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要闻 > 正文

文艺出海 文化扬帆

来源:人民日报2024-04-03 09:36

  李铁林

  “我的‘精神食粮’有着落了!”听闻喜爱的中国网络小说有望通过AI翻译加快更新,孟加拉国作家亚齐亚兴奋不已。作为忠实读者,她常常从中国网络文学中汲取写作灵感。如今,走出“国门”的网络文学在海外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文学行业2022年海外营收规模已达40.63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39.87%;翻译语种超过20种,遍及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区。

  “乘风破浪”的网络文学,是近年来中国文艺作品“出海热”的缩影。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电影《你好,李焕英》吸引海外影业公司翻拍,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在海外主流剧集专业评分网站获得高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吸引不少海外网友自发助力影片宣传推广……从电影到电视剧,从动漫到微短剧,越来越多文艺作品在海外实现了口碑与市场的双丰收。流淌的文字里、银幕的光影间,海外受众深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中国文艺作品,何以风靡海外?文化的链接是首要因素。在美国,有一个名叫“武侠世界”的中国网络小说网站,开设了专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板块,月均访问量有2000多万。华夏大地,有江山之雄,有人文之盛。随文艺作品一同传播的,是这片土地所孕育的独特文化符号和价值体系,是历史的脉搏与时代的呼吸。从穿越历史的唐诗宋词、侠骨柔情,到热气腾腾的奋斗故事、社会变迁,呈现在海外受众面前的,是极具异域感的全新文化语境,在其中遨游徜徉,收获的是新奇的审美体验。

  传播的热度,亦源自情感的共鸣。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凝练着跨越国界、种族的共通情感。当《山海情》里的村民在时代浪潮中用双手消除贫困、重返经历沧桑巨变的西海固,当《你好,李焕英》中的母亲以无私的爱与女儿告别,当《流浪地球》中人们选择携手同心拯救家园……励志、亲情、热血等人类共通的情感便在作品中交织激荡,构成文艺作品跨越时空传播的“最大公约数”。透过叙事、情节,海外受众能品尝酸甜苦辣、经历悲欢离合、体验喜怒哀乐,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劳作于斯、歌哭于斯的人们实现情感的同频共振。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文艺作品出海驶上快车道,同样离不开日渐成熟的市场推广机制。例如,一家专注数字阅读的企业,着力打造海外门户网站,访问用户量累计约2.3亿,在海外举行的“全球华语IP盛典”等活动收获良好反响;一家视频网站,与国外电视台达成合作,设立专属频道播放中国动画作品……从过去更多依托自发的口碑传播,到如今重视宣发推广、探索行之有效的海外发行机制,拥抱市场、融入世界各地人们的文化日常,中国文艺作品正以更积极的姿态接受海外市场的检验。

  从文艺作品的出海之路,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要跨越“文化鸿沟”、打破“文化壁垒”,赢得海外受众的认同,就要把中国故事讲得更鲜活、更有温度。寓宏大叙事于一个个充满文化韵味、真情实感的故事中,探索更多讲好故事的创新载体,打造更多深入人心的精品品牌、优质IP,出海的文艺作品将会更好助力中国文化扬帆世界。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