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于和伟:戏里戏外,分寸之间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于和伟:戏里戏外,分寸之间

来源:文汇报2023-10-10 09:48

  记者 王 彦 实习生 李晓琪

  “假如抓着一只鸟,”于和伟伸出手比划,“抓紧一分,鸟可能死了;松一点,它又飞了。”关于表演的比方,何尝不是一种自况。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坚如磐石》票房已破十亿元。被期待了四年多,作品的凌厉题材、演员的演技高光、剧情的细部彩蛋等等,自然是观众津津乐道的。身为主演,于和伟的名字反复出现在各类热议中,多数时候关于作品和表演,有时则不。每当网友开始在奇奇怪怪的地方狂欢,他会适时又不失温和地比个“嘘”。比如他饰演的反派名叫黎志田,网友取谐音“荔枝甜”,于和伟在微博里说,“荔枝甜可以喊,但黎志田不可同情”;又好比重庆路演场,观众打趣“黎志田那么帅怎么会孤独终老”,他现场回应,用优雅口吻说笃定的话,“三观不能跟着五官走”。

  接受专访那天,于和伟一身正装坐在上海影城二楼的休息室。玻璃感应门时开时闭,尚余的暑气和车水马龙的喧闹借机钻进来。他语速不疾、声量不高,一开口便是平静从容,“作品是本”。就像他乐呵呵玩转社交媒体,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接梗、玩梗,信手拈来,但几乎每一次他都在文案里暗藏机锋——“为了作品让干啥干啥”。

  戏里戏外,分寸之间。

  兼容度

  《坚如磐石》的故事始于市中心一起公交车爆炸案。随着侦查深入,各路线索指向城中首富黎志田,又似乎另有其人。迷雾重重间,公安部门、纪检部门与地方黑势力、腐败分子摆开棋局斗智斗勇,士农工商盘根错节。混沌中,黎志田A面执棋呼风唤雨,B面被动入局早已陷落万丈深渊。

  如人物的命运起伏,这是个内里也极具反差感的角色。前史,30年前的他是个街头蹲守接临时搬运活计的“棒棒”,靠手腕粗的竹棒安身立命。30年后,庞大的金钱帝国在含混了黑白的土壤里拔地而起,棒棒也摇身一变,成了企业供奉的图腾。政商浑水里,他进退有据、成竹在胸,却又如惊弓之鸟,夜夜为一宿安眠费尽思量。明处,他是温柔慈父,为独生女可倾尽所有;暗里,他勾结贪腐官员、非法经营、视人命如草芥,一出怒而“爆头”的戏,看得人不寒而栗……

  演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从内心价值观到外化的行为做派全都无法认同,表演时会有撕裂感吗?

  “必须认同他。我不会跳出来做一个第三者的审判。”于和伟说,剧本给出了人物逻辑,演员要做的就是代入他的处境、研读他的前尘过往,只有理解他,才能化身他。在他的表演方法论里,找到“人”才是创作的优先级。“搜索你的记忆、成长,到你看过的小说、文学、电影里去寻找这个人,再调用演员的想象力赋予形象。”正面角色、反派人物,他都会一遍遍对照剧本、自身条件、还有生活阅历教给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凡此种种,“先确信自己此刻就是他,再带着‘人’走进故事”。

  演黎志田,他为人父的那抹温情慈爱,就是这个凶神恶煞身上能和普通人建立情感联系的点。即便回望近20年前的《历史的天空》,剧中不择手段的万古碑被评论界称作“新革命历史影视剧中最令人讨厌的角色”,于和伟也设计了在心爱的女人坟前唱歌的一幕。可恨之人的可怜之处,在镜头前叫人心头一颤,“我希望从人的普遍心理和人性上找到入口,演员的职业属性应当是有兼容性的”。

  同理,于和伟十分欣赏上戏师弟雷佳音身上的包容气质,“接纳、兼容、open,演员需要这样,需要学习、理解新的东西,因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兼容,本质上是他和演员职业、与身处时代对话的一种通达。

  安全感

  五十有二的于和伟,如今几乎成了“好演技”的代名词。

  电影圈,《悬崖之上》的周乙让他抱回“金鸡”奖杯。电视剧圈,《觉醒年代》是年轻人修辞里的“yyds”,于和伟不仅演出了陈独秀的狂狷、通达、特立独行,也演出了历史人物的烟火气和亲切感,他从那届神仙打架的“白玉兰”提名里脱颖而出、摘得最佳男主角。今年初,国家一级演员的认证公示,他开心转发“恭喜于老师”。更不消说,从新《三国》到《军师联盟》,他被网友戏称“一个人就能演三国”;从《巡回检察组》的冯森到《三体》的史强,非典型但“神似”的演绎每一次都在另辟蹊径中赢取共鸣。社交媒体上,他粉丝破千万;现实中,恐怕很少有观众从没看过于和伟的作品。

  官方的、专业的、民间的赞誉集一身,“不敢当,不敢当”,于和伟从沙发上欠了欠身。所有的赞美里,他可能没那么在乎“炸裂”的演技。他更期盼有人说,“于和伟这个演员的修养不错”。“演技”是个很平常的词,是演员的基本素质。但“修养”是对人物和世界的认知,也是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甚至,演技上的游刃有余“自由感”,从另一个角度看却陷入了某种不自由,“并非不想走出舒适圈,而是没‘撇’的时候我也不敢,内心会有迟疑、有踉跄”。于和伟不愿在表演中背负丝毫的“不自由”,所以他特别渴望遇到能提供安全感的导演。“他有故事,他能领着演员大胆去趟、去闯,朝着我们不舒适的地方去。张艺谋就是这样的导演。”

  严格意义上,于和伟和张艺谋已经合作三次了。28年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上映,台上巩俐饰演的小金宝轻歌曼舞。当年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大三的于和伟,以群演身份在台下跳舞,“后来电影上映了,我特地去看,但没找见自己”。两人的最近一次合作在2021年的影片《悬崖之上》,悬崖之上凝望深渊、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周乙,让第一次主演电影的于和伟就捧回殊荣。《坚如磐石》在这两次合作中间,宛如“命运的齿轮”。于和伟说,导演给予演员的安全感,可能不止于技术参数的层面。都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在张艺谋的剧组,“最可贵的,恰恰是可以讨论”。一个从善如流的导演,一群想要挑战未知的演员,在更高标准、更好审美下彼此激发。于和伟说,他心安于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创作,“面对有安全感的导演,来吧,朝着未知,我们敢走敢趟,摸索过程中我会知道新的方法、新的信心,最后打开一个新的天地——哦,还行。”

  面对《觉醒年代》的邀约,于和伟犹豫过。2010年的电视剧《中国1921》和2017年的影片《建军大业》里,他已两度扮演陈独秀,虽然是片段式的。“我很不喜欢重复。”迟疑间,导演张永新和制片人张国华找上门来,讲述了剧本的架构、对人物的塑造。那天后,于和伟把自己投入史料记载、史学文献里,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流变、心路历程,读历史人物的日记、手札。了解完史上其人,他最后才捧起龙平平的剧本,“剧本是对的”。“他是革命家,向那个时代去宣战,敢于做革命的先驱。”于和伟称之为大勇,是中国知识分子、革命先驱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这些无论放到哪个时代永不过时。角色看似熟悉,但人物塑造是全新的,于和伟欣然进组。“相约建党”的那场戏开拍时已是杀青阶段,角色在演员内心翻滚了良久。拍摄那天,户外的风极大,剧组的美术置景、所有演员的服化道,共同营造着悲怆感。“陈独秀看到河边的百姓,身上有的伤有的血,他跑到自己的马车前,失声痛哭,嚎啕于天地……”对的剧组成全对的表演,演员的安全感莫过于此。

  多巴胺

  似乎大众知道于和伟时,他已经是个“戏骨”了——虽然,他此前度过了漫长的“戏比人红”的光景。

  2004年,于和伟在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中出演大反派“万古碑”。彼时他33岁,距离他从家乡远赴1000公里之外的上海追求表演梦想,已经过去近七年。从上戏的优秀毕业生到只能出演边角人物的小角色,演员一度承受心理落差。他只有一个愿望,“只要有一部作品让观众认识有一名演员叫于和伟,认可我会演戏,便行了。”

  而后,“万古碑”成了,唾弃和咒骂随之而来。于和伟不介意,对他而言,能被记住,就是对角色最大的认可。“我坚持了这么多年,来寻找自己的理想,我没有白跑一趟。”那段时间,他开足马力,又和高希希合作多部作品,包括《光荣岁月》《纸醉金迷》等。即便他在《局中局》和《岁月》中的表演被一些老师拿来做表演范例,可人们还是记不住演员的本名。直到新《三国》播出,一些评论说“于和伟拍了那么多戏,终于演刘备火了”;《军师联盟》播后,人们又说“于和伟演了将近20年的戏,一个曹操让他火了……”

  每隔一段时间,似乎都有人在反复认可他。直到这两年,《悬崖之上》《觉醒年代》《三体》接二连三与观众见面,“于和伟终于火了”的循环确认,变成了年轻人口中“叔圈顶流”“演技教科书”的互联网式赞美。每当此时,于和伟一边在与年轻人的互动中触摸时代脉搏,一边审慎地谨守表演的边界。“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人得轻装前行。何况,任何一份职业都会有倦怠感。”他不讳言,演员是个被“通告”驱使着的高强度职业。每天赶着拍、赶着做,一旦寻找不到新鲜出口,倦怠感来袭,“混”几小时的工作时长,一天就过去了,日复一日。他没指明具体的阶段,但“用经验主义去复制自己过往的表演方法”或“尝试一些不够遵从内心”的作品,“不是没做过”。只是很快,自己就觉得没意思。“当表演失去了乐趣,就需要想办法去寻找让自己产生创作冲动的事,要刺激多巴胺。”

  喜感是多巴胺的来源之一。这两年,他不仅从正剧空降《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他表演中的喜感也正和澎湃的激情一道,被观众定义为于和伟独有的表演气质。这点上,于和伟很是认同雷佳音的观点,当与生俱来的喜兴掺杂进表演,那很难分清是刻意或无意,“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在戏剧中的认知”。他自认有点慢热,但打心底希望能带给别人开心快乐,表演也是,“你要觉得我的人物有意思,你才会关心人物命运,人物的喜怒哀乐你才会共情。一个故事讲得没意思,那它便很难有意义。”挑战了《三体》的史强后,雷佳音跟他打趣:“或许下一次咱俩可以试试科幻题材,一起去火星种菜?”

  多巴胺的激发,可能还在每一次复盘角色的过程中。因为表演,就是那天那时现场流动着的所有人、事、物,这是于和伟眼里表演的迷人之处、难以捉摸之处。他不轻言自己对表演已经参悟透彻了。上学时,上戏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是“学习忘记”——忘掉角色在你身上所形成的习惯,忘记角色带给你的荣誉。而后,带上热爱轻装上阵。

  “热爱,真的可抵岁月漫长。”于和伟说这样的话,观众信。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