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观念超前综艺的两难

来源:文汇报2023-09-25 09:53

  黄启哲

  “一个人想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却免不了要使别人不快乐。”这是《再见爱人3》引用毛姆小说《刀锋》,为节目中三对婚姻触礁的嘉宾夫妻矛盾症结,给出的文学注脚。当日复一日的相处,磨损着爱侣对彼此的美好滤镜,双方不得不面对从爱好习惯、到社会关系交错,再到个人成长差距、价值观冲撞所带来的交锋,放弃“以爱之名”的迁就与讨好而遵从自我,免不了要引发对方“不再被爱”的怀疑与痛苦。

  可以说,国产情感类综艺行至《再见爱人》这一步,已经呈现出难得的人文关怀与思想深度,甚至在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解读层面,走在了社会大众认知之前。

  不过毛姆的这句话,也道出这档“观念超前”综艺与其受众之间的拉锯。播至第二、三季的《再见爱人》,的确比第一季拥有了更多的舆论关注,在对个别嘉宾的口诛笔伐中,节目揽获不少社交平台热搜话题。然而细究,这样的热度却是通过树立嘉宾靶子来“冒犯”观众,引导“生气式追看”达成的。不管是第二季嘉宾张婉婷、卢歌的崩溃失控,还是这一季嘉宾张硕处理“婚闹”的方式,能够激起的讨论更多了,节目自然更热了。可反过来,如此是非分明的底线问题,也令这档已然走向两性情感话题深水区的综艺,退守到最大多数观众能够直接做出判断的安全区,也让渡了节目在第一季所树立的体面温和调性。当催分手的弹幕在第一集就刷屏,原本可供探讨的沟通处事、两性情感等议题空间被压缩,演变成了对人性与道德的审判。相比于重新理顺镜头中几对夫妻的感情关系,如何回归温暖治愈的底色,恐怕才是节目更应直面的问题所在。

  困顿于“引战”思维,赢了节目关注,失了感情体面

  当你的婚礼伴娘好友遭遇婚闹,你的丈夫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你能忍受伴侣的懦弱与逃避吗?这是《再见爱人3》一开篇,就丢给观众的一颗重磅话题炸弹。紧接着,这位男嘉宾张硕身上大男子主义、酗酒沉迷游戏等问题被伴侣一股脑倒在观众面前。一如观察室明星嘉宾反复吐槽“什么情况啊”“太生气了”,社交平台的舆论也炸开了锅。

  如愿以偿,节目热度在对张硕的骂声中迎来“高光”。可同样的,观众也对于嘉宾夫妻的选择感到失望——选择婚姻触礁甚至已经分道扬镳的夫妻,的确是节目的底层逻辑,但呈现并着手解决什么样的矛盾,是存在阐释空间的。如果说前两季性格不和、习惯理念有分歧尚有磨合与探讨空间,那么面对第一集就暴露绝对道德瑕疵的嘉宾,或许能够激起观看和讨论的猎奇,但很难让观众产生对于后续二人情感走向的好奇与关注。一时间,节目似乎又回到了早前芒果综艺真人秀的制作思维窠臼——“引战”。

  长久以来,在真人秀中制造互怼、暗斗“名场面”成为综艺主创惯用手段。影射美国恋爱真人秀“常青树”《黄金单身汉》的美剧《镜花水月》,就向我们赤裸裸展示了这一点。剧中,无须事先写好真人秀剧本,节目组工作人员只对嘉宾个性弱点稍加利用,在镜头之外实时通过言语暗示挑拨、威逼利诱参与嘉宾,就能炮制出各种戏剧化场面。而也正因这一点,作为节目导演和制作人的主角团也饱受精神和心理困扰,在真实人生中频频脱轨走向崩溃。

  而在短视频碎片化传播的今天,不止观看本身需要高度浓缩的“戏剧化”情节,出于传播推广节目的需要,同样也需要有高浓度情绪片段,从而将动辄一两个小时的长综艺,高度“凝练”成百秒小视频与十几字长度的话题之中。盘点娱乐热搜榜,我们也会直观感受到,挑起受众愤怒不满,似乎又是比感动与欢欣更能激发观众转发议论的。于是,我们看到第二季急于给丈夫贴上“冷暴力”标签、“无差别”歇斯底里的张婉婷,我们看到第三季面对三年前“婚闹”纠纷选择无视朋友涉嫌骚扰女性行为的张硕,转而却用失控的肢体行为展现自己面对妻子的“无能狂怒”。从尝试树立婚姻矛盾看来,从破碎到重建,不失为一个合理的叙事逻辑,但从传播与接受层面来看,却也导向了社会舆论的失控。当夫妻中的一方被轻易划归为“疯子”“渣男”,另一方的过错与问题也就使得观众选择性遮蔽,甚至被供上道德制高点的“神坛”,对双方分开还是复合更好的判断,难免演变成对个体的舆论审判。

  近些年,不少真人秀都对这样的套路有所收敛,而对比之下,《再见爱人1》播出时,恰恰是与这种“抓马”“狗血”背道而驰的。也正因这种克制与理性,才使得节目在收官时收获8.9分的超高网友评分。回头看,相比于后两季频频的失控,第一季嘉宾同样也有情绪崩溃与失控的瞬间;只是,那些彼此刺伤的痛,被遮蔽于嘉宾懂得保留体面的欲说还休背后,而留在荧屏前的,是再爱一次的勇气决心,是彼此成全的真挚祝福,是分开上路的释怀与坦然。而这,也正是《再见爱人》能够留给观众隽永回味、与其他情感综艺拉开差距的魅力之处。

  观念超前的节目,计算下的真情流露与摇摆的观众信任

  当然,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短板,《再见爱人》仍是当下荧屏较为稀缺的存在。这种稀缺既是因为节目题材——把大众过往耻于开口的“家务事”搬上台面,帮助大众对“离婚”二字脱敏;同时也是因为节目制作思路——不劝和不劝分,而是试图直射水平面之下的婚姻问题冰山,从而让有着相同情感困扰的观众能够获得启示。

  不过,这样的“稀缺”是优势,反过来也是挑战,当节目倡导的情感观念与社会认知跑在了大众前面,正如同文化类节目须寻找通俗趣味与理性思辨的平衡,《再见爱人》作为情感类综艺同样也需要平衡理性发声与情绪输出,从而实现传播效应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而情感类综艺与文化节目有所不同的是,其考验着主创对于当代社会思潮与观念变化的深刻洞察,同样也考验着主创对于两性关系的剔透领悟。如若把握不好,不仅容易陷入前文所述“引战”的争议,同时也会叠加真人秀既有风险,致使节目所倡导的议题在大众舆论空间失焦甚至跑偏。

  尤其是当前的娱乐生态下,一边是经不起推敲的个人经历,另一边是一旦凭借走红后嘉宾所能收获的巨大商业利益,因而大众对于参与这类节目的嘉宾也处于一种摇摆的信任之中。如果说恋爱综艺质疑的是节目嘉宾是否单身、过往是否忠于爱情,是否为商业目的“炒CP”“秀恩爱”;那么《再见爱人》作为一档离婚综艺,遭遇观众质疑的,则是双方是否真心打算分开,还是演出一场纠葛大戏戏弄观众,依靠节目里“强拆CP”“表演矛盾”来获取知名度。

  要知道,当观众还在为《再见爱人1》里郭柯宇、章贺在节目收官时的拥抱而欢欣之时,就被二人现实中没能重修旧好、甚至言语有暗讽之嫌的现实“打了脸”。一些观众干脆倒推,认为节目前期章贺在悬崖上对于前妻的祝福喊话,其实只是打造深情人设的表演。到了第二季,观众在替嘉宾宋宁峰叫屈,一边倒指责妻子张婉婷“PUA”后,没想到二人在现实中立刻转变为秀恩爱模式,这让还沉浸在节目里二人剑拔弩张的观众,一时难以接受。就连女方由全职妈妈、幕后经纪人转行成为网红直播带货,似乎也成为其上节目动机不纯的证据。基于前两季嘉宾造成的心理落差,当这一季作为情感博主频频为他人感情支招的傅首尔,携丈夫坦诚婚姻触礁时,节目一播出就有观众吐槽,是为了带火目前还是全职爸爸的丈夫,让他也能在荧幕前多曝光吧!

  是的,虽名为情感观察真人秀,可嘉宾终究不是生活在“楚门的世界”。如诗如画的边疆风景,固然能够成为一座“孤岛”,暂时隔离外界干扰、聚焦双方问题本身,然而,18天过后,累积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现实问题,仍旧是房间里的大象。清醒地认知到这一点,这档“离婚综艺”的社会价值也呼之欲出:比起引导大众判断节目里的某一位嘉宾是否是合格伴侣,某一对是否彼此相爱、最后能否重新走到一起,帮助大众重拾爱的勇气、树立说再见的决心,亦或是懂得相处的智慧,或许才是“观念超前”四字的题中之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满将至农事忙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