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提琴家穆特奏响巅峰弓弦夜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小提琴家穆特奏响巅峰弓弦夜

来源:北京晚报2024-03-19 10:35

  记者 高倩

  黑暗中,一束亮光倾洒,掌声立刻响起,安妮-索菲·穆特提起金色的裙摆,与老搭档钢琴家兰伯特·奥金斯一起走来,还是一贯的轻盈美丽。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旋即开篇,华丽灵巧层次分明。昨晚,阔别5年,穆特终于重返北京,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自13岁走上古典乐坛以来,小提琴家穆特享誉世界,是当之无愧的常青树。这场实行了强实名售票的音乐会座无虚席。上半场,穆特首先与奥金斯默契还原了莫扎特笔下赋予小提琴、钢琴的对答感,流畅紧密。舒伯特《C大调小提琴及钢琴幻想曲》随后上演,两种乐器的对话随处可见,考验并展现着穆特与奥金斯这对搭档36年之久的组合之间深厚的音乐友谊。

  下半场,克拉拉·舒曼《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三首浪漫曲》奏响,穆特在这三首作品中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处理狂想曲式的线条、激烈的情绪时,她的张力令人惊叹,而当旋律走向舒缓时,她的诠释空灵优雅;雷斯庇基《b小调小提琴及钢琴奏鸣曲》最后亮相,在这首个人保留曲目中,穆特挥洒自如,处处流露着她自卡拉扬时代以来的积淀与突破,一曲奏罢,全场喝彩不绝。

  快访

  穆特:北京的繁荣发展让人惊叹

  “我第一次来北京,是在1996年。”穆特说。演出前的春日午后,她在下榻酒店接受采访,面前的一扇窗子框起了东三环的车水马龙。穆特惊讶于这些年来北京的繁荣发展,也爱它的多元并存。

  作为欧洲人,穆特格外钟情北京古老的一面,喜欢在胡同里走走停停,这一次再来,穆特很想夸夸北京的变化。她上次到访国家大剧院是2019年,5年未见,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新格局已然铺开,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艺术中心开幕运营,“艺术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未来,我非常期待看到更多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说起北京,穆特能展开详谈的话题很多。1997年,穆特成立了“安妮-索菲·穆特之友基金会”,资助的第一名学生是一位来自北京的16岁男孩。穆特没有急于教他练琴,而是带他去登山看海、结识画家作家,还列出长长的德语书单供他阅读。“每个国家的音乐都与它的语言、文学密切相关。”穆特说。她要教给学生的内容由此起步,慢慢转向音乐层面,既涉及具体的曲目和技巧,更关乎职业与人生的方向。

  怎样的音乐家称得上“好”?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却总难以绕开。在众多特质中,穆特提及一点,是要有一颗“永远充满激情”的心。她是一个很容易兴奋起来的人,家里种的植物开花结果、演出开场前预料不及的小意外,都会给她的人生留下一些充满新鲜感的刻痕,“每个时刻都会有新灵感”。

  在古典音乐这条路上,对经典作品的重复演绎不可避免,但很显然,穆特专注的绝不仅仅是逝去的往日。她非常关注并投身于当代音乐的发展,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安德烈·普列文、约翰·威廉姆斯等众多当代音乐大师纷纷为她量身创作。2024年初,穆特在伦敦带来了约翰·威廉姆斯《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英国首演,身体力行地肯定着这位好莱坞传奇作曲家的惊艳才华。

  很多人认为,电影音乐是通俗易懂的,这样的作品注定与所谓“严肃”的古典音乐泾渭分明。“严肃音乐也可以有娱乐性,而娱乐性的音乐也不一定不严肃。”穆特说。约翰·威廉姆斯为电影谱写的配乐大多短小精悍,“要用十几分钟的时长描绘那么复杂的电影画面,是很难做到的,他的音乐已经可以做到脱离电影而存在。”穆特已经演奏过约翰·威廉姆斯的多首电影配乐,未来,她期待有机会在北京奏响这些旋律。

  已经60岁、出道48年的穆特,希望能从自己的弓弦上流淌出越发多元多彩的音乐——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德奥经典,而要打开视野,面向丰富交织的文化背景,同时看到更多的女性。而面对因技术飞速演进而日新月异的世界,穆特不拒绝某些可能性,“也许有一天,我会在演奏中与AI合作。”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