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春剧如何注入“硬核”现实主义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青春剧如何注入“硬核”现实主义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3-06 10:15

  由杨紫、范丞丞等主演的90后青春群像时代剧《要久久爱》播出后反响热烈,前日,剧组主创走进校园与专家学者展开研讨会,围绕着剧集的故事立意、艺术手法、影视创作使命、社会价值等多方面展开了多重维度讨论。

  电视剧《要久久爱》自播出以来,因其独特的暖愈气质和高度的真实共鸣受到广泛热议。剧集以双线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一段横跨时空的情谊,描摹出时代变迁下年少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刻画了一组真挚可贵、富有时间重量的青春群像,开创了中国青春群像时代剧的范例。该剧播出以来,迄今为止有效播放量已突破15亿大关。

  让“90后”通过一部剧去照见自己的影子

  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认为,能让“90后”通过一部剧去照见自己的影子,就证明《要久久爱》这个创作集体是真正的在履行时代命题——艺术可以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仲呈祥认为该剧集中体现出来一种很可贵的哲学意识——“反思”:剧中17岁和30岁的时间叙事是非常高明的、智慧的、有远见的选择,通过反思对比才能见自己。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张德祥盛认为,《要久久爱》真正抓住了90后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展示了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这个作品是了解一代人的一个窗口。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从三个角度深度阐述了剧集的艺术价值:结伴青春、三重叙事、暗恋审美。他认为以非利害关系的纯友谊作为写作主题,是当前电视剧中不多见的;双线、悬念、游戏叙事都运用得十分极致,创作特点十分鲜明;而关于暗恋的叙述,主创引用了中国古代经典传统爱情的叙事方法——纯爱美和朦胧美,并以梁祝类比剧中的美好感情,同样使人动容。

  把青春题材作品重新做了新的极致化尝试

  播出平台优酷副总裁谢颖认证了剧集的口碑热度双爆款,认为《要久久爱》坚持现实主义主题接口,其鲜活生动的叙事和价值观的引领都是剧集创作上守正创新的一个体现。

  监制杨超回顾创作历程,坦言观众反馈中的回应和讨论,恰恰是当初自己面对的难点。杨超提到讲故事的过程难点颇多:硬核的现实主义能否在青春剧中成立呢?虽然有过纠结,但仍然坚持注入现实的成分,把口碑支撑点放到了最后;双线叙事如何清晰呈现呢?于是和导演、剪辑花了三天时间把100多个接口全都做到了缝合。“很欣喜的是,观众读懂了。”

  制片人张骏分享了《要久久爱》的创作立意和意图:“这个项目的发起和创作全过程,我们始终想呈现出专属90后的群像作品,我们觉得每一代人独特青春成长都应该被记录,可以通过剧集找回自己青春的样子。国产电视剧不乏优秀的青春题材作品,《要久久爱》的成功是因为我们把小众题材又重新做了新的极致化尝试。”

  演员将自己定义为每个人青春里的熟悉形象

  演员王乾越谈及演绎难点,青春时期的时间线并非连贯的,如何能在角色和微妙的人物关系中体现故事的发展?他将自己定义为每个人青春里都会出现的一个熟悉形象,于是为自己加了眼镜和钢牙的设计,让人物更鲜活。王乾越为角色的倾注,也让观众记住了庄远这个角色。

  编剧李洋和母紫馨分享了故事的创作层面构思的核心:对照与交叉。他们表示处理人物之间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彼此对照,剧中角色性格冷热对照、原生家庭对照、人生轨迹对照,等等。对于编剧来说,他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从17岁青年人的回忆中吸取力量,打造一个“楚门的世界”。大家以为黄瀛子是整个时间的推动器、所有人的凝聚力,反而恰恰她是最大的病人,以达到真正的治愈。《要久久爱》的爱除了各种情感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善意,这个社会虽然有很多不幸,但善意可以治愈很多友爱的东西,让人们继续汲取往下行走的力量。

  文/记者 杨文杰 统筹/满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