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探索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探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7-21 10:57

  范志忠

  2023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102周年华诞。7月1日起,电影《力量密码》在全国上映。该片举浙沪赣皖四地之力联合打造,由宁波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摄制,聚焦“首部党章守护者”、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党员张人亚英勇无畏、鞠躬尽瘁的革命生涯,深深打动了观众。

  电影《力量密码》剧照 出品方供图

  张人亚189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6岁到上海的银楼当学徒,后成为上海金银业工人领袖。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张人亚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己珍藏的一批文件资料带回老家,托付给父亲张爵谦保管。张爵谦为骗过敌人,为张人亚设立“衣冠冢”,将这些珍贵文件资料藏进空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过八旬的张爵谦挖开墓穴,将这些珍贵文件资料交给了党组织。这些珍贵文件资料中,有1920年9月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如今陈列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展厅。而张人亚、张爵谦保存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成为记录中共二大的孤本文献,其中收录的中共第一部党章更是弥足珍贵。

  影片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深刻而厚重。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张人亚在广场上高举《共产党宣言》,慷慨激昂地演讲:“每一位劳苦大众都需要有一个密码,来打开禁锢我们内心的牢笼,来打开买办、资本家、帝国主义的枷锁。这本书,就是我们需要的密码。只要读懂了这本书,对它有了一种坚持,它必将带领我们打开力量与希望的大门!因为它就是我们力量的密码!”影片将主人公置身于宏大历史事件,揭示出《共产党宣言》彰显的真理力量。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欢迎。在承载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的同时,新主流电影采取工业化制作模式和类型化叙事范式,叫好又叫座。《力量密码》借鉴了新主流电影的叙事手段,加入枪战、谍战元素,情节跌宕起伏,富有艺术张力。影片力图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语境中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主创精心设置了张人亚与尤涛这对人物关系。他们原本是“同心同结”的兄弟,张人亚还曾在巷战中因舍身救尤涛而被手榴弹炸伤。但起义胜利后,尤涛没有抵制住物质诱惑,革命信念动摇,两人分道扬镳,最终成为你死我活的对手。影片通过这组人物关系,反衬出张人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和他的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1932年,张人亚在工作中病故,瑞金中央苏区《红色中华》刊发的悼词称赞他为“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诞生在“东方大港”宁波的张人亚,深受宁波地域文化哺育。一方面,宁波具有悠久的历史文脉,河姆渡文化、民间藏书楼天一阁等蜚声中外;另一方面,作为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人杰地灵,涌现出思想家王阳明、教育家蒋梦麟、艺术家潘天寿、企业家邵逸夫、科学家屠呦呦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力量密码》成功再现了张人亚和父亲张爵谦的一段“父子藏宝”传奇,带领观众重温了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红色记忆,传承了甬城的红色文化基因。影片也追随张人亚的革命脚步和人生轨迹,通过讲述他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在安徽芜湖智勇双全筹措革命经费以及在江西瑞金担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和领导出版、印刷工作等的故事,再现中国革命发展的艰辛历程,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国南戏展演启动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