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匠心之作传唱时代之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用匠心之作传唱时代之声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2 10:34

  作者:王晓岭

  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创作者要耐得住、沉得下、走得稳,不断学习。

  我出生于军人家庭,在部队大院中成长,少年记忆里满是嘹亮的军号声。我的父母都从事歌曲创作,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对军歌有着特殊的感情。后来,我参了军,军队生活给予我一生的财富。

  中学毕业后,我前往山西开始了7年的连队生活。站岗放哨、野营拉练,有时行军一天要走200多里路。好不容易沾床休息一会儿,我一边挑着脚上的水泡,一边体味行军路上的感受。一天夜晚,我在站岗时望着天上的月亮,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拿起笔写下了《站在哨所望北京》寄给妈妈。这首诗是我的第一个作品,现在看来显得有些稚嫩,但它引领我从此走上创作的道路。

  创作之路千万条,深入生活是第一条。我从事文艺创作已有半个多世纪,军营的火热生活、基层的平凡质朴,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曾在前线待了半年,跟着演出队送战士们出征,也亲眼看到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与牺牲。时隔10年后我故地重游,在烈士陵园中看到昔日战友的墓碑,再想到他们用青春与热血守护祖国,崇敬和感怀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写出了《当兵的人》歌词。这首歌曲从战士角度出发,唱出了军人的豪迈心声。当兵的人和普通人“一样”,离开家乡会思念父母,但他们又和普通人“不一样”,因为身上还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后来,《当兵的人》广为传唱。有人说,它唱进了战士们的心坎里。我觉得,作品之所以被大家认可,就是因为歌曲中蕴含着真实的情感力量。

  创作不能只坐在家里翻书本、查资料,必须实地去体验、去感受。主题的提炼就是在不断了解和开掘中,一步步鲜活起来的。我和同事们在创作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时,3年里9次前往西柏坡采风,从参观纪念馆到红色足迹寻访,从与民俗专家交流到实地考察,随着我们对西柏坡精神理解的深入,创作灵感源源不绝地涌现。尽管这部作品反复修改了10余次,但我对《天下乡亲》一曲仍不满意,觉得还没有找到作品的词眼。直到我们去到一个村里,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可把你们盼来了!”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风也牵挂你,雨也惦记你,住过的小山村,我是否对得起你……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你望眼欲穿的时候,我用什么来报答你?”歌词自然而然从我的笔端流淌出来。

  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军歌的歌词、旋律和曲调不断发展,军歌创作如何适应时代,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无论怎样变化,军歌都凝结着势不可挡的英勇气概,汇聚着钢铁洪流的磅礴伟力,承载着将士们的光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首军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情感,一部军歌史,浓缩了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至强的辉煌历程。

  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创作者要耐得住、沉得下、走得稳,不断学习:向基层学习,战士们质朴的语言接地气更能打动人心,部队官兵的原创作品最能反映他们的心声;向传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向生活学习,生活的沃土给予我们坚实的创作根基,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歌词要像种子一样种在生活的沃土里,而后才能插上音乐的翅膀展翅翱翔。

  我年逾古稀,仍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懈求索。近年来,我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等国家重大文艺演出总撰稿,民族歌剧《雁翎队》编剧,交响组歌《长城》作词、撰稿。从诠释建功新时代铿锵誓言的《强军战歌》,到唱出重整行装向前进的《我们从古田再出发》,我在创作中见证了伟大的时代,也通过一首首歌曲传唱时代之声。

  作者系词作家、一级编剧,记者邝西曦采访整理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