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戏剧马拉松开启儿童剧观演新模式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戏剧马拉松开启儿童剧观演新模式

来源:北京日报2023-08-01 11:14

  记者 高倩

  “天长了,夜短了,耗子大爷起晚了……”唱着活泼天真的童谣,梳两个朝天辫的丫丫蹦蹦跳跳地走上舞台。大人眼中最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里,丫丫也有自己的小心事,关于陪伴,关于告别,关于成长。

  7月28日下午,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创排演出的京味系列儿童剧《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在北京儿艺·南锣剧场首次挑战三戏连演,6个多小时的儿童戏剧马拉松里,大小观众一同见证了丫丫的故事。时光溜走了,丫丫长大了,她的欢笑与泪水是留给所有人的关于童年的温暖诗篇。

  《花猫三丫上房了》剧照。 记者 方非摄

  现场

  6小时戏剧马拉松小观众意犹未尽

  盛夏时节,颐和园的清幽宁静被撅树杈、遛乌龟的丫丫打破。这个鼠年出生的小姑娘古灵精怪,小名“耗子丫丫”,她有口才,有主见,还有些北京人的混不论,一举一动洋溢着鲜活旺盛的生命力。丫丫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小妹妹刚刚出生,父母无暇顾及丫丫,于是将她送到颐和园,交由在那里工作的三哥照顾,然而,年轻的三哥正忙着工作和恋爱。孤单的丫丫野蛮生长,混成了园子里的小霸王,甚至和家里一窝老鼠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热闹鲜活的场面、立体生动的人物、童趣十足的老鼠娶亲舞蹈、手绘质感的布景和影像,让首先上演的《耗子大爷起晚了》赢得了满堂彩。近100分钟的演出里,孩子们跟随丫丫在颐和园广阔的天地里尽情遨游,为耗子大爷一家的命运牵肠挂肚。故事在秋天到来时告一段落,丫丫在台上短暂挥别观众。

  半个小时后,小朋友们再回剧场,舞台上颐和园连绵精致的雕梁画栋已经变成了烟火气十足的胡同,大爷聊天下棋,孩子们丢沙包打打闹闹,《花猫三丫上房了》接续登台,领养了一只小花猫的丫丫又要面对新的难题。至《土狗老黑闯祸了》最终落幕时,6小时18分04秒的计时结果显示在大屏幕上,这是全体演职人员和观众们共同经历的一次挑战。

  “孩子看得特别高兴。”观众方女士说。在演出海报前,她给女儿拍照留念,小姑娘脸上画着幕间休息时剧场工作人员彩绘的小猫胡须,欢呼雀跃,意犹未尽。“让我惊讶的是,这3部儿童剧并不低幼,成年人不仅能看进去,还能收获不少启发。”方女士被《耗子大爷起晚了》中关于“陪伴”的探讨触动,“怎样正确和孩子相处,是所有父母必须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

  幕后

  1200个道具300件服装搭起童梦乐园

  “丫丫成长三部曲”改编自著名京味作家叶广芩的同名儿童文学作品,以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在讲述丫丫童年故事的同时,更展现了独属于北京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2020年,三部曲被北京演艺集团与北京出版集团联合纳入北京儿艺的创作选题中。2021年至2023年,儿童剧《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依次与观众见面,已相继演出近100场。

  “这一次,通过三戏连演的方式,我们可以用舞台艺术语言更加完整地讲述丫丫的成长,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充满真善美的戏剧世界。”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儿艺董事长董宁说。

  “三戏连演中,舞台布景的短时间切换是非常大的挑战。”三部曲总导演、北京儿艺青年导演王泽介绍,南锣剧场舞台面积有限,综合考虑后,主创团队选择以《土狗老黑闯祸了》的舞美呈现作为最核心的基础舞台,利用象征“成长阶梯”的斜坡,形成前两部作品中颐和园的长廊和层层叠叠的胡同,配合光色光影等变化,在30分钟内迅速完成戏剧转场。据悉,3场演出总道具量大大小小约1200个,演出服装超过了300件,主创团队充分利用剧场所有的吊杆与平台,在每一个平台下面设计了不同道具的存放空间。

  “6个多小时的表演过程中,我必须合理分配体力。”饰演丫丫的叶林英子说。从始至终,丫丫几乎一直都在台上,同时还要在落差近5米的斜坡上来回奔跑,“排练时,我们一遍一遍地磨合,而且我要注意丫丫在三个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耗子大爷起晚了》中,丫丫还在任性地调皮胡闹,而到了《土狗老黑闯祸了》中,初入校园的她已经能正确地处理与老黑的分离,“怎么让观众感觉到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变化,对我来说是最难的挑战,也是导演不断向我提出的要求。”

  据悉,三部曲系列作品还将进行30余场暑期演出,至9月10日。

  专家点评

  在三部曲中,丫丫的性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一致性非常强烈,而且是典型的现代儿童形象,表达出了他们对当代生活、当代社会、当代成人世界的种种看法和探索。

  主创团队牢牢把握住了儿童剧创作的根本,即用儿童思维感知世界、表现世界,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编剧欧阳逸冰

  三戏连演的形式开启了儿童剧观演的新模式,三部作品的情节和风格统一完整,时长上前所未有,剧场内外的活动设计互动性很强,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和创意性。

  三部曲中,北京元素的地域性表达和超地域性表达引人关注,它让人怀念和神往,不是生硬刻意的拼贴,而是在人物和情节的自然流转中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鲜活的人物群像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作品能被孩子们接受的重要基础。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玉琴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开幕

  • 2025年海南出入境人员突破200万人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