画面的表意空间,将纸张的纹理、墨与水的晕染、水墨笔法的差异、角色与环境呼之欲出的互动关系展现得细腻、精良,观众甚至可以在被放大10倍后的画面上清晰看到宣纸的纹理与蝈蝈腿上的绒毛。其绘制与构图,保留了中国画在造型与写意上的技法与风格,活用镜头语言,牵引观众“代入情境”,产生沉浸式体验,进而以隐喻的形式传达富有哲理的人生观、历史观和宇宙观。

  创作者须认识到,技术是手段,内涵是根基,二者互为表里,形成合力,方能在当代动画艺术创作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赓续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美的体验中实现精神引领

  文艺创作要实现精神引领,必须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以深具说服力、感染力的艺术创造,激活人们心中真、善、美的情怀与追求。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动画参与审美范式与价值观念的建构,创作者需明确动画创作在价值引领层面的职责与使命,切忌流于表面,以文化符号的堆砌,打造“华而不实”的景观,而应当由表及里,挖掘“图景”中的“意蕴”,寻找与当代人精神诉求的契合之处,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正向价值,以彰显时代表达与民族气韵的精品力作,为观众带来美的体验。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剧照。追光动画供图

  中国动画探寻民族性的发展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九色鹿》《神笔马良》等,都是用鲜明的时代表达彰显中华文化的特色与美学精神。如《三个和尚》就运用了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人物肢体语言有着民间皮影戏的典型动作,还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假定性表演,融入舞蹈、民乐等艺术形式。《三个和尚》改编自妇孺皆知的中国民间谚语,视觉风格上有极简主义风格的成分,其向观众传达的团结合作、知错能改等人生道理,是中国文化的内核。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以二维手绘、剪纸、定格、CG等多元动画表现形式,让观众在虚构的中式志怪时空中获得许多信息。动画艺术短片《新三岔口》改编自传统京剧《三岔口》,结合戏曲写意性,使用偶动画逐格拍摄的手法,彰显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动画是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也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原画设计等制作流程环环相扣,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一部优秀动画作品,除了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需要创作者秉承一颗匠人之心,认真对待每一根线条、每一个造型、每一帧画面。工匠精神,是中国动画代代相承的优秀传统,也是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内在支撑。

  依托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基础,以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给养,以当代中国人火热生活的图景为蓝本,不断拓展创作题材与视听表现,不断提升原创力、扩大品牌效应,中国动画传承的千载艺韵定会绽放时代光彩。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

  版式设计:赵偲汝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