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产电影崛起彰显文化自信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国产电影崛起彰显文化自信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3-08-22 10:45

  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7时,《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热烈》《孤注一掷》等一批影片在暑期档上映,我国电影2023年暑期档票房达178亿元,超过2019年177.79亿元的票房成绩,创造了新的暑期档票房纪录,观影人次已超过4.35亿。

  这是我国电影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重点档期影片口碑提升、票房数据亮眼、类型日益丰富,电影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电影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我国电影创作潜力巨大、电影市场积极向好,在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

  盛唐的恢弘气象、唐诗的深邃意境、诗人的交往故事……今年暑期档,《长安三万里》获得观众广泛赞誉,收获了超17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我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二位。

  同样引起关注的,还有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影片深入挖掘封神故事所蕴含的价值观,取得超22亿元票房成绩。

  从内容看,两部影片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富有时代感的视听语言,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展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一段时间以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我国电影人的创作灵感也因此更加丰富,创作思路更加开阔。

  《满江红》《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中国电影人用光影艺术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探索,在拓宽电影艺术题材边界的同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动力。

  今年5月23日,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荣获第十九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导演张险峰介绍,《白蛇传·情》以白娘子和许仙爱情故事为基础,融入中国绘画艺术风格,以更奇幻的效果呈现“盗仙草”“水漫金山”等经典段落,追求戏曲与电影艺术的和谐交融。

  此外,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京剧界、电影界艺术家积极参与下,“京剧电影工程”也在持续推进,并于今年推出了《四郎探母》《红楼二尤》等作品。这些京剧电影在保证戏曲原汁原味的同时,用电影语言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呈现京剧艺术之美。

  “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汲取精神滋养,用光影艺术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电影人用自己的努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

  从新时代万千气象中挖掘题材

  “长津湖”系列、“我和我的”系列三部曲、《狙击手》《长空之王》……纵观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新主流电影是其中一抹亮色。

  具有鲜明价值取向,同时注重提升影片艺术性,新主流电影坚持守正创新,频频成为各大重点档期票房“主力军”。

  在有关专家看来,新时代新征程的万千气象,给电影人积累了宝贵的创作题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高涨,也有利于新主流电影在受众中引起广泛共鸣。

  让英雄回归寻常烟火,逐渐成为新主流电影创作者们的共识。例如,《长空之王》既呈现年轻试飞员的英勇与果敢,也展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狙击手》以小见大,以独特视角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生动刻画年轻的狙击五班战士群像……

  “新主流电影通过对个体情感的书写,突破了以往同类型影片对主流价值观概念化、简单化的表现,更好地引发观众的共情共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张宗伟说。

  一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题材作品,带着温暖底色,描摹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热烈》以亚运会霹雳舞比赛项目作为题材,折射出普通人为了梦想执着向前;《奇迹·笨小孩》讲述普通人在深圳奋力拼搏,展现他们的逐梦人生……这些影片关注时代背景下个体的人生际遇,致敬每一位不懈奋斗的普通人。

  “这些影片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让观众感受现实的厚重、触摸现实的温度。这告诉我国电影人,要带着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察,以精诚的态度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电影作品。”张宗伟说。

  从电影工业持续发展中积累经验

  气温骤降、巨浪翻滚、陨石来袭……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以宏大的视觉奇观、精彩的故事讲述,探索国产科幻电影发展的更多可能,折射出我国电影工业的不断进步。

  “与前作相比,《流浪地球2》的画面庞杂多样,演员数量更多。我们采用3D打印、数字车床、激光雕刻等诸多技术,推动影片道具生产更有效率、制作更加精细。”导演郭帆介绍。

  2021年11月,国家电影局印发《“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努力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电影科研成果更加丰富,电影工业化基础更加牢固,特效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影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电影工业化为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动力,也让影视行业分工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呈现震撼人心的“大片感”——

  《长津湖》在前期拍摄阶段,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率领的三大摄制组人数达到7000多人,加上后期80多家特效公司参与,影片项目的工作人员总数有1.2万之多;

  《刺杀小说家》在文学原作基础上完善故事线,增加了富有想象力和技术含量的视觉特效,将“小说家笔下的虚构世界”和现实生活场景相交融;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运用精湛的特效技术,刻画了雷震子、九尾狐等生动的角色形象,片中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宏阔场面,传递出激动人心的力量;

  ……

  “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探索,电影市场出现了大批对于电影工业有着清晰认知的年轻创作者和从业者,他们将在推动我国电影工业化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要利用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让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说。

  (记者王鹏 许晓青)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