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8-31 10:58

  近日,由新疆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带来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在乌鲁木齐京剧院上演。该舞剧曾荣获国家“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新华社记者 郝 昭摄

  暑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时机,也是电影、演出、旅游等文旅消费的黄金档期。今年夏天,题材类型多元的国产电影表现优异,推动电影市场强劲复苏;各地剧院、剧场人气攀升,爆款舞剧、话剧、儿童剧掀起观演热潮;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带动旅游收入增长,沉浸式新业态新场景跑出加速度,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

  电影市场百花齐放

  “进入暑期档后,电影市场就像浪涛奔涌的大海,每到周末就涌来一波大浪。”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说。

  先是6月22日上映的《消失的她》,之后每个周末都有强片上档:《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碟中谍7》《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热烈》《巨齿鲨2》《孤注一掷》……

  “今年暑期档对中国电影市场恢复性增长是一个关键节点。中国电影经受住了市场考验,暑期档惊喜不断,十分火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

  《消失的她》以35.2亿元票房暂列暑期档票房冠军。该片监制、编剧陈思诚说:“我将更加坚定地为中国观众拍电影,踏踏实实做好电影人的本分,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暑期档火爆的主要原因是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影片百花齐放,满足了观众的不同需求;影片整体质量比较高,激发大众观影热情,促成电影市场的强劲走势。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从6月1日0时开始的今年暑期档,至8月26日21时52分,电影市场总票房已突破200亿元人民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认为,这充分说明观众对暑期档影片的内容和质量整体上非常认可。

  带着孩子走进影院观看《长安三万里》,是今年暑假影院经常出现的现象。该片出品方追光动画总裁、监制于洲说,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证明了传统文化在中国观众中的深厚基础,“我们要好好把这个系列做下去”。

  于超认为,暑期档火爆还因为许多影片进行了大规模超前点映,效果明显,如《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热烈》《孤注一掷》等,“这种方式有利于影片的发行,提前积累了口碑和人气”。

  “今年暑期档票房创下历史新高,进一步提振了行业信心。”饶曙光说。

  演出市场精彩不断

  为了应对暑期客流高峰,国家大剧院公共演出空间在各大剧场开演前都会上演一场小型音乐会。暑假期间,国家大剧院日均客流达到7000到8000人次,观演人数同比增加了200%。

  国家大剧院市场部部长金慧介绍,今年暑期演出基本提前两个月开票,演出场次比2019年增加了20%以上,每天座位都是满的。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全国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监测,截至6月30日,全国各主要票务平台在售的7月1日至8月31日暑期演出项目总计超8000个,在售演出场次达3.7万场。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中午12时,今年暑期档(6月1日—8月27日)演出市场票房为37.01亿元。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民族舞剧《红楼梦》、豫剧《穆桂英挂帅》、小剧场话剧《燃烧的梵高》、儿童歌剧《阿凡提》……品类丰富的剧目汇集暑期演出市场,许多演出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

  7月29日晚,由上海歌舞团打造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新疆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市民周静雅第一时间通过票务平台购票,演出结束后她意犹未尽地说:“剧中的英烈故事令人感动。有机会我还想二刷。”

  伴随“国潮”“国风”热,传统艺术彰显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8月6日,河南豫剧院一团的《豫剧传统折子戏专场》在河南艺术中心上演,许多年轻观众穿着汉服走进剧场看演出,台上台下传递着文化传承的自信与活力。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何美分析说:“近年来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新作接连涌现,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不仅积累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优质剧目,为演出市场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进一步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旅融合活力迸发

  当前,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预测,6、7、8三个月国内旅游人数达18.54亿人次。在火热的暑期旅游中,“跟着演出去旅行”“相约看展游”“国风汉服旅拍”“美食攻略游”等文旅融合项目,吸引许多人说走就走。

  “这几年,沉浸式文旅业态提高了人们在文旅体验中的知识浓度、感悟深度和互动程度,满足了大众多元的文旅需求,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说。

  暑假期间,形式多样的沉浸式旅游演艺格外火爆。在湖北,为顺应暑期市场需求,长江上“漂移式”演绎武汉故事的《知音号》除夜场外,又增开了平日双场演出。在湖南张家界,多空间沉浸式演艺《遇见大庸》每晚连演两场,还是供不应求。

  沉浸式主题街区同样人气高涨。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辽宁沈阳中街步行街,以国潮换装、沉浸演出等特色内容,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坐落在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主题街区,今年6月以来日均客流量高达30万人次,不仅拉动休闲业态协同发展,还带火了汉服妆造等特色产业。

  撬动文旅消费市场的还有各类演唱会、音乐节、戏剧节。6月底7月初,“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在海南海口连办4场,带动旅游收入9.76亿元;8月初,“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在西安举办期间,带动旅游收入4.16亿元。

  “白天游览景区,夜晚观看演出、逛街区夜市,已经成为人们对文旅消费的新期待。”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他认为,文商旅融合将为文化旅游发展打开更广阔的天地。(郑 娜 苗 春 赖 睿)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