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和积累,与当代流行歌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融合,即“戏歌”。“戏歌”既包含有戏的元素,又包含有歌的成份,不仅恰当的保留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同时还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传统艺术和流行歌曲、时尚元素结合的典范,在舞台艺术表演中是一种特殊而又广泛应用的新的艺术形式。
我国“戏歌”萌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其契合时代的审美倾向,吸引了许多优秀作曲家的目光,创作出大量的“戏歌”作品。其中,河南“戏歌”吸收了河南豫剧的精髓,结合歌曲的创作特点,成功创作出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河南“戏歌”作品。通过将戏曲与歌曲这两种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跨界融合,不仅让更多的表演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能够沉浸于中国音乐焕发出的新生命力之中,同时也为“戏歌”这一艺术形态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戏歌”这一艺术形式的成熟亮相可追溯至198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具体而言是在那时呈现的《说唱脸谱》一曲中。这首歌不同于传统戏曲节目,它不仅融入了浓厚的戏曲艺术风格,更巧妙地融合了流行歌曲的节奏,深深地印记在全国观众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在作曲家的巧妙构思下,戏曲艺术与通俗歌曲得以完美融合,将我国音乐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新兴艺术形式,被赋予了“戏歌”的称谓,巧妙地迎合了当代人们独特的审美需求,让年轻人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弘扬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戏歌”种类众多,其中河南“戏歌”就是“戏歌”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悠久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独具河南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其中,豫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充满韵味的唱腔,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广播、电视等传媒事业的迅速发展,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娱乐项目的接触方式。单一的艺术形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这也导致了曾经盛行一时的河南豫剧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喜爱。河南豫剧作为地方戏曲的代表,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之际,迫切需要创造一种既能够与时代潮流相融合,同时又能传承传统豫剧音乐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河南“戏歌”的这种崭新艺术形式的产生,恰好契合了这两个现实条件的需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河南“戏歌”以河南省的戏曲和曲艺音乐为主要创作素材,运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突出河南地区戏曲音乐的特色,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新兴艺术形式。
河南是中国戏曲之乡,河南戏曲发展历史悠久,“歌”是河南戏曲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在传统河南戏曲中,歌曲是表演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几乎贯穿了整个表演过程的始终。通过演员的唱腔和演唱技巧,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及文化内涵,从而展现了戏曲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和独特性。传统河南戏曲中的“歌”常常以拍子吟唱的方式呈现,是演员饰演角色和阐述情节的手段之一。河南戏曲中的“歌”包括了“唱腔”和“词章”两部分。唱腔是指演员唱出的曲调,这些曲调经过不同的调音方式,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个性魅力。词章则是指演员唱出的歌词,这些歌词包括了戏曲中各种情节的叙述、人物角色的塑造、对历史、社会现实的反映等多种元素。在河南戏曲中,这些“歌”不仅有婉转悠扬、柔中带刚、舒展自如、富有表情等特点,还融入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元素。比如,在南阳梆子中,武戏唱腔以悠长低沉、富有张力的艳歌腔为主,富有刚柔并济、威严庄重之美;而信阳高腔则以极高的音调、细腻的音乐表现和语言感染力为特点,传达着浓郁的河南民族风情。河南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中融入的“歌”元素不仅为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展示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因此,探索传统河南戏曲中“歌”元素的魅力,能够感受古老艺术的现代传承。
调式与唱法。河南戏曲的“歌”曲调独特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南音乐体系。通常河南戏曲“歌”的曲调按照周仁波所称“西喉、中喉、东喉”来划分,分别表示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其中,西喉区域包括偃师、洛阳、伊川等地,以其曲调独特多变,声调高昂、婉转悠扬为特点;中喉地区则包括南阳、安阳、许昌等地,以其曲调平实、声调低沉厚重为特点;东喉区域则包括信阳、商丘、周口等地,以其曲调咏叹、声音柔和为特点,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陡南缓”的特点。河南戏曲的曲调多变,无论快板、慢板均具有独特韵味,这也是河南戏曲在古典音乐中享有很高地位的原因之一。河南戏曲的“歌”有很多不同的唱法,如大腔、二黄、梆子等,每一种唱法均有着独特的技巧及表现形式。其中,大腔是常见的唱法之一,它以喊叫的形式展现出戏曲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形成了河南戏曲独特的音色,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和形象。二黄则多用于表现女性形象,以清婉柔和的音色构筑出女性柔美的形象和情感。梆子则普遍应用于豪杰形象的表现,在高亢激昂的唱腔中展现出英雄的气概和才华。
声音与情感。河南戏曲的“歌”在表现中特别注重声音的表现,通过歌唱表达出戏曲人物的情感、品格或社会形态等。在文艺表现方面,音乐是河南戏曲追求的终极目标,视听艺术是河南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唱腔与情感的结合形成了河南戏曲独特的特色。不同声音的改变在不同情节下体现不同的表现,如低沉声、高昂柔和,再配以合适的音乐、动作和表情,真正达到把身体和心灵融合在一起的境界。河南戏曲的“歌”充分表现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多方面的情感变化,是表演者通过歌唱来表现人物情感、心理、内心矛盾等情况的重要手段。河南戏曲唱腔传承人在进修学艺的过程中,注重知言达意过程、说出咬文嚼字的精神,注重表演技巧、把握表演节奏的过程;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注重文字的排比压韵,注重字眼的力度、旋律,思想的深度、高度、广度,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感染力的过程。
文化传承。“歌”作为河南戏曲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古老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推陈出新,在河南戏曲的“歌”元素中得以传承。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传承人们要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注重推陈出新,将现代文化融入到河南戏曲的“歌”元素中,创作出深具河南特色的精品佳作,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表演艺术中,“歌”常常被用来表现情感传达,通过演员的嗓音表现出各种丰富的情感。无论是爱情的温馨、悲剧的悲壮、英雄的豪迈还是喜剧的谐趣等等,都可以通过演员的唱腔和演唱技巧,从而融入到戏曲表演中。河南戏曲的“歌”元素具有其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内涵,通过调式、唱法、声音和情感等方面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部分在河南戏曲“歌”的表现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当抓住文化传承的机会,推陈出新,为河南戏曲这一重要的国家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传承中绽放出更耀眼的文化光芒。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改革和文化的开放,国人开始享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多样文化的滋润,而“流行”音乐也成为了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一些青年音乐人开始创造其全新的音乐语言。它们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探索和新解释,对它们的现代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材形式。国内知名的流行乐团Beyond使这个趋势开始真正走红。而在广东话歌曲《光辉岁月》中,Beyond引入京剧和说唱相结合的风格,致敬中国文化传统和精神。这种有意识地寻求文化根源的态度不断丰富壮大,并在2002年由黄耀明和陈奕迅演唱的《童话》中达到了新的高潮。这首歌曲结合了北京京剧和粤剧的音乐元素,并将其与叙述歌曲歌词的说唱技巧结合,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中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如陶喆、方大同、吴青峰等众多创作音乐的华语歌手们,继续将中国文化元素与流行音乐结合,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新形式的音乐。在当代流行音乐中,包含了众多具有戏曲风格的元素,这些元素包括音乐风格(如曲式、旋律)、声音、演唱技巧和着装等。在当代流行音乐中,越来越多融入“戏”的元素,这种古今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种类和风格,更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因此,深入剖析流行音乐中的“戏”元素,能够探索其魅力和价值。
音乐风格。当代流行音乐中使用的最常见的戏曲元素包括唢呐、琵琶、二胡等大量丰富的民间音乐元素,这些元素使得当代流行音乐旋律富于变化,更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例如,吴青峰的“眼泪成诗”中,民乐的声音刻画了诸多情感元素,使得听众更容易被情感所打动。此外,流行音乐里也出现过像京剧那样的旋律句式和乐器和声叠加效果,如张学友演唱的《背后的故事》,最能体现戏曲元素的部分就是张学友演唱时的“花脸”变化。在唱到“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笑靥如花时”,张学友便开始进行“花脸”变化,动作和面部表情相互配合,仿佛在演唱这首歌曲的同时,还在表演一出戏曲舞台剧。这种变脸的戏曲元素的引入,为这首歌曲增色不少。此外,这首歌曲的一些旋律和歌词,也有些许戏曲元素的影子。比如唱到“孤寂的灵魂寻找你的眼影下载着我绝望的泪滴”,这里的旋律和表现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古典戏曲中的一些唱腔和表演。这首歌虽然是一首流行歌曲,但是其中融入的戏曲元素,这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和融合给观众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音乐风格。
声音与唱腔。除了旋律和乐器之外,声音、唱腔在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也十分重要。作曲家通过声音、唱腔在音乐作品中塑造情感,通常使用京剧男、女角色的发声方式,或者使用正宗的传统民间发声方式。例如,陈奕迅的《黑洞》中的表现方式就使用了京剧的声音与唱腔,强烈的调子和杂乱无章的音乐元素使这首歌曲饱含狂野自由的气息,更让听的人感受到陈奕迅爆发式的情感表达。其中河南地方豫剧和流行音乐的融合也同样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豫剧”来源于河南省豫州(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是流行于豫东地区的地方戏曲,具有韵律清奇,唱腔高亢,配乐华丽的特点。2012年张靓颖演唱的歌曲《All of Me》中,便融入了“豫剧”元素。整首歌曲结合了西洋摇滚和中国民乐,通过民乐器奚琴的演奏和张靓颖的高亢唱腔,呈现出豫剧的风格。特别是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张靓颖几近尖叫的声线完全符合了豫剧“高亢”的唱腔要求。除此之外,在杨洪基的歌曲《告别的车站》中,也可看出豫剧元素的融入。整首歌曲中,杨洪基的演唱方式十分富有感情,带着许多细腻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蕴含着豫剧的性格特征。其中,唱腔高亢、情感真挚、优美旋律等元素都体现了豫剧的特点。尤其是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杨洪基采用的穿深领唱法,更是展示了豫剧的独特韵味。在刘欢的歌曲《天津调》中,也融入了豫剧的元素,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整首歌曲结合了豫剧演唱技巧和京剧的唱腔,显现出华丽的音乐效果。在中调的部分,刘欢运用了越调的唱法,体现了豫剧的脆嫩,营造了纯净的音乐氛围。整首歌曲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听众的耳朵和心灵。
演唱技巧与着装。在流行音乐中,戏曲元素和表演相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歌唱者通常需要学习戏曲创作技巧和表演技巧。例如,同样是来自香港的歌手--林子祥,他在综艺节目上多次表演了流行歌曲的戏曲版本。这种表演方式大大提升了歌曲的表现力,并吸引多少观众观看。流行音乐中,服装是实现戏曲元素的重要手段之一。歌手通过着装来展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也通过服装来体现歌曲主题。例如,汪峰在他出演的大型音乐综艺节目中多次穿着京剧化妆服表演,让观众重温当年的巨大历史,更好的观众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华语歌坛的流行歌手孙燕姿曾经拍摄过《燕归巢》的MV,MV的场景与服饰全都采用了豫剧风格的元素,另外还选用了豫剧的音乐元素混入到背景音乐之中,整个作品以此传递一种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
“戏歌”融合了传统戏曲与现代歌曲,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产物。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因此,要深入探讨“戏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领略其艺术之美。
流行音乐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之根,开拓了年轻人的文化应用视野。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尝试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的结合,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流行音乐的表现力,还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它也证明了中国音乐发展的多元性和可持续性。在审美价值方面,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正逐渐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求的审美标准。它们给流行音乐带来了戏剧性、传统美学、情感链接和高度的文化表现力,并且给流行音乐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们不仅因其创新性和美学价值得以广泛传播,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也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为后人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并使得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豫剧元素在音乐中的融入其实是多方面的,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豫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据悉,豫剧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多年了,自其产生以来,不断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文化的不同方面。豫剧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强调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把青春美、人生美、人间美、自然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身,体现出东方文化的深邃底蕴和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中,豫剧这个元素的加入,也让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在当代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得到了新的传承口径和发展渠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豫剧元素被不断引入到流行音乐中,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整个行业的不断革新和进化不仅让豫剧这种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相信,未来豫剧元素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成为河南文化、中国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走向世界。(作者:孙辉,郑州师范学院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