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乘着“时代列车”奔向未来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乘着“时代列车”奔向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2-22 09:22

  郑 娜

  近日,一部聚焦两代铁路公安干警的工作与生活,时间跨度长达40年的情感群像剧《南来北往》正在爱奇艺热播,“时代列车”穿梭在铁路大动脉上,折射出国家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电视剧《南来北往》海报。出品方供图

  在年代剧创作的记录簿上,普通人的生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南来北往》将目光对准奔驰的“时代列车”以及与之相关形形色色的人,既是视角的创新,又是视野的拓展。纵贯40年,中国铁路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动车高铁的轨道交通升级转型,鲜明的时代烙印将观众带回与之相应的年月,勾起独一无二的个体记忆和年代回响。汪新、马魁师徒作为全剧核心人物,他们是时间的见证者,同样也是穿梭在这条路上的守卫者。铁路警察不仅肩负行车过程中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使命,同样守卫沿线车站及属地的平安,师徒二人警魂相承,在反扒、打拐、缉毒、巡线、守护、打击盗抢骗、扫黑除恶等工作中,令铁路警察这一公安干警队伍中默默奉献付出的基层干警群体走进大众视野。

  剧中,围绕一条铁路、一趟列车,展开的不止有职业荣誉,还有生活百态,带着各时期不同印记的乘客走上走下,上演着一幕幕人情冷暖的故事。在故事的开篇,跟车归来的汪新俨然成了整个大院最受欢迎的人,忙不迭给各家送去受托带回的物品,年代感在细节中流淌并清晰起来:在交通不甚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铁路上的工作注定令人艳羡——随车出行意味着能够去到脚力不能至的远方,并为等在家中的亲朋邻居带回必需品或稀罕物,既属于“职业的光荣”,也自带家长里短的“交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

  《南来北往》对于“大院生活”的刻画同样鲜明生动,在粗粝中流淌着诗意。“大院”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是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单位共同体”。铁路大院里,汪新父子,马魁、马燕一家四口,沈大夫,姚玉玲一家、牛大力一家、蔡小年一家等,他们因职业的联系成为邻居,共性中见个性。在这个特定的生活场所里,人情练达与处世哲学浸润在生活的琐碎里,现实书写因真善交融而兼具温度力度。马魁一家浓缩了典型中国家庭朴实、勤劳、向上的美好品质,纵使自身日子过得紧巴,见到弃儿马健仍忍不住留下抚养;在物质不甚丰盈的光景下,仍不忘给丽丽端上一杯泡好的牛奶补充营养。老一代铁路人之间即便曾有龃龉心结,困境中依旧互相扶持,“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回响有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韶华蓬勃,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尽情追求爱情、奔赴理想,向上走的精气神折射时代的活力。

  《南来北往》同时也将彼时东北黑土地的生命力重现给青年一代。正像“南橘北枳”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俗语所揭示的那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求地缘的意义和价值,并以影视剧为载体传播开去。

  从地缘维度而言,《南来北往》注意深挖和凸显东北地缘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自带幽默喜感的东北话、地域特色浓郁的土灶土炕、北方寒冷地区御寒物品的代表耳包、缅裆裤等细节,进一步充盈丰满了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这段时间内,往来列车上和铁路大院内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群像,唤起的不仅是共同的时代记忆,还有难以割舍和磨灭的乡情。同时,时代变迁所造就的新时势,更会给予人的性格及其命运以新的影响以及改变,“时势造人”体现在剧中,就是令马燕、牛大力等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沿着铁路动脉完成初次的离乡“出走”,一路南下带着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与“他乡”进行碰撞;随着列车辗转来到宁阳的人们,携各地的风气传统与黑土地发生激荡的融合碰撞,在跌宕起伏的命运转轨中召唤归属感和认同感。

  以普通人喜怒哀乐、苦辣酸甜为表现对象的影视剧作品,无论是年代追忆还是当代书写,如记录“光字片”半个世纪平民生活史的《人世间》,缀连现实生活中无数鸡毛蒜皮小事的《警察荣誉》等,皆因为如实、真切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下普通人的心声,才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成为精品。《南来北往》以深情目光回望大时代中的小人物、黑土地上的众生相,将个体、地域和社会紧紧绑在“时代”这趟列车上,在汽笛的轰鸣声中驶向未来,共鸣当下。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