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舞台步入芳菲四月天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北京舞台步入芳菲四月天

来源:北京日报2024-04-08 10:05

  记者 高倩

  春光渐浓,四月的北京舞台春意盎然、生机勃发。大批国际名家名团再启访华脚步,北京是不容错过的一站;传统文化势头正盛,持续探索着“中国故事”的更多表达;多部新作接连首演,丰富的场次门类不仅繁荣了市场,也体现出“演艺之都”辐射全国的巨大影响力。

  仅以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为例,全市113个剧场举办营业性演出共计169台583场,吸引观众约16万人次,票房收入约7000万元。

  新国剧《西游记》剧照。

  名家密集到访

  北京舞台又现国际星光

  从北京到瑞士雪山之巅的韦尔比耶,近乎横跨整个亚欧大陆的距离,可以折叠在一张演出票面里:4月4日至6日,韦尔比耶音乐节管弦乐团由艺术总监加伯尔·塔卡克斯-纳吉率领,“驻扎”北京艺术中心。连续3天,“英雄”“自然”“舞蹈”3个主题关键词各自提挈,将贝多芬、门德尔松、圣-桑、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莫扎特等作曲巨擘的作品归纳梳理。

  舞台上,纳吉执棒的乐团与小提琴家布赫科夫、大提琴家科贝金娜、钢琴家马洛费耶夫配合默契,把一首首经典作品演绎得精准动人;舞台外,公开排练、大师课、艺术沙龙、导赏讲座等各类活动密集开展。韦尔比耶音乐节向来享誉乐坛,这一次,它的巨大魅力在城市副中心浓缩绽放。观众崔先生家住海淀区,单程抵达北京艺术中心需要一个半小时,但他愿为音乐奔赴而来,乐团细腻饱满的演奏让他赞不绝口,“一直听说韦尔比耶音乐节的盛名,果然不虚此行。”

  这个春天,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北京,再次彰显吸引国际名家名团的强大号召力:4月3日,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巴洛克乐团首度来华,华丽典雅的音色令人过耳难忘;4月4日,指挥家韦恩·马歇尔执棒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登台国家大剧院,以深厚功底驾驭多部经典电影配乐,醇厚悠扬;4月9日,克里斯蒂安·麦瑟拉与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将带来纯粹的勃拉姆斯之夜;接下来,钢琴巨匠鲁道夫·布赫宾德、小提琴大师平夏斯·祖克曼、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芭蕾巨星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等大批顶尖艺术家将陆续到访,再次点亮北京舞台的闪耀星光。

  布赫科夫、科贝金娜、马洛费耶夫(从左至右)在演奏中。牛小北摄

  深掘传统文化

  中国故事开拓创新表达

  面向世界的同时,躬耕立足之本、深掘传统文化是北京舞台上另一条不变的主线。4月3日至6日,吉祥大戏院叫好连连,《生死恨》《玉堂春》《贵妃醉酒》《奇双会》《穆柯寨·穆天王·大破天门阵》5场梅派经典剧目演出尽展梅派艺术的华光与传承,掀起“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首轮巡演的新高潮;采撷民族音乐经典的国家大剧院第二届“国乐之春”持续推进,4月5日,新加坡华乐团奏响“乐融狮城”音乐会,弓弦上、弹拨间似有南洋的海风迎面吹来。

  带着新加坡华乐团一路成长、崛起的著名指挥家叶聪,深谙传统文化的巨大凝聚力。今年,在“乐聚八方”的主题下,第二届“国乐之春”广邀海内外15支乐团齐聚北京,共奏同源之声。以“乐融狮城”音乐会为例,埃里克·沃森《挂毯》、罗伟伦《海上第一人——郑和》两首典型的“南洋曲目”分列演出头尾,它们植根于新加坡本土的历史民情,奠定全场基调,罗麦朔琵琶协奏曲《天梯》讲述古蜀信仰,谭盾为二胡与乐队而作的《火祭》回溯中国古老音乐的不息长河。纵观全场4首作品,大胆探索、日益精进的国乐不仅是延续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讲述中国乃至世界故事的通行语言。“国乐还在不断发展中,不要过早地给它定型。”叶聪说。区别于西洋交响乐上百年的稳定积累,国乐方兴未艾,还大有可为,叶聪乐于见证并推动它的更多可能。

  创新表达传统文化的巧思和精神始终跃动在北京舞台上,4月3日至6日,新国剧《西游记》亮相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在耳熟能详的框架下,传统艺术的精髓集合现代演剧观念,借玄奘取经的故事叩问“如何面对真正的自己”,予人无限深思。

  新作接连首演

  演艺之都涌动创作活力

  著名作曲家谭盾始终对传统文化抱有一份深厚情怀,对自己生活过的北京城、对历史交汇的中轴线,他有许多感悟与沉淀。4月6日,谭盾新作《北京中轴龙脉之钟》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迎来首演,北京交响乐团携手琵琶名家赵聪,留下乐思中古今对话的深沉回响。

  近期,包括《北京中轴龙脉之钟》在内,还将有一批作品首次与北京观众见面。4月4日,舞台剧《夜行者》登台首都剧场迎来首演,李乃文、唐旭回归戏剧舞台,在跨度长达18年的故事中演绎谍战风云,戏曲、武打、舞狮等元素的运用灵活鲜明。从北京起步,《夜行者》后续将走向保定、天津、苏州等多个城市。

  北京的演出市场发育成熟、积淀深厚,“大家都对北京的市场更有信心,也期待演出的口碑从这里发酵、辐射,带动其他城市的巡演票房,所以都很倾向于把北京作为巡演第一站。”一位业内人士说。新戏、好戏不断的北京,始终迸发着艺术创作的无限活力,很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24年首部新排作品、莫里哀戏剧名作《悭吝人》,国家大剧院制作原创话剧《邓世昌》,北京演艺集团出品、旗下中国杂技团制作演出的大型沉浸式音乐情景剧《梦华·长城》等多部作品将陆续首演,焕发“演艺之都”百花齐放的繁荣气象。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