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悬疑+古装”,一种新模式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悬疑+古装”,一种新模式

来源:大众日报2024-01-22 10:41

  田可新

  近几年,影视剧市场维持了较高的热度。悬疑剧、古偶剧不断突出重围,出现了不少爆款。《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等都制作精良,广受好评。“悬疑+古装”这个新鲜的结合体,也拥有了大批观众。《唐朝诡事录》《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繁城之下》反响强烈。不难看出,悬疑剧披上古装的外衣,杂糅刑侦、爱情、奇幻、谍战等元素,突破原有的叙事模式,就变得玄之又玄,满足了受众新口味、新需求。

  雾里看花,乐此不疲

  古装悬疑剧在这几年的影视剧市场异军突起、成绩不俗,早期的《狄仁杰探案》《大宋提刑官》,如今的《唐朝诡事录》《繁城之下》播出一部火一部,“元芳怎么看”甚至成了经典的网络梗,热播期间“《唐朝诡事录》好高能”话题阅读量达3.3亿,《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风起洛阳》《莲花楼》的豆瓣评分都在8.0以上,成毅等青年演员更是借助这类作品收获了大批粉丝,奠定了内娱圈内的地位。

  这些古装悬疑剧能火,源于爆款特质太过明显——《御赐小仵作》在古装悬疑中融入了爱情元素,男女主角在探案过程中暗生情愫;《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借一起丝绢赋税不公引发的案件讲述明代赋税制度、官员等级关系等内容,为观众洞观历史提供了可能;《繁城之下》巧妙地加入黑色幽默元素,带领观众体验一场全新的探案与真相之旅……在这些作品中,无论古装剧迷还是探案迷,都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

  此类剧集还特别讨巧。最吸引人之处,是奇观化的中式古风悬疑探案故事和恐怖的悬疑氛围。换句话说,它们在创造一种视听上的“重口味”。

  “案情越是离奇,就越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无形中拓展了故事的叙述空间,一切的荒诞和奇异在铺陈中渐渐变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人们看着看着就容易‘拍案惊奇’,观剧的体验感、沉浸感变得异乎强烈。”剧评人饶佳嘉表示,“更有趣的是,都说古装剧、古偶剧泛滥成灾,观众已审美疲劳。但人们追起古装悬疑剧来,大都乐此不疲。一旦故事人物身穿古装探案解密,似乎具有了一系列的优势——时空限制被打破了,一些现实题材中必须自圆其说的逻辑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毕竟今人回看历史本就如雾里看花。更何况,古装悬疑剧内容架空悬浮者居多,一切雷同纯属巧合。”

  精致“烧脑”让人难移视线

  古装悬疑剧,其实就是在做“连加”——与《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等老剧相比,当下的古装悬疑剧更注重“悬疑+探案+各类元素”的融合。多元素的碰撞不只在拉宽古装悬疑剧的创作边界,也在探索这一赛道更大的表达空间,连接更大的市场。

  “悬疑+探案+武侠”或“悬疑+探案+动作”,成为目前此类作品的必备。而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当下“悬疑+谍战+青春”的创作方向,也是制作方所热衷的。

  尽管叠加如此之多,但成功的古装悬疑剧依旧做到了剧情紧凑不拖沓。不少现代探案剧存在案件少、节奏慢的顽疾,包括去年开局大火的刑侦剧《他是谁》,最终也走了冗长烂尾的老路。而古装悬疑类剧作,却有许多都成功避坑。单元式、快节奏的探案让观众看得更加过瘾。小成本黑马剧《御赐小仵作》采取主线大案嵌套多个单元案件,故事逻辑清晰,爱情线甜美自然,凭借轻快的喜剧节奏,让年轻观众追得清爽畅快。40集的《莲花楼》讲述了10个案件,剧情起伏不定,平均三集一案的叙事节奏,为《莲花楼》提供充足的故事样本,也推动观众沉浸式体验故事剧情,让人难以移开视线。

  值得一提的是,古装悬疑剧的制作日益精致。它们无一例外更注重对服化道、场景搭建上的“东方传统之美”的展现,古风建筑、古风舞蹈、古风音乐等让古风悬疑探案更加诡谲、华丽。对武侠、奇幻等元素的呈现由此更加精彩。有的画面出现妖猫、幻虎、白蟒等异兽,为故事本身增添了离奇性,亦真亦幻为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生动的人物群像塑造更让古装悬疑剧呈现出别样魅力。近年来,古装悬疑剧尝试在人物塑造中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淡化正反人物的强烈对比,打造以主角为中心的人物群像、探寻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缘由、挖掘人物心理转变的动机等,在人物的立体性和丰满度上作出新的探索。

  需在历史空隙中寻找绮丽之美

  当然,古装悬疑剧在创作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悬疑探案流于表面便是其中之一。在《莲花楼》中,剧集对于案件推理过程的诠释,更像是对游戏剧情按下了快进键,无论主角还是NPC身上的任务导向性都极其明显,基本遵循着“意外死人—主角破案—主角蒙冤—收获战利品(信息情报或物品)”这一套路推进内容,与游戏系统里的打怪升级路径并无二致。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主人公看起来更像是按照既定程序开挂破案,也冲淡了整个故事的悬疑和推理氛围,多少影响了观众沉浸代入。

  尽管视觉效果博人眼球,古装悬疑剧要打造精品,还是要以内容取胜。在这一点上,知名作家马伯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路径。基于其非虚构作品——《显微镜下的大明》而来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就广受好评。为了创作这个故事,马伯庸透过《明实录》里只有十余字的记录,从中找到创作灵感,并向专业学者求助,详述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至万历七年(1579年)间徽州府的“人丁丝绢”争议,呈现出传统治理与近代转型之间的冲突,饱含思想深度与厚度。这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就这样被马伯庸挖掘出来。在此基础上的影视剧作品,也能在那些历史空隙中,混搭上悬疑、武侠等元素娓娓道来,让历史有了一种别样的绮丽之美。

  伴随着同类题材的大热,可以想见的是,古装悬疑剧的创作也将迎来扎堆期,或许还会导致井喷。据不完全统计,在爱奇艺等四家平台的储备内容中,待播的古装悬疑剧已经接近20部。剧集市场的规律一向如此,一种模式火了,模仿者就多如过江之鲫,随之同质化的问题浮出水面,观众难免看腻,并再次呼唤创新的到来。而古装剧抑或是悬疑剧的下一个创新风口,又藏在哪里呢?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