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音乐为桥,连接北京与世界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音乐为桥,连接北京与世界

来源:北京日报2023-10-30 11:07

  记者 高倩

  提奥多·库伦齐斯与音乐永恒乐团掀起的热潮尚未散去,瓦莱里·捷杰耶夫、丹尼尔·加蒂两位指挥大师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陆续来访,为北京观众奉上不断线的精彩演出,同时,新鲜的灵感、温暖的祝福也随着他们一起到来。

  在北京,音乐是连接世界的桥梁,也是续写友谊的纸笔,一个个说不尽的故事,熔铸在北京的历史与未来里。

  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执棒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亮相北京艺术中心,成为首支登台这里的国际艺术团体。 记者 方非摄

  精彩演出焕发耀眼光芒

  10月23日和24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观众凝神屏息。时隔7个月,捷杰耶夫标志性的颤抖手势再次出现,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他的带领下强劲爆发,奔涌出鲍罗丁、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理查·施特劳斯等俄罗斯与德奥系作曲巨擘的经典旋律;10月25日,他们从车水马龙的长安街“转战”大运河畔的北京艺术中心,成为首支登陆这处文化新地标的国际级艺术团体。音乐会上,一曲未写在节目单上的“彩蛋”《我们走在大路上》最先上演,随后,节奏迅疾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怡然梦幻的《牧神午后前奏曲》、色彩丰沛的《图画展览会》、激情澎湃的舞剧《火鸟》全剧音乐接连奏响,以无限生机之势缔造了副中心演艺历史上一个难忘的交响之夜。

  仅隔一天,10月27日和28日,指挥大师加蒂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连续两天以精湛的水准演绎了勃拉姆斯《悲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第三交响曲》,向勃拉姆斯190周年诞辰献上了诚挚的敬意。音乐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并未至此落幕,很快,郑明勋、克里斯蒂安·蒂勒曼、伊万·费舍尔等享誉国际的指挥家将陆续到访,再度焕发北京作为世界古典音乐重镇的耀眼光芒。

  同步世界开掘更多潜力

  舞台之外,许多改变、许多温暖正在发生、流淌。

  10月27日和28日两场音乐会结束后,乐迷们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认为这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几年来相当可圈可点的精彩发挥。“加蒂带领乐团,为观众奉献了格外温暖的音色和平衡的音响,3年前那支在中外大师引领下屡有惊艳表现的乐团正在加速回归。”乐评人张光楹说。

  明年,加蒂将赴有着近500年悠久历史的德累斯顿管弦乐团,接替蒂勒曼担任首席指挥,他缘何能获得青睐,答案在一个个细节中不言自明:10月27日,他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一直排练到晚6时,比原定结束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加蒂的话语并不强势,手势简明扼要,但对声部平衡有着高精度的敏感和执着,在他的“调教”下,可塑性极高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显然被开掘出了更多潜力。

  “加蒂大师让我们倍感同步世界、学习互鉴是如此重要。”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说。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刺激、新的灵感,身处其间,加蒂觉得无比奇妙和美好——他是意大利人,勃拉姆斯生活在百余年前的德国,组建13年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则立足中国和北京,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为一场演出产生了难以磨灭的交集,“我们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有时候甚至不需要用语言进行交流,音乐让我们亲密无间。”挥起双手的瞬间,加蒂听到了“东西方两个世界相遇”的声音。

  指挥大师丹尼尔·加蒂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刘方摄

  文化交流见证深厚友谊

  音乐是交流的桥梁,也是友谊的见证。

  今年,北京观众最熟悉的指挥大师莫过于捷杰耶夫,今年3月,他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率先重返北京,轰动一时;6月,他们亮相2023北京长城音乐会;10月,他们再次到访国家大剧院。在乐迷中,捷杰耶夫常被简称为“姐夫”,这个称呼固然带有一丝戏谑,但除了捷杰耶夫,或许再也没有哪位指挥大师能被中国观众视为亲切的自家人。

  “1998年,我和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第一次到北京演出,是在人民大会堂。”捷杰耶夫说。25年间,他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2007年12月,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时迎来的首支国际艺术院团便是捷杰耶夫带领的马林斯基剧院,510余位艺术家携4部鸿篇剧目登台,即使多年过去仍然堪称艺坛盛事,而16年后,在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发展新格局即将全面开启之际,他们应邀而来,奏响了北京艺术中心2023国际文化交流演出的第一声。

  捷杰耶夫很关心北京艺术中心的建设发展。今年3月那次不到一周的北京之行里,他的行程被排练和演出塞得满满当当,故宫和北京艺术中心是他在剧院和酒店两点一线往返路途上的两个例外。7个月后,当他登上运河游船,伴着秋色再次抵达这里,紧张施工的工地变成了灯火璀璨的殿堂,已经完成两场测试演出的北京艺术中心很快将正式开幕运营。一路上,脚下是流淌千年的运河水,远望是拔地而起的新地标,游船驶入漕运码头时,捷杰耶夫一个人站在船头,环顾四周,用手机拍了一段小视频,古老与现代交织共生,是北京城格外触动他的一大魅力。

  “我衷心祝贺中国朋友们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捷杰耶夫说。在北京艺术中心的前厅后台走了一圈,他向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排练时,他不断走到音乐厅的不同角落驻足沉思,借助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演奏体会每一处声场的细微变化。未来,他们的真实感受将反馈在后续的测试调整中,北京艺术中心的发展历程会永远留下属于俄罗斯艺术家的一笔。

  “就像遇到了一辆好车,音乐家们有一种想把马力开足的兴奋感。”比利时卡尔声学设计事务所首席声学师卡勒·卡尔说。他骄傲而欣慰,作为北京艺术中心声学设计的参与方之一,卡尔声学设计事务所在剧场的每个造型、每个角度上融入了“脑海中积累和了解的一切,眼下的阶段,我们认为音乐厅已经达到了相当良好的状态,声音可以很近地向观众投射过来”。在走出疫情阴云、国际文化交流加速升温的时代里,“融入感和现场感非常重要,音乐可以让演员和观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也是这座音乐厅的特色所在。”卡尔这样说。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看直博会上的新机型

  • 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四角坪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