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话剧《西哈诺》“新程式”创新改编世界经典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话剧《西哈诺》“新程式”创新改编世界经典

来源:北京晚报2023-10-23 11:03

  王润

  横卧在舞台上的巨大白色半身人像雕塑,宛若一位倒下的西方古典悲剧英雄;其残破的外表、缺失的“鼻子”,形成大大小小的空间,不仅揭示了人物支离破碎的复杂内心,还巧妙转化为不同表演空间,让演员穿梭其中,展示“移步换景”的东方美学……由青年导演丁一滕执导的中国国家话剧院新作《西哈诺》,充分发挥其中西结合、独树一帜的“新程式”创作手法,呈现出一部将东方美学色彩融入西方戏剧经典的新浪漫主义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19世纪法国剧作家罗斯丹的代表作《西哈诺》,被誉为西方戏剧史经典浪漫主义“爱情圣经”,多年来在世界范围被以各种形式进行改编,尤其曾被改编成经典电影《大鼻子情圣》而被中国观众熟知。由于原剧本中男主人公西哈诺这个经典人物形象有着令其产生自卑心理的“大鼻子”,因此大多数版本中,男主演往往通过特殊造型,将鼻子变得十分夸张。但丁一滕这版《西哈诺》不仅没有突出演员的“大鼻子”形象,还大胆采用女演员来塑造这个角色。在他看来,女演员反串更能表现出西哈诺这个人物的细腻内心和脆弱情感,而真正影响人物自信的也不是“外表的大鼻子”,而是“内心的大鼻子”。这样的解读和诠释更为当代,也给观众带来新的启发和感悟。

  除此以外,丁一滕导演的这版《西哈诺》最大特点,体现在采用中西结合的“新程式”戏剧创作手法,将丹麦“欧丁”实验戏剧方法与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结合;在尊重原著基础上,跨时空融合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对“大鼻子情圣”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具有当代美学特色的创新探索。

  只见舞台场景随着巨大雕塑的慢慢旋转不断变化,演员们在“巨人的肩膀”上表演,上下攀爬,内外穿梭,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得更具张力。戏曲、高跷、轮滑等丰富艺术手段在台上层出不穷,加以跨文化的当代解读,充分挖掘人物的“不确定性”。音乐设计也从东西方文化中汲取灵感,以中国传统戏曲的锣鼓点、丝竹乐为基底,又带有西方电子音乐空灵诗意的气质。

  一群青春洋溢、有着探索精神的演员们,和丁一滕导演一起进行勇敢创新。大胆反串的朱颜曼滋将西哈诺这位英勇诗人内心的自卑与痛苦淋漓尽致外化在舞台上,她的表演粗犷中藏着细腻,疯狂中夹杂着温柔,具有一种独特且迷人的矛盾感。赵晓苏用张弛有度的表演状态,演绎了一个和西哈诺形成巨大反差的克斯丁形象,同样令人着迷。风靡网络的艺能人金广发凭借深厚的喜剧功底,塑造出一个勇敢与怯懦共生、奸诈与纯情并存的特吉许。黄易子扮演的女主角罗克桑,则用饱满的能量展现出这个角色古灵精怪、勇敢疯狂、性感迷人的多面性。

  在这个充斥着真实与虚假、真爱与谎言的故事中,西哈诺一点点撕扯掉所有伪装,将内心世界的自卑、懦弱、彷徨与恐惧赤诚展现在所有观众面前。观众会意识到,人的一生都在与自我的残缺搏斗,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从灵魂深处认知:残缺其实也是真实的人性美,这也让经典剧作《西哈诺》焕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舞台魅力。方非摄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走进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 天津:秋收时节农事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和产业像“两张皮”,中间缺了能把成果“送上门”的人。
2025-10-22 10:17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
2025-10-22 10:15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的杨振宁书屋日前正式开放,与其同步启用的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上线发布。
2025-10-22 10:09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10-22 10:06
10月21日,在上海淀山湖畔举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发布获奖名单。
2025-10-22 10:04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农业农村部20日宣布,从当前开始到冬至(12月21日),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2025-10-21 09:24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