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耍牙,“耍”出非遗新魅力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耍牙,“耍”出非遗新魅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7-28 10:53

  演员口含12颗尖而长的野猪獠牙,或吞或吐,有时上下左右摇动翻转,有时又突然刺进鼻孔,配上鲜艳的脸谱和华丽的戏服,引得观众们连连惊叹:“好厉害!”“真功夫!”这是18岁的李艺在快手直播间展示耍牙——一门起源于浙江宁海、戏曲宁海平调所独有、和川剧变脸并称“西脸东牙”的中国传统技艺。

  李艺在表演耍牙 李 艺供图

  李艺走上耍牙之路可以说既有家传,又有师承。他的爷爷是老一辈耍牙艺人,会耍4颗牙,这在李艺心中播下了学习和继承耍牙技艺的种子。“既然想学艺,那就必须达到精通的程度。”李艺说。他11岁从河南商丘前往宁海拜师学艺,3年就学成了耍牙这门功夫。如今,他还掌握了川剧变脸技艺,时常结合国风音乐,将自己表演这两种技艺的片段拍摄剪辑成短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

  平日里,李艺白天去剧院演出,晚上则在直播间为观众们表演耍牙和变脸。他的耍牙表演有“顶鼻子”和“藏牙”两大绝活。“顶鼻子”看似是将长长的獠牙顶到鼻孔内,实际上是把牙顶在鼻子外侧的皮肤上,对精准度要求很高;“藏牙”则是将牙吸进肚子后再吐出来,这需要演员拥有强大的内部气息来控制獠牙的上下移动。“在表演‘藏牙’时,观众们纷纷留言互动,问我‘到底怎么把牙吞进去的?’‘牙吞进去以后怎么办?’”看到大家被传统技艺吸引,李艺非常高兴。他介绍,随着在网络平台持续深耕,他的粉丝数量不断增长,直播热度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在快手已有超过29万粉丝。前段时间我在一场直播中耍了12颗牙,变脸11招,还表演了‘吞球’,收获了大量观众的认可,那场直播登上快手相关直播榜的第一名。”

  李艺在练习耍牙的过程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首先,耍牙对所用牙的要求极其严格,必须是取自体重200公斤以上雄性野猪的上颚獠牙,且对应的两颗牙必须一模一样,光找牙他就花了半年多时间。另外,由于常年练习耍牙,他的口腔黏膜、牙龈被磨破乃至磨烂是家常便饭,严重的时候甚至吃不了饭,只能靠打点滴维持身体健康。但对耍牙发自内心的喜爱和传承推广这项非遗的执着,支撑着李艺一路迎难而上,走到今天。

  除了扮演耍牙的经典角色钟馗、宁海平调《金莲斩蛟》中的恶龙等,李艺还将“西脸东牙”相结合,创造出“变脸木偶”的表演新形式:表演者面画脸谱,手提木偶,身着耍牙戏服;木偶变脸,表演者耍牙,两种表演形式同时进行,给观众以更加沉浸、多元的体验。谈及未来,年轻的李艺表示,他会进一步精进技艺,争取将耍牙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董世捷 徐嘉伟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