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者 柳青
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过去五年》在上海首演前夜的分享会上,男主角乔西·伯内特认出了观众席里的一名剧粉,原本坐在舞台上的他当即惊喜地跳起来:“嗨,我们三个月前在伦敦见过的!”“原汁原味伦敦西区卡司空降上海”,这不是一句夸大其词的宣传语,昨晚,《过去五年》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开启中国首演,上海观众看到的版本,正是不久前在伦敦西区加里克剧院演出的原班人马带来的。
伴随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时隔三年后“重装归来”,国内观众将在家门口看到更多这样的全球好戏。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中国首演的背后,有一段“从线上到线下”的特殊情缘:2021年,西区版《过去五年》在上海大剧院的线上演出季中亮相,两轮播放量累计超过258万人次。经过两年的等待,这部“云端见”的作品得以和上海观众“面对面”。
《过去五年》在2001年首演于芝加哥,从芝加哥到纽约外百老汇,从伦敦外西区到西区,屡经复排和巡演,是被排演次数最多的双人音乐剧作品之一,并且在2015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这部看起来很“小”的音乐剧,为何能成为长红的剧目,并且被公认为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回到芝加哥的首演版,《过去五年》的舞台形式是极简也是极大胆的。在空旷的舞台上,男女主演轮流登场独唱,这是一对分道扬镳的爱人,男人是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女人是被困在职业瓶颈中的女演员。女主角唱倒叙的故事线,在婚姻破碎时回望过去五年;男主角从很久以前两情相悦时演起,在顺流而下的时间里,有情人终成怨偶。男女主角动如参商,一人一曲,在舞台上从不相遇,没有交流的机会,他们唯一的同时在场是两条时间线交汇在结婚的场景。这部作品在出现的一刹那就在繁花似锦的音乐剧世界里成为一道清流,它用洗尽铅华的方式,把舞台留给音乐和演唱——不需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不需要繁冗的舞台装置,仅仅依靠两个演员,就唱尽了青年艺术家们面对情爱、婚姻、自我和亲密关系的层叠困境。这种“平行双线的独角戏”对导演和演员构成巨大的挑战,但也成就了这部作品的特点。
《过去五年》的底气来自词曲,敢用这样的方式写,可见作曲家艺高人胆大。《过去五年》的作曲杰森·罗伯特·布朗是三座托尼奖得主。他在28岁时给音乐剧大师桑德海姆救场,临时加入《游行》剧组,挑起这部乐器多、声部多、演员多的超级大制作,并且因此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座托尼奖最佳作曲奖,被誉为“百老汇继桑德海姆之后最细腻的作曲家”。《游行》大获成功后,布朗深感严密运转的产业系统下的大制作让他精疲力尽,决心写一部完全私人化、作者化的“小而美”作品,他只想写两个演员不需要戏剧化的动作,直抒胸臆地演唱,于是他把自己当时正在经历的感情破碎、对名望的渴望和迷茫、追名逐利时伤害了身边至亲……种种生命经验的碎片融入音乐中。
《过去五年》的音乐融合多种风格,男女主角演唱的16首歌曲包含流行、爵士、蓝调、民谣、古典等多种元素,展现出作曲家驾驭不同音乐风格的能力。青年男女在亲密关系中渐行渐远的日常悲剧总是大同小异,但布朗用风格鲜明的音乐让这些似曾相识的情爱悲剧具有了全新的辨识度,他用音乐确立了男女主角的个性,也用音乐捕捉到青年艺术家敏锐的感知,以及他们作为普通人所无法幸免的人性弱点。剧中,女主角凯西面对爱人不告而别后演唱的《Still Hurting》,男主角杰米在文学界初露峥嵘时唱出轻快动感的《Moving Too Fast》,大悲大喜的旋律在对照之间产生了让人心碎的戏剧张力。
自首演成功后,《过去五年》的芝加哥版、纽约外百老汇版和伦敦外西区版维持着最初的特色,即男女演员轮流出场,在台上只要演唱,音乐就完全交给乐队。而在伦敦西区版复排时,导演乔纳森·奥博伊莱在舞台呈现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变,他在台上放了一架钢琴,男女主角不再离场,而是当一方演唱时,另一方钢琴伴奏,但同时在场的两人仍然不发生任何交流,钢琴成了台上的第三个角色,沉默地见证了这对年轻艺术家夫妻之间的爱与别离。从前的版本里,总是孤独地伫立于台上的男女主演传递了苦涩的意象,似乎亲密关系的本质是从头到尾的独角戏。上海观众这次看到的西区版,男女演员之间互为钢琴伴奏的场面让舞台更满、更丰富,两人一琴的画面也流露了更多的落寞:音乐把他们捆绑在一起,但他们互相之间成了在场的缺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