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时代审美解码“中国式浪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以时代审美解码“中国式浪漫”

来源:文汇报2023-08-25 09:41

  记者 王彦

  从苏轼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到今天“中国式浪漫”风行全网,我们说起浪漫,传递或抒发的究竟是什么?

  七夕夜,在这个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如七而遇 漫歌今夕——2023七夕特别节目》上演。通过“国潮音乐节”结合蹲点式纪实采访的形式,特别节目以时代精神、时代审美来对接传统。守正创新的表达,自七夕文化内涵的变迁与重构中,进一步激活我们浪漫基因所蕴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如此解码的“中国式浪漫”不只传递爱人之间的浓情蜜意、缱绻情深,更抒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的审美表达与精神气质。

  播出24小时内,节目在全网热传,相关视频播放量破3亿,微博平台话题总阅读量破17亿,霸屏多平台热搜榜榜首。在微博、抖音、B站,网友纷纷留言,“央视这把氛围感拿捏了”“DNA里的同频与自豪被唤醒了”。同时,特别节目还经由不同语种向海外传播,将“中国式浪漫”这一中国人的当代热词所包含的绿水青山、人间烟火、星河璀璨,说与世界听。

  “国潮音乐节”刷新传承姿态,释放古老节俗的时尚风采

  特别节目的两位总导演顾志刚、杨觐梦说,总台七夕特别节目自七年前从央视演播大厅走向祖国的大好河山,每一年,助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是创作的母题。在他们看来,“中国式浪漫”能贯通古今、勾连中国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记忆,因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因其中蕴含着随时代而兴、随时代而变的青春姿态。

  今年总台七夕特别节目的主会场设在江西新余仙女湖畔,部分节目在湖北郧西录制完成。在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节目一改传统晚会串联形式,取而代之青春态的“国潮音乐节”。这一创意灵感借鉴自如今广受Z世代欢迎的潮流视听活动。特别节目中的“国潮”着重于内容上的传统焕新:以浪漫之名,传统戏曲、民族音乐、非遗技艺等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音乐美妙联姻,既应景又独具新意;节目的“音乐节”形式则营造出零距离的真实、热烈:伴随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者在人群中登场,大屏小屏前的受众不再是“被动观看”,而是从强互动的表演中随时“参与我想听的,进入我想进入的情绪”。

  传统之美从形式到内容都被注入青春语态,人们能在《戏韵情长》里领略流行乐联结起的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的经典风采;在评弹为媒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花好月圆》中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盘”融入流行歌的别样情致;在《路过人间》《想把我唱给你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里共诉爱的情意。

  “国潮音乐节”的场域不仅在于用潮流方式打开传统音乐,还在于让传统链接生活、营造出沉浸式文化氛围。在主会场,原创情景歌曲《巧食记》引领人们走进国风市集长街,或从特色美食、非遗互动里探寻乞巧民俗的意趣,或携手原创IP形象“小七”“小夕”一起穿梭古今、游历天地。而在湖北郧西的分会场,节目组因地制宜,《誓》创造性地以当地特色曲艺三弦演奏为叙述形式,搭配影视化拍摄,讲述了当地流传甚广的“红军传单”故事;《相见欢》则幕天席地、山水为台,唱响一曲缠绵悱恻的古风情歌。

  当网友感慨,“中国式浪漫,能绵延千年而历久弥新”,何尝不是道出了总台七夕特别节目能赢得广泛传播的密码:用刷新的“思想+艺术+技术”的传承姿态,释放出古老节俗的时尚风采。

  “新闻+”打造纪实体验,让新时代的幸福观激荡广泛共鸣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春晚舞台上的舞剧《只此青绿》,也无论暑期档《长安三万里》激发的“学习式观影”或是每年《中国诗词大会》上那一位位平凡生活里走来的诗词“王者”,“中国式浪漫”从不曲高和寡,它其实就是我们的烟火日常、我们的家国共鸣。总台七夕特别节目想要表达的“浪漫”亦是如此,它真实得触手可及,比爱情更广义、能抵达岁月山河。

  与舞台上的纵情欢歌相并行,节目从总台记者的街采切入,到人群中寻找七夕的时代意义。“七夕是浪漫,是浓烈,是欢悦,是和心念、想念的人在一起,把平时没有说的话讲出来。”“七夕是属于天下有情人的节日,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在我身边,哪怕相隔万里只要心意在,就会感到浪漫温暖。”“浪漫是一茶一饭一烟火,一屋一人度一生。”诚如杨觐梦所说:“蹲点式采访没有彩排、没有剧本,完全是纪实,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文艺节目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反馈出来。”街头的答案多元又一致,映照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

  与此同时,特别节目还在采访里穿插短片,一组组人物故事让“新闻+”的纪实体验更具感性的情动。重庆山火牵动亿万人心时,女骑手吴朴慧骑着摩托车挺进山林深处,头盔上的红色蝴蝶结成了救灾现场独特又振奋的风景,也是爱情的心动之源。几十年如一日,毛哥毛嫂为奔走在遥远路途的卡车司机们付出绵薄之力,他们彼此依偎的身影、互相支撑的力量,未必有极致绚烂,却能温暖日常。对于华发已生的谭建华与麦素梅,小提琴是“媒”也是“结”,音乐圈内有名的“制琴并蒂莲”更是生活里琴瑟和鸣的风雨同路人。而对于夏布绣非遗传承人张小红、吴婉菁而言,当她们用女性乞巧之智帮助残障人士,以技艺编织美好的生活愿景,“爱”的真谛已比男女情意更辽阔。

  这些与爱有关的故事里,普通人的爱情观折射着父辈的传承、当代的情绪、也有下一代的影子。而“新闻+”的纪实视角下,越来越多家国同构的图景,在烟火日常中升腾而起。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