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根往下扎 花向上开

来源:人民日报2023-10-27 09:51

  江 南 窦瀚洋

  核心阅读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越剧创作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这种合作方式不仅让地方百姓看到更多优质的越剧剧目,也能把地方的文化特色带到更高更大的平台。

  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图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提供

  越剧发展到现在,创新的基因贯穿始终。越剧的现代转型,并不意味着丢弃“老底子”,这些传承百年的精髓为今天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最近10余年,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在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上持续探索,一改原先的“戏班子搭台”,发展为“院校合作”模式,打造一系列以90后、00后为班底的“青春版”越剧剧目。

  初秋傍晚,浙江温州乐清市柳市镇中心的大舞台,被台下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在静待开场。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扮相俊美的陆游与唐琬缓缓登场,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演员们,通过经典之作《陆游与唐琬》,将陆游坎坷的仕途经历和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舞台下,已经看过这台戏许多遍的戏迷沉浸其中,许久之后才直呼过瘾,掌声不断。

  作为浙江的一张文化“金名片”,越剧声腔清悠婉丽,表演真切动人,具有江南灵秀之气。越剧之美,既是扮相、身段之优美,也是唱腔、唱词之柔美。让更多人感受到越剧的美,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不懈努力的方向。

  “我们村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场发一张戏票”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下辖两个演出实体——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和浙江越剧团,像这样的艺术下乡,平均每年有200多场。

  蔡浙飞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也是这次演出中陆游的扮演者。面对台下的热情观众,蔡浙飞说:“戏曲源自基层,自然也要回归基层。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大众享受到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陆游与唐琬》《红丝错》《五女拜寿》《胭脂》《梁山伯与祝英台》《何文秀》、浙江越剧团的《碧玉簪》《天之骄女》《花中君子》《双轿接亲》等诸多越剧经典剧目,在浙江临海、龙港、磐安、平阳等地陆续上演,几乎场场座无虚席,甚至还有观众用手机给没抢到票的亲友“现场直播”。

  “我们村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场发一张戏票。”今年70多岁的朱大伯说。即便如此,为了有个好位置,大伙儿还是不约而同地赶了早,“就差带着家里的被褥来占座了”。

  朱大伯说,他平时也常看戏,大都是村里的小剧团演出,有机会看到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戏,还是忍不住激动起来,“回去能和票友们好好‘耍’上一段”。

  根往下扎,花向上开,对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而言,为基层群众送去高质量演出一直是最重要的工作。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王滨梅介绍,他们一方面与政府部门合作,以“送戏下乡”形式举办公益演出;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购买“文化产品”的形式,进行惠民演出;此外,还有商业包场演出。“今年,光温州我们就去过3次了。”王滨梅说,“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受众,我们会为当地百姓‘量身定制’剧目,《游子吟》《张玉娘》《钱塘里》等题材接地气、地域色彩浓厚的新创作品很受欢迎。”

  越剧《钱塘里》剧照。图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提供

  讲述生活里的故事,表现故事中的生活

  “诗情画意江南岸,泽被子孙是青山。但有如此绿水青山,何愁不是金山银山……”今年4月,一出反映浙西南生态蝶变的越剧《绿水青山》在国家话剧院上演,从一个家庭的命运切入,以小见大、观照现实,主人公肖美云由一名普通销售员成长为乡亲们的致富带头人,故事清晰动人。

  《绿水青山》成功的背后,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在越剧创作方面的有益探索。据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浙江越剧团团长钱可介绍,剧院与省内县(市、区)的创作演出合作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院团通过合作解决了创作成本问题,也有更多机会挖掘大家喜闻乐见的新剧目,借助多样化宣传方式,实现跨界传播。多方合作和剧目产出也给更多年轻演员带来了机会。地方上则能借助院团高水准的艺术创作实力,挖掘地域文化品牌,提升基层院团的专业能力。

  “每次跟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合作,都是一次交流学习。通过‘带、帮、教’,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业务水平。”绍兴市上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罗小利认为,这种合作方式不仅让地方百姓看到更多优质的越剧剧目,也能把地方的文化特色带到更高更大的平台。

  正是这样的共同奔赴,孕育出《绿水青山》《祝家庄里的年轻人》等新颖又接地气的越剧新剧目。《我的娘姨我的娘》将台州玉环偏僻海岛上女医生的故事带到观众面前。《张玉娘》融入丽水松阳的地域风貌,营造出典雅清丽的舞台意境。根据中共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朱枫的事迹创作而成的越剧《枫叶如花》,在舞台上运用蒙太奇手法,诠释了血色浪漫情怀,2022年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融进时代审美并不意味着丢弃“老底子”

  “越剧发展到现在,创新的基因贯穿始终。守正创新与戏曲中的移步换形,一脉相承。”浙江戏剧家协会顾问、浙江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蓝玲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退休人员,他数十年从事戏曲服饰造型工作,见证了越剧的不断发展。“如今,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剧目可以称为‘诗画越剧’,服装和舞美设计都融进了新的美学思想。”

  比如,设计《天之骄女》中高阳公主的服装时,运用许多现代工艺和剪裁手法,色彩、图案、纹样的选用都以表现高阳公主骄横跋扈的性格特点为目的;在《西厢记》中,舞台布景采用流动、潇洒、飘逸的转台,张生的服饰一改传统戏曲的白色水袖,角色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就用什么颜色的水袖……越剧舞美、服饰、妆容设计都越来越符合时代审美趣味。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在温州市苍南县演出,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邓祎嫣摄

  越剧的现代转型,并不意味着丢弃“老底子”,这些传承百年的精髓为今天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守正方能创新。”王滨梅说,老一辈留下来的方法沿用至今,青年演员从入行开始,一般都要苦练10年,才能在舞台上有个“样子”。形体训练中的站法、手法、腿功、腰功,以及后面的台步、毯子功、把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髯口功……基本功训练没有捷径可走。

  为了让青年演员有更多“实战”经验,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打造一系列以90后、00后为班底的“青春版”越剧剧目,包含穿越、谍战等新题材,虽然没有老一辈艺术家那般收放自如,却彰显了一份青春活力。

  越剧艺术如何能薪火相传?最近10余年,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在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上持续探索,一改原先的“戏班子搭台”,发展为“院校合作”模式。“我们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有着长期合作,政府主管部门也给予戏曲班学生有力保障,学费全免,等学生们毕业进团时,我们再严格考核,择优录用。”王滨梅说,通过“院校合作”模式,院团人才储备已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的“面临断层”,到如今拥有令人羡慕的“殷实家底”。

  去年11月底,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还推出了“戏曲雅韵校园传承计划”,组织了全院50余位越剧演员走进杭州中小学,开展了一场独特的戏曲文化普及活动。现场50位越剧演员以“一生一旦”两两组合方式,手把手教小朋友理解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学校操场上,来自40个班级的1500余个孩子,戴上水袖云肩,同唱经典越剧《红楼梦》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越剧风”。

  把越剧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未来就可能多一些戏迷,甚至多一些越剧传承者。越剧的未来值得期待。

  版式设计:赵偲汝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