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城市副中心演艺史留下闪耀一笔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城市副中心演艺史留下闪耀一笔

来源:北京日报2023-10-16 09:58

  记者 高倩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过去,夕阳西沉,晚霞消散。车窗外,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建筑群勾勒出夜色中的明快线条,一下子冲淡了刘女士和女儿的些许疲惫。周边几条街道上,熙攘的车流人群与她们怀着同样的期待奔赴而来——10月10日至12日,有着“俄罗斯艺术航母”美誉的马林斯基剧院在国家大剧院本部剧院上演了3场芭蕾舞剧《天鹅湖》,10月14日晚间和10月15日下午,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和交响乐团转战城市副中心,以炫技夺目的《堂·吉诃德》为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2023“台湖演艺艺术周”盛大收官。

  芭蕾舞剧《堂·吉诃德》剧照。 王小京摄

  芭蕾“追星”之旅精彩绚烂

  自2018年开幕试运营以来,这是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迎来的最隆重的演出,而如此重量级的艺术机构,在整个台湖演艺小镇也是首次亮相,俄罗斯艺术家用他们对芭蕾的纯熟驾驭和精湛诠释,在城市副中心的演艺历史上留下了永远闪耀的一笔:阿尔谢尼·舒普利亚科夫执棒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奏出颇具传奇色彩的音乐,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这对外形滑稽的主仆读完几个骑士精神的故事,决定出发探险。大幕拉开,灯光紧贴音乐的节奏精准打亮,热络动人的巴塞罗那街头景象伴着观众难以抑制的热烈掌声赫然浮现。

  连续两天,台湖剧场的舞台在芭蕾舞者的足尖下震颤“燃烧”,第一独舞雷娜塔·沙基罗娃、首席舞者娜杰日达·巴托耶娃以高水准的动作发挥塑造了热情娇俏的西班牙少女吉特莉,鲜红的舞裙旋转似火;第一独舞菲利普·斯捷平、首席舞者提莫尔·阿斯克罗夫饰演的男主角巴西利奥风趣幽默,稳定的旋转与充满滞空感的跳跃时常令观众惊叹和喝彩;《堂·吉诃德》中各具特色的性格舞同样很有看点,热情火辣的斗牛舞和方丹戈舞、风情万种的吉卜赛舞繁复多变,缤纷绚烂……精彩恢弘的婚礼大双人舞为整场演出华丽收尾,观众的欢呼几乎汇成冲天的巨浪,久久不散。

  “太精彩了!”刘女士和女儿显然意犹未尽,小朋友徘徊在剧场前厅的巨幅演出海报前不愿离去,许多观众都在手持票根、节目单合影留念。刘女士还惊喜于这次芭蕾“追星”之旅的另一个发现,她常去长安街畔的国家大剧院看演出,但还是第一次来到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建筑风格虽然和本部剧院不太相似,但胜在非常简洁、现代化。从进门开始,园区里摆放的各种舞美道具很有艺术的引领感,以后我肯定会考虑再带孩子过来。”

  艺术在副中心扎根生长

  从率先进驻台湖演艺小镇“拓荒”,到承接顶级演出、辐射全城观众,这条路,离不开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5年来的“滴灌”和耕耘。

  5年前,“观演”对周边居民来说是个新鲜事,演出19时30分开始,半个小时后就常有大爷大妈要求离场,因为“睡觉时间到了”,在观众席间大声地呼朋引伴、占座闲聊也屡见不鲜。“但我们一直能感受到大家对艺术的热情。”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运营策划李娇说。她记得,有一次,一支铜管室内乐组合来到这里演出,“一上台就再也下不去了”。他们在观众的掌声里一次次返场,带的谱子吹完了,干脆给大家奏起了国歌。全场观众起立合唱时,李娇几乎热泪盈眶,“只要被艺术的星火触碰,好像没有什么人会不为之动容。”

  此后,随着“台湖演艺艺术周”“台湖星期音乐会”“台湖爵士音乐节”等演出品牌的持续推出,艺术在这片土地上迅速扎根生长。家住通州区玉桥街道的方先生是“台湖星期音乐会”的忠实观众,他对古典艺术瑰丽世界的了解正是由此肇始。“‘台湖星期音乐会’票价很便宜,一般只需要几十块钱,而且离家也近,我经常会带孩子一起来听。”方先生说。从前,“观演”对他而言“像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与自己无关”,往返市中心的“舟车劳顿”、不菲的票价常常让他望而却步,如今,家门口已然好戏不断。听说这次《堂·吉诃德》的演出消息后,他专门给开票时间设置了手机提醒,满怀期待来到演出现场后,马林斯基剧院的表演让他感慨“精彩得超出预料”,“到台湖剧场这么多次,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观众。”

  作为通州市民,方先生甚至有点“小骄傲”,“这一次,终于是大家来到我们这里看演出了,未来,我们真心希望有更多顶级艺术家能走进通州。”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建莆田仙游: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升级转型

  • 霞光满天“扮靓”南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