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谭正岩:台上一拜 心潮澎湃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谭正岩:台上一拜 心潮澎湃

来源:北京日报2024-01-22 10:27

  记者 王润

  “老祖宗谭鑫培在我心里,有着神一样的位置!每次演这个戏,唱这首歌曲,尤其向剧中的谭鑫培跪拜的一刻,我的内心都非常有感触,心潮澎湃!”1月16、17日,自由体戏剧《谭鑫培1902-1908》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每一场演出中,谭门第七代嫡传人、北京京剧院谭派艺术研究所所长谭正岩,都会一边演唱主题曲《谭鑫培》,一边拜向舞台深处以传统京剧《定军山》中经典造型出现的“谭鑫培”。这是被称为“伶界大王”的京剧谭派创立者谭鑫培的人生故事首次被搬上戏剧舞台,而谭正岩作为该剧的监制及主演则在剧中扮演他自己。

  谭正岩在舞台上演出,舞台后方是以传统京剧《定军山》中经典造型出现的“谭鑫培”。 自由体戏剧工作室供图

  在剧中扮演自己

  在中国京剧历史上,谭家是绝无仅有的传奇。一百多年前,被称为“小叫天”的谭鑫培,跟随父亲谭志道从故乡湖北闯荡到京华,凭借天赋和努力自成谭门一派,被后世誉为“一代宗师”。他不仅创立了京剧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流传最广、枝叶最为繁茂的艺术流派——“谭派”,而且对其他流派也影响深远,因此不仅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国学大师梁启超也盛赞其“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

  自谭鑫培后,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世代传承,薪火相继,这个世所罕见的艺术家族,百余年来连续七代40多人都从事京剧事业,为京剧的传承延续着香火,也把京剧艺术一次又一次推向高峰,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作为“中国京剧第一世家”的七代嫡传,谭正岩有着与生俱来的光环,但也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无奈、压抑和束缚。“三更入梦,四更自醒。二十年勤学苦练,只争朝夕,字正腔圆,以情带声,二百年京剧世家不忘初心。”这段自述经历念白,正是他真实的内心写照。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永庆是个“谭迷”,他独辟蹊径,没有将谭鑫培恢弘的一生全部展现在舞台上,也没有选取世人都非常熟悉的谭鑫培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或者亲手培育出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三位京剧大师的经历,而是以独特视角选择了1902至1908年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主要通过谭鑫培在升平署承应期间与慈禧、光绪、李莲英等人所产生的交集,以及他在宫里宫外、台上台下的人生境遇,反映出特殊时代里伶人的艺术与人生,同时勾勒出清朝末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这次,谭门第六代嫡传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和阎桂祥夫妇担任该剧艺术顾问,马笑主演谭鑫培,郑子茹、钮永庆、王员刚分别扮演慈禧、李莲英、光绪等人,而谭正岩则在剧中扮演谭正岩本人。他在剧中戏份并不算多,却往往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我其实可以说是这个故事以外的人,但每次我登台,会带给大家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我演唱主题歌《谭鑫培》,也会把观众慢慢带入那个年代;我在剧中对老祖宗的跪拜,也会让大家有更亲近更强烈的感受。”

  演唱主题歌时内心非常感动

  “都道是,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有谁知,乱弹戏演不尽世间伤悲,不提防,句句皆有罪。都道是,满城争说小叫天,家国兴亡独占魁。有谁知,皮黄腔唱不尽人生五味,收拾起,声声俱是泪。”谭正岩说,无论是演出开始还是结束,他在演唱这首主题歌时,内心都会非常感动,甚至会有想要落泪的感觉。“我心中的谭鑫培先生,有一股拼劲儿,他有过不被班主认可、不被观众认可的经历,但他走南闯北,不断学习各家所长,丰富自己,武装自己,然后形成自己独到的唱法,甚至给整个京剧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非常了不起!他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比如拍电影,比如创新唱法,博采众长,不耻下问,这些都给我很多启发。”

  身为北京京剧院谭派艺术研究所所长,谭正岩目前在整理老资料,“谭家有各种音频视频文字图片资料,还有一些戏没有剧本,需要通过录音或者录像把剧本扒下来,这些都是挺大的工程。等这些资料整理出来,我们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他更是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比如前段时间排演的《玉麒麟》,我就加了一些为人物量身定做的具有武术特色的舞枪。”

  不过,谭正岩也对创新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大胆也是有边界的,我不会把京剧或者戏曲变成某种流行元素的一部分。我自己还是想在京剧艺术本体的基础上去尝试创新,本着守正创新的道路,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用更好的方式传播出去!”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加紧生产

  • 广西强化防汛备汛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工交叉正成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2024-04-26 17:38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