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烟火人家》热议不断暖心收官 独特视角打造家庭叙事新标杆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烟火人家》热议不断暖心收官 独特视角打造家庭叙事新标杆

来源:光明网2024-03-06 11:09

  由中央电视台、西嘻影业出品,艺苑恒泰(北京)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烟火人家》正在CCTV-1黄金档、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并将于今晚温暖收官。该剧由杨晓培担任艺术总监及总制片人,林妍执导,邱婷、朱琪担任编剧,曹雪峰、黄杰、李黎明、孙麒珺任总制片人,孙麒珺、孟昊睿、杨雁翎任制片人,徐帆、马思纯领衔主演,梁静、李小冉特邀主演,宋春丽、李诚儒、刘钧特别出演,孙千、王天辰、宋宁峰、陈靖可、丁川、赵昕、吴施乐主演,耿乐友情出演。剧集今日首曝“重拾自我”版海报,孟家三代人在剧中收获的爱与成长,也将带给观众以持续的温情力量。

《烟火人家》热议不断暖心收官 独特视角打造家庭叙事新标杆

  高潮迭起看点不断,爱意交织引发强烈代入共鸣

  随着《烟火人家》的持续热播,剧集高能不断的情节带给观众相当过瘾的观剧体验。在最近播出的剧情中,孟明玮(徐帆 饰)在李衣锦(马思纯 饰)的支持下摆脱了与丈夫李诚智(李诚儒 饰)的窒息婚姻,也知晓了自己并非孟家亲生的真实身世,但李衣锦在这两件颇具冲击力的大事面前为自己提供的精神支撑,让孟明玮意识到自己的女儿已经不再是需要庇护的孩子,而是人格独立的成年人。在这样认知转变的基础上,孟明玮开始意识到女儿对职业、爱情的选择也同样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不仅到剧院支持了女儿的最新演出,也放下偏见开始接纳李衣锦的男友周到(王天辰 饰)。同时,作为女儿的李衣锦也同样在复杂的生活中逐渐理解了母亲照顾全家人的不易,明白了母亲将所有心血投注在自己身上背后藏着的深沉爱意,母女二人对彼此的真正理解让这对本就割舍不下对方的母女迎来了真正的和解与成长,也让一直追剧、为这对母女揪心的观众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并从中窥见到原生家庭的困境并非不可逾越,从而获取了更具现实意义的精神力。

《烟火人家》热议不断暖心收官 独特视角打造家庭叙事新标杆

  与此同时,多线铺陈的情节和人物关系之下,剧中其他角色的生活也正在迎来不小的变化:病愈的孟菀青(梁静 饰)在女儿陶姝娜(孙千 饰)的陪伴下也同样认识到了“要为自己而活”,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与陶大磊(刘钧 饰)那段食之乏味的婚姻;而陶姝娜也逐渐意识到母亲同样需要自己的理解和关心,并由此对自己与张小彦(陈靖可 饰)的感情产生了新的思考与审视,姥姥乔海云(宋春丽 饰)一句意味深长的“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不是要变成一个人,而是要变成两个更好的人”更是点醒了陶姝娜对感情的迷茫。而对于乔海云来说,已故丈夫孟显荣的后代突然上门,给她造成了不小的情感冲击,却也让孟以安(李小冉 饰)明白了父亲去世前给自己留下的那个谜。一生善良宽厚的孟显荣让孟以安在成年后毅然投入公益事业,却一度难以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并因此放弃了婚姻,没想到离婚之后与邱夏(宋宁峰 饰)在共同抚养球球的过程中,找到了越来越理想的相处方式……

《烟火人家》热议不断暖心收官 独特视角打造家庭叙事新标杆

  可以说,《烟火人家》通过多维家庭关系的详尽描摹,搭建了一张杂而不乱的故事网,多线并行地讲清楚了每位角色的转变与成长。而在即将收官的当晚剧情中,剧情依旧看点满满:乔海云不仅放下了身故丈夫在几十年前的往事,更主动提出要住养老院,遭到了明玮和菀青的反对,却意外地获得了两个外孙女的支持;李衣锦破解了属于自己的母女困境,也将帮助男友周到与原生家庭和解;孟以安和邱夏或许将迎来焕然一新的婚姻状态,年轻一代的陶姝娜和张小彦也将与对方一起学着在感情中共同向前,而已经明白了要为自己活、充实自我人生的孟明玮,也将学着改变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孟家三代人最终在不断磨合中,迎来了彼此理解与各自成长。

  在收官当天发布的“重拾自我”版海报中,孟家三代人分别沐浴在暖光中,温柔松弛地或靠或倚,仿佛在低语呢喃着向家人倾诉、袒露内心。而她们这一路而来经历的点点滴滴,不仅让剧中的她们收获了蜕变、迎来了新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依旧莫测多变的生活,也更让观众懂得,家人是依靠,家庭是港湾,而“爱”则是联结彼此最有力的存在。

《烟火人家》热议不断暖心收官 独特视角打造家庭叙事新标杆

  热度攀升口碑不俗,过硬品质收获动人情感力量

  《烟火人家》开播以来,收获了相当不俗的热度及口碑,剧集首播CVB收视率破3,峰值3.384%;酷云首播破2,实时收视率峰值2.4202%,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占据TOP1;CSM 71城收视持续登顶同时段榜单,单日最高收视率达2.452%;同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突破27000,并牢牢占据站内热榜,在微博、抖音、知乎、小红书平台也收获了多话题的讨论热度。此外,《烟火人家》的豆瓣开分达7.3分,作为春节档播出的网台共振大剧,剧集让观众得以与家人一起,从角色的经历中收获更具况味的情感观照。

  在收获观众热议及认可的同时,多家核心权威媒体亦发文点赞《烟火人家》的创作理念和立意价值:人民日报海外版点赞剧集“在‘家和万事兴’的中华文化肌理上展现了中国人珍视的家庭温暖,也在‘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时代观照中刻画了中国人质朴坚韧的情感力量”;中国妇女报认可剧集“对平凡家庭平凡女性故事的细腻描摹,带着深入个体的情感与思考,那种从心萌生的震动意蕴绵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则从创作上分析剧集“并没有止步于代际关系带来的‘痛感’,而是以一种更为敏锐和前瞻性的视角,触及那些在家庭剧中较少被探讨或较为敏感的‘新领域’”……诸多媒体的好评建立在对孟家三代女性生存状态、情感困境和彼此疗愈共生的呈现之上,极大地丰富了家庭题材剧集的精神共振空间。

《烟火人家》热议不断暖心收官 独特视角打造家庭叙事新标杆

  剧集以孟家三代人的相处、磨合、互相影响并治愈彼此的过程为切入口渐次展开,剧中人物的悲欢与成长都让观众收获了共鸣与感悟。《烟火人家》中的每个人在面对生活难题的同时,都从家人身上汲取了无可取代的力量:曾经过度干预女儿人生的孟明玮与一度想要逃离桎梏的李衣锦,经历了重重波折最终和解,母亲交托出更多的尊重和欣赏,女儿开始学着给予母亲设身处地的支撑;被视作“母女关系典范”的孟菀青和陶姝娜母女则也重新认识了彼此,她们之间不再是孟菀青体贴周全地单方面为女儿筑起坚实的依靠,也有了女儿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而对于孟家的三姐妹来说,在偶尔的吵闹和攀比之外,她们与自己的母亲、女儿一同经历风波,却始终坚定地站在彼此身旁……剧中孟家的故事带给观众相当饱满的情绪体验,颇具深意地解读了中国式家庭对幸福和圆满的普世追求。

  同时,《烟火人家》中收获的正向疗愈力量,是建立在完整饱满的故事建构、迭次展开的情节推进和鲜活真实的人物塑造之上的,剧集中的角色在立体的现实空间中彼此影响,每个人物各自的故事线绵密交织,遵循各自的底层行为逻辑和完整的叙事动力,推动情节的自然生长,才最终走向暖心的故事收束。正是精彩跌宕的情节、鲜活饱满的人物、格局弧光的群像关系及全阵容收放自如的演技,让《烟火人家》的故事具有了直击人心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并成为经得起观众与市场考验的精品佳作。

  独特洞察暖煦视角,温情描摹输出现实主义内核

  作为一部家庭话题全景群像剧,《烟火人家》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剧集在深刻洞察当下、把握时代情绪的基础上,以极具生命力的戏剧内核戳中了观众的认同与共情。剧集以家庭生态作为叙事主体,打造了面貌各异的人物关系,其中尤以对中式母女关系的典型刻画最为深入人心。对于观众来说,孟明玮和李衣锦曾经僵持不下、始终不得其法的“别扭”相处,恰恰是大家在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与亲人之间的摩擦,而她们的最终和解则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解法”,让更多观众也能得以回望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而孟菀青和陶姝娜的无话不谈和全心信任,则是观众对亲子关系的理想映射,亦让不少人找到了生活的“参考坐标系”。《烟火人家》对亲子关系不同样貌的解构,来自于创作者对当代家庭关系富有锐度的洞察,而剧中人物在家庭的治愈与包容下收获了面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所展现的个体的柔软、顽强以及家庭的精神传承力,都与观众实现了不同维度的精神共振。

《烟火人家》热议不断暖心收官 独特视角打造家庭叙事新标杆

  不仅如此,剧集以女性视角细腻描摹家庭代际关系,并在丰富的生活空间中观照当下人的生活,职场、养老、婚姻、情感等话题皆有涉及。剧集少见地将目光聚焦于传统中国女性的生存困境,一辈子勤勤恳恳为家庭付出、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孟明玮,有事业有闲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的孟菀青,在事业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却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孟以安,恰好是剧集为观众精心设置的三个对照组,而剧集中三个人最终亦分别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长、突破了摆在面前的困境,以平和的视角凸显了创作者对女性的细致关切,亦体现了极高的人文价值。

  一直以来,西嘻影业以敏锐直给的情绪捕捉、极富洞见的现实观察,打造了多部现实主义题材佳作,而《烟火人家》的热播及品质认可,则证明了西嘻影业在家庭题材剧这一细分领域同样做出了新鲜有益的探索和极具思考锐度的开掘。未来,西嘻影业还将推出《焕羽》《六姊妹》《似锦》等多部作品,以更完整的题材布局和始终不辍的匠心制作,不断为观众带来精品内容。

  据悉,剧集将于今晚在腾讯视频会员收官,并于3月7日在CCTV-1黄金档迎来圆满结局。剧中的故事虽然告一段落,但属于剧中角色的人生还将继续,在家人的陪伴与帮扶下,她们每个人都将拥有更广阔的世界。《烟火人家》以极具生活真实感的笔触,镌刻下一段属于现代都市人携手并进的平凡生活,为观众带来值得反复品味的精彩故事和绵长深刻的情绪力量,观众在收获感动和共鸣的同时,也得以观照自身,亦能拥有对家庭的珍视和一往无前的无畏力量。(张文)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