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除了爱情,情感综艺还在讨论些什么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除了爱情,情感综艺还在讨论些什么

来源:文汇报2023-09-19 10:24

  记者 王筱丽

  “我对这段关系失去了信任”“我们之间的爱情降到了0”“婚后的每一天都不开心”……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再见爱人3》正在热播中,不出意料,三对夫妻之间的相处与矛盾在网络掀起大量讨论,情绪激烈的话语刺激着观众们的神经,也让不少人不可抑制地产生共情。

  18天的旅程才刚起步,藏匿在生活之下的种种矛盾便迫不及待地浮出水面。从已经播出的前两期可以看到,在节目中被讨论最多的并非是爱情本身,审美分歧、三观不同、话语权的争夺、家庭职责分配等围绕在爱情四周的议题频繁出现,并俨然已是横亘在各组男女间的高山。正如作品之名,这些终究是“爱人”之间难以回避的功课,比“再见”更难的,或许正是直面差异,给出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在婚姻中,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女强男弱”的傅首尔和老刘、有着十岁年龄差的纪焕博与王诗晴、在校园相识相恋的90后王玮与张硕,《再见爱人3》中的三组婚姻样本足够典型,这也让节目第一期就将看点与张力拉满。通过辩论综艺走红,傅首尔头顶“知名情感博主”的称号来到节目,她不担心别人对其婚姻的议论,更亟待解决的,是她和丈夫老刘已经不同频的生活和感情节奏。

  “助你高飞”,老刘写下的生日花束卡片让傅首尔破防了。与另外两组矛盾外显的嘉宾不同,他们是一对吵不起来的夫妻,背后的原因并非是平和的心境,而是对于当下困境的无奈。反观自己身处的亲密关系,傅首尔依然有着通透的认知:“我俩之间亲情和友情的部分毋庸置疑,但爱情越变越少”“我们有各自的快乐,但是越来越少跟对方有关系”。

  究其夫妻关系失衡的原因,傅首尔如火如荼的事业常常会被认为是决定性的一环。摆脱刻板印象和陈旧认知,当女性承担起家庭的大部分开销,当男性失去了财务优势,双方是否可以适应这种非传统的模式,并完成自洽?与此同时,也如观察员姜逸磊所说,关系中的强势与弱势并不一定直接与经济状况挂钩。在访谈过程中,老刘不讳言,曾经因为“被需要”,认为自己仍旧拥有爱意,但随着妻子越来越成熟,这样的情况也逐渐减少。

  孤独感与抽离感在老刘的言行中清晰可见。“怎么看待老婆越来越红?”“我觉得跟我没太大关系。”这番回答多少令人有些意外,面对妻子忙碌的事业,他更多地以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身份站在一侧,置身事外的处理方式逐渐渗透进二人的情感中,他也因此下了定论:没有我的参与,她的人生会更好。“在婚姻咨询中,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在作为观察员的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看来,老刘提出离婚的行动仍有积极意义,“他制造了一个问题,这让这段婚姻有可能再去焕发新生。”

  感受关于爱的挣扎、难忘与遗憾

  举办婚礼三年后仍没有领证,美妆博主王玮和“丈夫”张硕在节目播出后引发了不亚于傅刘的讨论热度。三年前,一场低俗的“婚闹”让二人的婚礼蒙上了污点,也在两人的关系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不同的认知、不同的处理方式,甚至不同的表达,都让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级。在王玮的眼里,学生时代的恋人身上已丝毫不见往日的贴心;张硕也有着自己的委屈——她为什么不能像小女孩一样撒撒娇?

  当爱情之船撞上“底线”这块礁石,观众们诧异王玮何以坚持三年来等待张硕的行动。观察团的嘉宾们认为,正是因为她对关系和伴侣依然抱有期待,才迟迟不肯放手。“两人从小接收到来自环境不同的教育和规训,其中的差别在成年之后愈发凸显。”李松蔚的话颇为中肯,他对王玮的无力感到遗憾,也为张硕感到悲伤,因为他几乎无法体认爱人的痛苦与失望。观察员黄执中做出判断,女性习惯于照顾他人的情绪,而男性则倾向于执著地证明自己的立场,却忽视了将目光投向眼前人。

  第二天的旅程结束,三组嘉宾照例对自己的婚姻进行实时选择,纪焕博与王诗晴是唯一一对选择继续婚姻的夫妻。乍看之下,两人的相处带着些“父女”意味,老纪对王诗晴的着装有着严格要求,连朋友圈的图片排列顺序都要提出建议。但若细读,随着王诗晴羽翼渐丰,她不再满足于跟从,夫妻关系也由此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二人能否适应新的相处模式仍是一个问号。

  傅首尔说,过了40岁,仍旧期待爱情;黄执中说,爱情并非必需品,却是能够让人感到特别的存在。在《再见爱人3》的讨论区,第一季嘉宾郭柯宇的名字被多次提及,她与前夫章贺的相拥仍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难忘郭柯宇,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关于爱的挣扎、难忘与遗憾。”高赞评论道出了观众的心声,虽然爱情并非全然美好,但其中所含纳的成长和真情足以让人一次又一次地感动。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