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风正当时,舞台上下传递东方美学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国风正当时,舞台上下传递东方美学

来源:文汇报2024-04-07 09:57

  ■记者 王筱丽

  穿上马面裙、手捧戏曲咖啡,欣赏一场国风演出……日前,宛平剧院与长江剧场共同发布“ZUI国风IN国潮”2024年度演出季。演出季紧跟当下深受追捧的国风国潮,集合“家门口的大剧场”和“闹市区的小剧场”3个剧场空间、2个演艺新空间,共推出105台500多场演出及活动,在舞台上用生动鲜活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在剧院里传递东方美学的生活方式。

  中国风浓郁,“天下第一团”加盟

  本次演出季将迎来两部首演大戏,《龙潭英杰》(提高版)与沪剧《苏河十八湾》双双以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和热气腾腾的生活为题材,前者讲述革命者在艰难困苦岁月经历的严酷考验,他们坚守本心,以赤胆忠心迎接革命胜利;后者聚焦城市的日新月异,以小视角反映大变迁。上海越剧院男演员集体上阵的越剧《好八连》则塑造了一幅中国军人群像,一代又一代老兵去新兵来,好八连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出圈的民族舞剧《五星出东方》和对宋韵文化深入挖掘的民族歌剧《李清照》也将与上海观众见面。这两部作品是宛平剧院拓宽演出领域、在剧种样式上的新突破,希望以剧场为媒介,将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呈现在舞台上,为演出季增添纯正且鲜明的“中国风”。

  作为戏曲剧院,宛平与长江在夯实戏码头上始终不遗余力,京昆沪越淮评弹等多元剧种的经典与传承剧目将集体亮相,包括京剧名家史依弘的演出季“季中季”系列、傅希如领衔的京剧《将相和》、沪剧“教科书”级的经典剧目《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越剧青春版《舞台姐妹》、都市新淮剧开山之作《金龙与蜉蝣》、经典锡剧《珍珠塔》等戏迷心中的精品佳作。值得一提的是,“天下第一团”系列演出将入驻本次演出季,宁波甬剧、余姚姚剧、宁海平调、新昌调腔等剧种将轮番登台。

  与此同时,演出季也关注到传统与先锋的对撞。一批小剧场戏曲《假如我不是嵇康》《宴祭》《微神/Vision》《再生·缘》《洞君娶妻》等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审美潮流紧密结合,多元的样式和创新的表达,为走进剧院的观众呈现一幅幅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交织的绚丽画卷,让人在浓郁的传统色彩中体验到新颖别致的国潮之美。此外,国风民乐艺术家方锦龙将以传统国乐接轨流行音乐,带来《青春国乐进行时》——方锦龙和他的弟子们国潮音乐会,呈现一场音符跳动的盛宴。

  打造“氛围感”沉浸式体验,让戏剧提前发生

  步入宛平剧院,一楼共享大厅的中式茶饮区域别具风情,茶席之上,品一壶佳茗,香氛茶饮品种丰富,不仅满足了年轻观众的仪式感,也让饮茶更富人文艺术气息。四楼观景走廊则提供了一个俯瞰全场的优越位置,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剧场独特的氛围。

  作为宛平剧院的艺术美育品牌,“大宛集”今年迎来全面升级,将集表演、展示、赏析、跟学、手作DIY为一体,提高公共艺术教育供给,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不同的学龄人群之间,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让艺术在身边发生。剧院还将规划汉服体验区,推出中式奶茶,推动传统文化与国潮风尚相互交融。

  据了解,演出季还将根据不同剧目,精心打造演出前期沉浸氛围,提升观众的观剧附加值,让剧院不仅仅是一个看戏之处,更是一个集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在2024演出季的现场,宛平剧院将传统与时尚相融合,打造曲项琵琶展、复刻《舞台姐妹》后台布置,让戏剧提前发生。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广西三江:风雨桥上遇非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