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法语音乐剧成年轻观众心头好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法语音乐剧成年轻观众心头好

来源:北京日报2024-03-29 10:19

  记者 韩轩

  台上演员正在谢幕,台下观众从座位上潮涌般冲向前方,在舞台下和演员打招呼、握手、拍摄,欢呼声响彻天桥艺术中心,这是法语音乐剧特有的“冲台”仪式,近日,法语音乐剧《唐璜》来京,每一场演出后粉丝们都用这样的热情表达他们的喜悦。

  近几年,法语音乐剧的火爆肉眼可见,尤其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第一波大规模来华巡演的音乐剧就是法剧。从去年在中国巡演的海外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星光熠熠的“法语音乐剧明星集锦音乐会”,再到音乐会版《悲惨世界》,还有如今的《唐璜》,以及将在今年登台的《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法语版音乐剧,何以成为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心头好”?

  《唐璜》演出现场。 记者 方非摄

  现场演出气氛“张扬澎湃”

  法语音乐剧之“热”,《唐璜》是很好的例子。这部法语音乐剧诞生至今整整20年,此前从没举办过中国巡演,第一次前来即反响极好。北京场演出中,大多数观众是年轻人,刚工作不久的白领、大学生所占比例不少,甚至还有不少中学生和小学的高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抱着“接触新事物”的心态看《唐璜》,多位观众告诉记者,他们曾无数次刷过B站上的官方视频,今天终于能“看到真人了”。

  《唐璜》脱胎于文学艺术领域经典的唐璜形象,法语音乐剧给这位风流浪子加上了“遇到真爱”的故事情节。风格上,该剧延续了法语音乐剧“一唱到底”的特色,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弥补略微薄弱的剧情。一段段咏叹唐璜多情的唱段唱下来,一支支热辣的弗拉明戈舞跳起来,现场气氛已相当热烈。

  观众邢心艺在舞台下看得热血沸腾,这位正在读研究生的年轻观众喜欢音乐剧多年,对法语音乐剧尤为偏爱,她大学时“二外”语种的选择就受到法剧的影响,“法语音乐剧带给我张扬澎湃的感觉,有蓬勃的生命力,热情向上。”去年,“法罗朱”和“明星演唱会”来京时,她都不曾落下,今年《摇滚莫扎特》来京的消息一官宣,她就“蹲守”开票时间,早早买好了票。

  风格上与百老汇音乐剧迥异

  其实,法语音乐剧并非一来中国就大获成功,甚至遇到过明显的水土不服。

  2002年,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曾在人民大会堂短暂演出,反响平平。2012年,它再度来京登台北展剧场,“那一次中国巡演,我们赔了一二百万元。”回忆起2012年的演出,如今操盘《罗密欧与朱丽叶》《唐璜》《巴黎圣母院》等多部法剧来华的九维文化董事长张力刚坦言,他一度觉得法剧在中国看不到希望了。

  “那个时期是法语音乐剧爆火之前的铺垫期。”剧评人叶葳蕤说,当年,中国观众对音乐剧的认识局限于百老汇和伦敦西区,能说出来的代表作基本只有《剧院魅影》《妈妈咪呀!》。

  2018年、2019年,法语音乐剧迎来了爆发。《摇滚莫扎特》率先从圈内向外扩散,随后的《巴黎圣母院》彻底“破圈”,影响力和当时市面上的百老汇原版音乐剧分庭抗礼,甚至有赶超的势头。“法剧和百老汇音乐剧风格确实非常不一样。”张力刚说,百老汇遵循的是“讲一个好故事”的宗旨,法剧的风格主打“歌好听”和“气氛炸裂”。

  “百老汇音乐剧要讲一个好故事,故事转折的‘大招’就不能提前剧透。”张力刚说,法语音乐剧反而是一首首流行金曲的串联,先把官摄放到网上,观众爱听歌,自然就会来看剧,背后的逻辑更像是演唱会,“不能因为你听过张学友的歌,反而不去他的演唱会了是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照。九维文化供图

  新一代观众愿为感动买单

  法语音乐剧在国内盛行这几年,也有圈内圈外的观众提出批评:剧情薄弱,故事逻辑欠佳,甚至故事都不完整。对于这个缺点,业内人士看在眼里,但他们都认为,之所以短板明显的剧目还能火,是因为它们切中了年轻观众独特的情感点。

  “新一代观众成长起来了。”张力刚说,如今的年轻人是95后,甚至更多00后、05后,“他们在信息量大且碎片化的时代长大,欣赏艺术需要很快被唤起情感共鸣。”“法语音乐剧的热血、强烈的冲击很对他们的胃口,它不讲什么故事,唱的都是人们共同的情感,新一代观众愿意为剧场里的感动买单。”

  叶葳蕤也认为,法语音乐剧的流行,不是一种戏剧范式的流行,而要把它当做流行文化娱乐产品去看待。“眼下年轻人看剧,追求的是生活状态的共鸣,他们会看作品的气质和自己是否一致。”法语音乐剧风格“放飞”而张扬,带有些许稚嫩的理想主义情结,很贴近他们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小学生会成为法剧迷。

  法语音乐剧的流行也给国内的戏剧创作带来启示。“一个作品至少在一个方面显现出长处,或者能提供独特的价值,比如音乐性、文学性,或是哲学性,一个方面特点突出,观众就能热情地拥抱。”叶葳蕤说,戏剧创作者一定要注重作品和观众的精神契合,满足观众在生活态度、文化认知上的深层需求。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老铁路上的跨国文化联欢演出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