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小成本当家 拉回大把票房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中小成本当家 拉回大把票房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12-29 09:46

2023中国电影迎来“史上最强”暑期档 用时317天突破500亿元票房

  艺起归来2023

  202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展现出复苏和增长的态势,仅仅用时317天,票房即突破500亿元,这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首次重返500亿元。这其中,有重工业的头部影片和作为“腰部力量”的中小成本共同发力,尤其是《宇宙探索编辑部》《八角笼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河边的错误》等多元创新、风格独特的中小成本电影频频破圈,把观众成功地吸引进影院,屡屡掀动观影热潮,“花最少的钱,拍出高质量的电影”成为电影人的共识。

  中小成本电影频创高票房

  “一部中小成本电影,无论是形式、题材、叙述方法还是表演,一定要有极致性,这样人们才会愿意花钱跑那么远的路,到电影院看你的电影。”谈及影片创作,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尹鸿认为,中小成本电影一定要给观众创造一个看电影的理由,提供“影院性”。

  2023年,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中小成本影片将观众吸引进影院。以暑期档为例,今年凭借206亿元的票房成为“史上最强”暑期档,分别收获38.47亿元、35.23亿元票房的《孤注一掷》《消失的她》以及《八角笼中》《热烈》《茶啊二中》等影片都是中小成本电影。在这些作品百花齐放的态势下,暑期档有52.7%的观众是今年第一次走进电影院,这个数值相对2019年的44.6%有明显增长。由于暑期档爆款频出,低频观众被重新拉进电影院,多部电影拉新比例都在一成以上,这种“拉新”能力对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意义深远。

  中小成本影片能够诞生“现象级”作品,比如今年4月上映、被称为神片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这部孔大山导演的作品具有伪纪录片+软科幻的风格,仿佛把“宇宙的浪漫编织进了一场荒诞的梦”,将一个看似天马行空却听起来自成逻辑、极度热衷于探索外星人的唐主编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与唐主编等怪人兴奋地踏上“寻找外星人”的脑洞之旅。这部与众不同又猎奇的科幻喜剧收获了好口碑。

  同样引起全网“头脑风暴”的,还有魏书钧导演的《河边的错误》,他成功地将作家余华的原著《河边的错误》改编搬上银幕。影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犯罪刑侦片,而是颇具先锋性、意识流,将观众由河边杀人案引向那不可解而又永远在解的终极之谜,诸多的隐喻与梦幻时空的错位掀起全网解读这部电影的热情。影片票房突破3亿元,冷门文艺片成为火热爆款。

  呈现青年导演的锋芒

  “有才华的导演,一定有办法在规划内给你惊喜。”导演徐峥的《泰囧》曾经以1400万元成本获得12.7亿元票房,他认为中小成本电影创作者的思维很重要。毕竟“以小博大”不是硬碰硬,而是要突出自己的锋芒,让影片成功地吸引观众。

  2023年,很多电影新人携着新作品脱颖而出,给电影市场增添活力,《消失的她》《孤注一掷》《二手杰作》《鹦鹉杀》等影片都出自青年导演之手。幸运的是,这些青年导演的背后有成熟的、颇具头脑的“怪才影人”来扶持。

  要说电影圈中有想法的电影人,陈思诚算一位。他担任监制与编剧,由崔睿、刘翔执导的《消失的她》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令今年暑期档取得“开门红”。影片在形式上通过反转、反转、再反转的谜题性设置,让很多观众有一窥真相的渴望。对于婚姻情感社会议题的设置,使得作品并不浅白,参与性、共鸣性让票房持续增加。

  电影圈的另一位鬼才导演宁浩,曾经在2006年以《疯狂的石头》“点石成金”,照亮当时的中国低成本电影市场。如今,宁浩继续凭借聪明的头脑,带领着他的坏猴子影业屡创奇迹。他作为监制,携手青年导演申奥、王子昭分别创作的《孤注一掷》《二手杰作》都给2023年电影市场注入相当的热度。

  魏书钧导演今年有两部作品公映,除《河边的错误》,还有《永安镇故事集》在今年9月上映,影片带着导演一贯的机智幽默与嘲讽,将全部的精华浓缩在小小的永安镇,就像是石子投入湖底会掀起涟漪最终却又回归平淡,每个人都在生活里不停地挣扎,却又一次次妥协。

  平民故事、现实题材受关注

  当年,《疯狂的石头》以350万元的制片成本,创造2350万元的票房,它展示的 “石头效应”对国产电影的最大启示,就是要抛弃奢华包装,用影像老老实实地去给观众讲述平民故事,呈现鲜活的生命感觉。这条经验,被王宝强贯彻到他的新片《八角笼中》,影片取得22.07亿元的票房佳绩。

  《八角笼中》没有噱头宣传,没有大制作,没有华丽特效,没有大明星,却依然获得市场和口碑的回应。这是王宝强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影片以现实主义语境表现小人物,讲述大山里走出的孩子通过练习拳击打出一条出路的故事,将现实关怀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影片中,那难以走出的连绵山脉、曲折颠簸的山路、简陋的沙场等元素,给观众带来粗粝的生活质感。王宝强表示,这部电影是为普通人拍摄的,他希望能够展现出真实普通人的样子,让观众感受到影片创作中的真诚,与电影建立一种情感联结。

  同样追求深刻性与时代感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还有《孤注一掷》《学爸》等等。导演申奥表示,《孤注一掷》中真实的海量资料都是通过采访相关的受害者、被绑架后成功逃脱回国的幸存者,还有奋战在反诈一线的公安干警获得的,此外还有大量调查记者写的新闻报道。《学爸》导演苏亮则以“幼升小”的父子矛盾作为切入点,聚焦“内卷与躺平”“焦虑与和解”等当下最具热度的现实议题。通过雷大力和雷小米父子为代表的几组家庭,展现出典型的中国家庭面貌,探讨现代社会的亲情关系与个体成长的同时,也在现实基调的外壳下包裹了治愈与和解的内核,试图在困境中找寻答案。由于该片深入中国家长的日常心态,影片得到较高关注度,票房最终达到6.17亿元。

  总结

  中小成本影片是充满希望的试验田

  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在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的目标里提到,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要达到50部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大制作是不够的,需要相当数量的品质上乘、类型多元的中小成本影片。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已从依靠一两部影片支撑的金字塔结构,朝着更稳定的结构演变。单纯的、靠电影特效堆叠的大制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的审美和情感的需求,能够提供更多情感价值的中小成本影片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

  2023年,很多优秀的中小成本影片都在从各个方面彰显着创作者的创造力,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比如,张律导演的《白塔之光》、苗月导演的《吾爱敦煌》、久美成列导演的《一个和四个》、拉华加导演的《千里送鹤》、大鹏导演的《保你平安》、虹影导演的《月光武士》、动画片《茶啊二中》等作品,都展示着电影的更多可能。

  尽管很多中小成本影片在宣发上依然处于劣势,但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就像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杜庆春所说,期望中小成本影片都去创造票房奇迹不太可能,但仍有机会创造惊喜。

  中小成本影片的创作者们正在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用尽全力来探索着生存之路,试图扭转20%的高成本电影产出票房占比却超过80%的“二八分化”现象。比如,《狭路“箱”逢》的导演曾武森做出“不好看就退票”的承诺,甚至由此开发观众退票小程序;作家虹影尝试自己去发行《月光武士》,与一家一家的影院经理“死磕”。也许他们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功,但在为中国电影探索未来提供宝贵的经验。

  中小成本电影正在得到来自全行业的支持,2023年5月举行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周末档、形成市场差异化的目标,也在帮助中小成本电影进一步打开空间。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中小成本电影占领周末档,因为电影的消费或者说人们看电影的习惯,跟假期有最直接的关系,如果能够把周末档做起来,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就会被打开。”

  饶曙光表示,中小成本电影作为电影生态的“塔基”,不仅是青年创作者的“主战场”,也是类型、技术创新的“试验田”。唯有加大对中小成本电影创制的扶持和保障力度,才能向商业大片不断输送生产力和创造力,并“培养出中国电影观众票房土壤的厚度”。

  2023年已经可以看到诸多中小成本影片的活力,正在为中国电影增添百花齐放的景致,进一步激活电影市场的活力。

  2023年中国电影关键词

  重映

  近年来不少经典电影重映,掀起“怀旧风”,2023年依旧不乏重映影片。

  2023年是《红色恋人》上映25周年,影片定档9月12日,以胶片版本转至数字版本,再度回归大银幕,于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影院专线上映。2023年4月3日,《泰坦尼克号》4K/3D重制版25周年纪念重映,第三次在国内上映。

  今年还有两部宫崎骏导演的经典电影:6月1日,《天空之城》在内地影院上映,首映日票房一举突破3000万,约合5.8亿日元,时隔37年再度掀起了观影热潮;另一部《红猪》于11月17日登陆全国艺联专线影院,累计票房超2000万,将延长上映至2024年1月16日。

  脸熟

  今年对于一些演员来说是密集亮相。

  比如,张译今年有《满江红》《三大队》等四部电影,黄渤有《热烈》《封神第一部》等四部电影,刘德华有《流浪地球2》《莫斯科行动》等四部电影,梁朝伟有《无名》《风再起时》和《金手指》三部,雷佳音有《交换人生》《满江红》和《坚如磐石》三部,张国立有《坚如磐石》《我爸没说的那件事》和《普通男女》三部,刘雅瑟有《前任4:英年早婚》《我本是高山》和《潜行》三部,等等。

  除演员外,有些导演同样高产。比如,邱礼涛今年有《莫斯科行动》《扫毒3:人在天涯》《暗杀风暴》《绝地追击》四部电影上映,张艺谋有《满江红》和《坚如磐石》,魏书钧有《永安镇故事集》和《河边的错误》。

  封神

  经过长达9年的筹备和创作,乌尔善执导的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封神第一部》终于在2023年7月20日上映。电影制作过程十分艰辛,建组筹备期达两年,拍摄周期长达18个月,共经历438个拍摄日。为完成这部电影,影片动用8000位筹备及拍摄期的工作人员和1565位后期制作人员。

  《封神第一部》的上映过程充满戏剧性,虽然首日的票房不足5000万元,但最终却逆袭成为票房超过26亿元的“爆款”。观众虽然评价褒贬不一,但这些声音为影片引发众多话题,通过疯狂的宣传和“自来水”粉丝的推广,这部电影最终不仅带火一批年轻演员,还让“初代偶像”费翔再度走红。

  现实主义

  2023年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大受欢迎的一年,《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坚如磐石》《三大队》《学爸》《涉过愤怒的海》,要么关注社会热点,要么击中观众心声,观众在这些现实主义题材中得到慰藉,被感动,被鼓舞。

  动画片

  今年优秀的动画片很多,其中最为亮眼的当属《长安三万里》。《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画面绚烂无比,李白、高适、杜甫、王维以及众多大唐群星齐亮相,展现大唐时代的风华,共同追逐人生理想的动人故事同样引起观众共鸣。影片中48首唐诗的植入,为唐诗普及做出贡献。

  此外,《深海》《茶啊二中》等国产动漫都是今年佳作,再加上《灌篮高手》《蜡笔小新:新次元!超能力大决战》等,2023年动画片让观众在技术、题材、风格等方面都有多样化体验。

  本版文/记者 肖扬 统筹/满羿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