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沙丘2》:好电影如高手布棋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沙丘2》:好电影如高手布棋

来源:北京日报2024-03-26 10:25

  曾念群

  《沙丘2》剧照

  经历了第一部156分钟长篇预告后,《沙丘》系列故事似乎终于切入166分钟的正题。从目前的观众反响来看,貌似可从《沙丘2》起步,直接展开复仇,等正传故事讲得差不多,再把第一部的内容当作剩余价值榨个前传,如正传火了,像《星球大战》那样搞个前传系列也未尝不可。

  坊间也有不明所以的吐槽,说《沙丘2》都星际穿越时代了,竟然没有人工智能,还像罗马人冷兵肉搏。这话逻辑上没错,却忽略了,《沙丘》原著乃1963年始刊载,距离1968年的现代科幻电影开山之作《2001太空漫游》发出“AI第一声哀鸣”还有5年时差,此前仅有1927年的《大都会》和1951年的《地球停转之日》等少数智能机械体的电影涉猎。有些故事需要将其放在它的创作体系里去欣赏,比如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的《星球大战》系列,如不追随卢卡斯出发的脚步,而是到第七部《原力的觉醒》再上车,很容易因时代的巨变而无法“代入”。

  《沙丘》并非没有人工智能的设计,第一部中以门泰特身份出场的杜菲,其实就是由人类训练成的模拟电脑。原著中,人类经历了与思想机器的大战后将其取缔已逾千年,门泰特作为替代的人类电脑,在“沙丘体系”里被视作逻辑、算力与理性的化身。

  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在科幻小说领域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它在电影世界的至高点,已被后生库布里克拔了头筹。数十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曾尝试把这个复杂的“沙丘体系”推送到观众面前:最早起于1971年的尝试——先是熬死了老板雅各布,后又把特效师丹·欧班农熬进了精神病院;好不容易到了1984年,总算由接盘侠大卫·林奇把它拍完,但也就是拍完而已,并没有像《星球大战》那样在业界雁过留声。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一直在等候它的契机,直到等来了晚生小说几年的丹尼斯·维伦纽瓦,等来了他《焦土之城》和《边境杀手》的功成名就,等来了他一步步向科幻片《降临》《银翼杀手2049》靠拢,然后是《沙丘》第一部的铺垫和站稳脚跟。

  《沙丘2》拆分来看,有诸多似曾相识之处。它的绝境逆袭,无异于古典故事里番邦世子的复仇;它的角斗场景,毋庸置疑是古罗马竞技场的穿越搬运;它的单挑契约,我们在《黑豹》等大片中时有领略;它带领弱势异族向己方强权发起的反水,《异星战场》和《阿凡达》等均已玩过;它的先知图腾,甚至连科幻片《黑客帝国》也没能躲过;至于它政教一体的神秘气息,古往今来有之,乃至未来千年还将继续。

  然而电影是个视听综合体,有故事见长的,也有视觉突出的。比如曾引领3D技术革命的科幻大片《阿凡达》,其故事可谓俗不可耐,放到动画片中,它可以是喜庆热闹的《丛林大反击》,但现实的反击发生在1930年10月27日的台湾雾社,便可以进化成可歌可泣的民族血泪史诗《赛德克·巴莱》。电影的奇妙在于它的无限可能,类似的情节与不同的技术结合,融入不同导演的创作和表达,便成了性情各异的鲜活作品。典型的案例莫过于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故事是单薄的,配乐是单调的,画面也谈不上丰富,但它的探索与创新,从叙事到视觉再到“代入”,皆是标新立异的科幻里程碑。

  《沙丘2》的剧情说来和上一部同样简单。上部是少年落难,这部是少年蜕变——保罗通过一系列生死考验快速融入并取得弗雷曼人的领导权,终发致命一击。不简单的是,导演通过一个个极具美学力量的画面和场景塑造,通过声乐和节奏的调度,让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观影的过程是慢节奏的,然而每一个画面都掷地有声,都是全无废笔的视听饕餮。

  好的电影配乐令人彻底沦陷,《沙丘2》尤甚。观影的过程就像是置身于音涛的汪洋:时而波兴浪起,摇曳着将你推向未可知的远方;时而狂浪翻涌,波峰上布满了奇异浪花;时而怒涛袭来,似乎顷刻将你掀翻。而主人公保罗及绝境求存的弗雷曼人,则是在沙海里踏浪弄潮,尤其驾驭巨型沙虫驰骋的场景,让视觉、听觉与触觉移就一统,高度代入。已经很久没有电影敢于攀登这种视听语言的高峰了,接下来的颁奖季,《沙丘2》继续横扫技术类奖项应该不在话下。

  为了推倒情节脉络上似曾相识的“南墙”,《沙丘2》设计了多重套娃式的反派矩阵来破壁。矩阵最外三层,帕迪沙皇帝、姐妹会、哈克南男爵及其打手拉班已在第一部中奠定,这一部又新添邪魅气息的罗萨一层,甚至连其母杰西卡后半程也有黑化之势,哪怕最后保罗刺死男爵,手刃罗萨,扳倒皇帝,却又面临各大家族的不认。而绝境中与保罗走到一起的战友兼恋人契妮,最后也因为负心汉的政治选择含恨离开。保罗·厄崔迪历经艰险从三四层矩阵的负压中破壁而出,迎接他的又是一系列新的矩阵压迫。

  如今回望《沙丘》第一部,虽难逃忙于铺垫的窠臼,然也正是第一部耐心的铺垫,奠定了其叙事基调以及视听美学的基石,这才有了如今第二部的游刃有余。好的电影就像棋局博弈,高手走一步,已经布局全盘,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作者为电影评论家)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