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年终经济观察|“品质”+“破圈”,国产电影与观众实现“双向奔赴”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年终经济观察|“品质”+“破圈”,国产电影与观众实现“双向奔赴”

来源:新华网2023-12-29 09:35

  新华社上海12月28日电(记者程思琪、王默玲)2023年的电影市场可谓亮点频出,异彩纷呈。不论是突破500亿元年度票房,还是霸占排行榜前十位的国产影片,都让人们对今年电影市场的优异表现印象深刻。票房和口碑皆有收获的背后,离不开国产电影市场的沉淀与拓展。

  电影票房突破500亿元 国产片加速市场回暖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初步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1月13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417亿元,占比达到83.4%。截至目前,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我国年度票房已突破540亿元。

  “从目前票房成绩单可看出,几大档期贡献了主要的票房成绩。其中暑期档和春节档无疑是表现最出彩的。”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介绍,“超级档期+超强影片”形成了显著的虹吸效应。春节档票房以超67亿元的成绩排在影史第二,《满江红》《流浪地球2》票房都超过40亿元。而暑期档则带来更大惊喜,《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孤注一掷》等多部影片持续“高位接棒”,最终暑期档以超200亿票房收官,刷新我国影史暑期档票房、场次、人次等多个纪录。

  12月23日,观众在上海一电影院排队入场观影。新华社记者程思琪 摄

  无论是兼具悬疑和喜剧元素的古装大片《满江红》,还是绘就恢弘大唐风貌和诗人群像的动画《长安三万里》,亦或是科幻感十足的《流浪地球2》,又或者聚焦网络诈骗的《孤注一掷》……大批优质国产电影的涌现,让万千观众直呼“过瘾”。在观众口口相传带动下,国产影片票房与口碑评分实现同步上涨。

  “我国电影票房正在摆脱对头部影片的过度依赖。”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张斌说,“‘腰部’影片发力形成新的市场热点,大制作的头部影片和中小成本影片票房比例愈发均匀。”

  而一系列利好举措也为电影市场回暖提供助力。为支持电影行业发展,财政部、国家电影局联合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此外,国庆档期间,票补策略“重出江湖”,不少购票平台推出国庆档新片19.9元起特惠购票的宣传。

  国产电影与观众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从现有数据来看,今年电影票房前十名均为国产片,且单片票房均超过10亿元。如此亮眼的“成绩单”,得益于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国产影片质量“稳定输出”,观众用脚投票。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大步迈进令国产影片质量“稳定输出”。以《流浪地球2》为例,制作团队邀请20位科学顾问组成专家团队。仅科幻类主场景就搭建了102个,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万平米。“电影工业化不仅是视觉特效的提升,还包括对剧情设计、分镜脚本、音乐、学科知识等各个环节的打磨和钻研。”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说。

  ——题材多样化。在石川看来,电影创作者关注热门事件、热门人物进行类型化创作正在形成趋势。“而将古典故事与当代元素二次融合,也更易获得观众的‘情绪认同’。比如《长安三万里》虽是传统历史故事,但本质却非常契合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理念,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石川说。

  ——短视频“破圈”,影片宣传“加速度”。今年夏天,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热门词条快速提升了《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热度。片方通过线上宣传与观众“玩梗”互动,成功利用短视频矩阵推动票房的长线增长。张斌发现,短视频平台正成为影片宣发的重要途径,今年的电影票房和口碑双赢,得益于短视频平台为观众反向自发传播提供渠道。

  12月23日,观众在上海一影院内的取票机前扫码取票。新华社记者程思琪 摄

  耕耘市场土壤 以良性生态促产业成长

  伴随短视频、网络直播、竖屏微短剧等产业的增长扩张,电影产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并习惯于在移动端上观看电影。

  石川说,若要保持线上线下电影产业同步发展,还需要在电影网络化运营机制建立、周末档培育和提升影片内容质量等多个环节发力。

  “一直以来,我国电影票房基本集中在几大档期。”张斌说,“未来可以重点扶持培育周末档,将更多优质影片放在日常时段放映,进而摆脱对重点档期的过度依赖,形成常态化、可循环的观影习惯。”

  近日,中国电影分线发行模式正式启动,24部影片完成分线发行签约。“相较以往的发行模式,分线发行给予片方和院线更大的自主选择权。”石川说,“影院可根据所在地域观影偏好自行排片,一些小众电影和文艺片也可获得更多的放映机会。”

  当然,电影市场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影片质量是否“够硬”。“未来,我们仍要进一步培育中小体量的影片类型题材,提升中国电影市场的内容活力和类型多样性。在保证‘量’的基础上,发行、放映、内容、营销、评价机制都要提供和搭建差异化的市场模式,从而实现电影市场的精准触达、有序发展。”张斌说。

  参与采写:沈星月(实习生)

  鸣谢:上海电影博物馆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