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杨丽萍作品舞剧《孔雀》再临北京 超越时光的经典即将开演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杨丽萍作品舞剧《孔雀》再临北京 超越时光的经典即将开演

来源:光明网2024-01-10 17:45

图片 1

  1月9日晚,杨丽萍作品2022版舞剧《孔雀》北京站主演见面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携青年演员乔月禹、王思龙、马垣涵(小马)、范景玥、杨必熙一同与观众朋友们面对面交流。1月10日起,舞剧《孔雀》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北京保利剧院先后上演。

图片 2

图片 3

  舞剧《孔雀》在2023年3月在北京连演8场,场场售罄,时隔9个月,即将于1月10日再度回归北京,杨丽萍老师表示:“《孔雀》是一部阐述生命意义的作品,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四时轮回,十年后再次上演的这个版本,有了优秀的、年轻的舞者加入,她们为这部剧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面对时间、死亡这些话题,也更符合我现在的心境,因此我会出演冬之篇章。”

图片 4

  此次演出中的女孔雀角色将由乔月禹饰演,她表示,“很荣幸能够饰演孔雀这个角色,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能够迅速的成长。女孔雀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需要传递出春夏时节成长、绽放、热烈的情绪。这要求对身体的控制要精确到每一个关节,才能更好地塑造这个具有灵性、具有灵魂的角色。”

  男孔雀的饰演者王思龙介绍说,“男孔雀表现着力量、美好和奉献,剧中一切美好的象征。在这部剧演出的过程中,我也学习、收获了很多,在每一次的演出中,我也能感受到很多的力量。在秋天中有一段讲述了男孔雀之死,他为了拯救女孔雀,放弃了他的自由。在杨丽萍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去调整身体肌肉,让我更柔软、更贴近孔雀。”

图片 5

  “乌鸦”的扮演者马垣涵(小马)也分享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乌鸦更像是一个欲望的象征,他本身是美丽的,但是他又垂涎于孔雀的羽毛,他不顾一切、想方设法想要得到,最后将自己囚禁在欲望的牢笼之中,被贪婪吞噬。”

  除了剧中具有生命的角色之外,《孔雀》还设置了两个象征意义的角色——时间和神灵。

图片 6

  “时间”的扮演者范景玥将在剧中通过不停旋转来体现时间的流逝,作为“晕车体质”的她,通过训练从坐车六分钟可能都会晕车到不知不觉可以在舞台上连续旋转2个多小时,她说:“正是一圈圈地旋转让我察觉到了时间与情绪之间紧密的联系,同时也让我更好地洞察到时间的流速,这些无声的旋转让我更加珍惜时间,也更加肆意地享受当下。”

图片 7

  而神灵作为创造生命、引领光明的精神象征,是富有神性而游离人世间的。“神灵”的扮演者杨必熙分享了一个演出时的感悟:“在夏天结束的时候,一个鸟笼困住了孔雀,就像人生的意外、忌惮和束缚化作的陷阱困住人一般。这一幕让我很难过、很怜悯,但作为神,我只能远远观望、无法干预。”

  种种或具象或意象的元素,组成了这部剧最为丰富的内核,而杨丽萍就像是一位召集者,将这些奇妙的元素、将优秀的年轻舞者集结,在舞台上共同完成一次涅槃。

  200场,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1月13日14:30,2022版舞剧《孔雀》将迎来全国巡演的第200场演出。剧组负责人表示,“自2022年9月18日从昆明出发,《孔雀》陆续与各地的观众朋友们见面,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给予的掌声,让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动。在16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走过43座城市,与观众们共同经历春夏秋冬,共同感受成长、人性、生命和爱。当生命与天地自然的相互融通呈现在舞台之上,无论是台上的舞者还是台下的观众,都完成了一次对世界的善意探索、一次对生命和人性的追问、一次生活和艺术的交融。”

12

2022版舞剧《孔雀》200场纪念票

(王春晓)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技范儿”十足的2025上海车展

  • 湖北宣布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