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银河写手》:理想主义“砍刀”修出荆棘路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银河写手》:理想主义“砍刀”修出荆棘路

来源:北京日报2024-04-09 10:05

  华明玥

  电影《银河写手》构筑的世界,似乎是一个介于现实与荒诞梦想之间的戏台。

  故事的结构很简单,初出茅庐的编剧张了一(宋木子饰)和孙谈(合文俊饰)写出了一个剧本《七秒人》。两人与朋友聚会时,不小心把这个惊世骇俗的故事说了出来,在朋友的疯狂肯定下,他俩开始畅想名利与掌声,甚至为要请姜文还是别人来当导演,争得面红耳赤。

  然而,如今,电影创作是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资本运作,无名编剧去和资本代言人磨合,哪有这么简单。在数轮剧本会上,两位编剧争执、隐忍、爆发、妥协,付出劳动越多,在剧本上的署名却神奇地越来越靠后。接触大厂制片团队时,两位底层编剧也被教训得体无完肤,张了一坚持要呈现情节的偶然性,制片们则认为,主要情节应该合乎大众的预判逻辑,不能天马行空原地起飞,否则一旦投资失利,这巨大的窟窿将由谁来填?

  甲乙双方的较量,感性与理性的对垒,编剧内心深处“跟从才华还是跟从资本”的极限拉扯,构成了这个故事充满张力的喜剧荒诞内核。观影时,坐在笔者左前方的观众在议论:“电影当然好笑,但不知为啥,好多地方就像看到我自己的背影一样,想哭。”

  经历了轮番折腾后,项目胎死腹中。在兜头的打击面前,孙谈更快地认清了现实,他拉着张了一写网剧、写短视频,接受各种枪手工作,但张了一受不了这种仅仅是为稻粱谋的消耗,与那些一腔孤愤的失意者一样,在朋友郑飞毫无征兆地自杀后,他选择回老家。然而,就在他与好搭档告别时,孙谈讲了一个新故事——两个人去边疆寻找一块可能含有鸡血石的大石头。这个故事又点燃了张了一的心火,他自信满满地表示,要把这个名叫“打鸡血”的剧本写出来。于是,人物的成长线,又奇妙地回到影片的开头——一个初出茅庐的闯荡者,凭着胸口那一团野火,来到北京。

  影片将乙方对甲方的怨怼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张了一在离开北京前,把他的新剧本埋在了北京某一棵树的底下。这种“藏宝情节”似乎暗示着男主无处安放的自信,让影片与“编剧多如牛毛,被看见不足百分之一”的现实达成奇妙的呼应,共同描摹了当下电影行业的荒诞气氛。

  对编剧这个行业一无所知的人,能不能去看这部《银河写手》?肯定能,因为整个片子虽然表达还比较稚嫩,但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出编导的野心:在一个狭窄垂直的行业领域内,找到一个不枯燥的、让所有人都能津津有味看下去的讲述方式。

  为让观众细致了解编剧这个行当的套路与苦衷,两位导演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解构专业内容。比如其中一段,就是男主解释什么叫做“救猫咪情节”。“救猫咪”是被甲方反复提及的编剧术语,这个词语讲的是“编剧带节奏”的套路,也是好莱坞商业电影屡试不爽的创作技巧——在经典编剧书《救猫咪》中,商业片的剧情都可被拆分成15个剧情节拍表,随着节拍表的起起落落,故事就既引人入胜又逻辑合理。在解释的过程中,男主不仅把编剧公式摆在观众眼前,还用“小美小帅”式的浓缩版电影解说,以及“打破第四堵墙”的镜头设计来形象化地呈现,不仅让观众了解到何为“节拍器”,看电影如何拆分其结构,降低理解的台阶,也是对“短视频三分钟提纯长电影”之套路的极致调侃,是的,在这个母鸡不如鸡精的观影时代,编剧竞争惨烈,已成为必然。

  总的来说,《银河写手》并不是一鸣惊人的天才首作,但正如剧中台词所说:“得先让别人看到我,才有资格谈接下来我要做什么。”整个电影呈现出松弛玩票一般的荒诞感。有两个荒诞式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就是张了一疯狂码字,去想象那些拒绝过他们的人,纷纷来讨好相求的桥段。通过一场颅内高潮,张了一成功地缓解了事业和爱情双重失意带来的煎熬。看到这里,回想影片前半程的诸多笑点,更品出了一丝糖衣药片噎在喉管里的、隐隐的苦滋味。另一个荒诞情节,是在结尾,众人拿着探测器去找张了一埋葬的剧本。影片在讽刺行业病态的同时,并没有居高临下地开药方,而是将镜头聚焦于小人物的梦想。不管是屡败屡试的编剧们,还是期待被大导演选中的狼人杀演员害虫(李飞饰),抑或是在为项目奔波应酬的青年制片人(宋晓亮饰),他们都曾试图放弃,却又一次次选择奔赴原路,试图用理想主义的砍刀,修出一条荆棘路来。

  作为一部双男主喜剧电影,女性角色塑造上的单薄,是其瑕疵。但张了一的前女友可可(李文茹饰)依旧有其不可或缺的鲜活特质。可可凭借其吃苦耐劳,以及把面子“哐啷一声”放下的干脆,只用一年时间,就从一个做会议记录的小文案,成长为一名跟组编剧。她是这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里走得最快的,也是最不彷徨的,但她依旧在片中,成为衬托张了一理想主义的一面单薄镜子。女主的这种功能化,正映射了电影界乃至整个职场中女性的处境。就这一点而言,电影的使命尚未完成。

  电影终场时,当“人物没有成长”六个顶着气的大字出现在画面中,电影的“叛逆感”得到了空前强调。对初心的坚守,对资本话语权的不妥协,这点青春叛逆是稚嫩的,也是无畏的,而这,才是压抑感情节中的一道曙光。(作者为散文作家,媒体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中国导演毕赣获特别奖

  • 文博会:“美丽工坊”人气旺 手工艺品带动残疾妇女增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