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哈尔滨一九四四》定档4月21日,秦昊分饰双角开启高燃谍斗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哈尔滨一九四四》定档4月21日,秦昊分饰双角开启高燃谍斗

来源:光明网2024-04-18 16:05

  高能暗斗谍战剧《哈尔滨一九四四》正式定档4月21日,将在爱奇艺、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同步燃爽播出。该剧由张黎执导,王小枪、刘天壮、刘劲飞编剧,秦昊、杨幂领衔主演,张子贤、栾元晖、王鹤润、刘宇轩、林家川、蒋奇明、冯兵、李东恒、赵滨、董畅主演,张国强特邀出演,浩歌特别主演,沙宝亮、田小洁、景岗山友情出演。

  剧集今日首曝“信仰不息”版预告及一组实景单人海报,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斗交锋即将展开。

《哈尔滨一九四四》定档4月21日,秦昊分饰双角开启高燃谍斗

  暗流涌动之下悬念迭起,机锋较量之外险中求生

  《哈尔滨一九四四》讲述了共产党情报人员宋卓文(秦昊 饰)被冷血多疑的特务科科长关雪(杨幂 饰)误认成自己的双胞胎哥哥宋卓武,借着卓武是关雪“救命恩人”这层关系潜入哈尔滨警察厅特务科,经历千辛万苦才取得关雪及日本高官的信任,并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扫除障碍的故事。在当日首曝的单人海报中,宋卓文坐在桌后斜睨沉吟,状态看似松弛,实则绷着警惕的神经;关雪则在办公室内若有所思,似乎在酝酿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其余角色则坐立各异,在各自的空间中有所动作,或是打探当下的复杂情势,或是目光冷硬蓄势待发,每个人物都有彼此迥异的状态,让观众不由透过海报的一个画面猜测人物的故事和身份。同时,海报沉郁的色调质感满满,并用倾泻而下的日光或灯光铺在海报的一隅,角色身处强烈的光影对比之间,更增添了故事本身的扑朔迷离之感,而大量留白则为观众留足了遐想空间:谁是做局者?谁是入局人?

《哈尔滨一九四四》定档4月21日,秦昊分饰双角开启高燃谍斗

  “信仰不息”版预告则在一场颇为紧张的对峙中展开,卓文卓武兄弟二人中,一个是语带威胁的劫持者,另一个则跟关雪一起被枪指着后脑、无法轻举妄动,亦无法看到身后之人的长相。这一幕无疑带来巨大的悬念,本应密不可分的兄弟俩,为何打出了看似对立的“身份牌”?兄弟二人此刻是尚未相认,还是已经在心照不宣地配合彼此执行任务?他们防着的究竟是彼此,还是在场的第三人关雪?短短数个镜头便抛出多个疑问,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目光。

《哈尔滨一九四四》定档4月21日,秦昊分饰双角开启高燃谍斗

  随着预告的推进,卓文卓武两兄弟的形象逐渐丰满,一个文质彬彬心思缜密,一个豪情粗犷行事不羁,二人在组织的安排下通力合作彼此掩护,在一次次任务中里应外合完成情报收集工作。宋卓文在明面上跟特务科尽力周旋、博弈争斗,宋卓武则在暗中隐秘行事,但兄弟俩面对的是依然是重重困境,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这是你弟弟?他跟你长得像吗”,暗示着接连不断的怀疑、试探和层出不穷的危机与陷阱,敏感果决、掌控欲强的关雪,聪明缜密、深藏不露的潘越(张子贤 饰),简单粗暴、心狠手辣的胡彬(栾元晖 饰),以及当时盘踞在哈尔滨的各方势力,都是宋卓文宋卓武两兄弟眼前困局的制造者。抓捕、毒气、枪战、爆炸……预告中的人们步步皆险,彼时笼罩着哈尔滨的残酷与挣扎被立体地描摹出来,戛然而止的画面则为观众留下了更多“悬而未决”:宋卓武因何最终陷入险境?宋卓文又能否救出自己的哥哥?惯常将枪口对准别人的关雪、潘越、胡彬等人将迎来怎样结局?诸多悬念亟待观众在剧中一探究竟。

《哈尔滨一九四四》定档4月21日,秦昊分饰双角开启高燃谍斗

  创新叙事开辟新鲜视角,实力阵容打造硬核谍战

  作为一部高能暗斗谍战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以双胞胎兄弟交替身份与敌人斡旋的叙事角度切入,让主人公面对的险境不止是潜流汹涌、处处暗礁的敌方阵营,也不仅来自于孤身一人深入敌后的命悬一线,更叠加了一份源于“自身”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兄弟二人的默契配合是剧情爽点的重要来源,但也因此有着随时可能暴露的巨大风险,如何在步步凶险的境地里分别全身而退并保证完美的时间差,在明处者无可指摘、在暗处者隐匿无形,成为剧集的一大看点。

《哈尔滨一九四四》定档4月21日,秦昊分饰双角开启高燃谍斗

  正是在这样精巧的视角之下,《哈尔滨一九四四》以环环相扣的伏笔设计和层层递进的情节铺陈,为观众带来一场刺激惊险的硬核谍战智斗。剧集以扎实的笔法和周密的逻辑,呈现了丝滑的反转和巧妙的“破局”,为观众带来脑力角逐的极致爽感。

《哈尔滨一九四四》定档4月21日,秦昊分饰双角开启高燃谍斗

  在此基础上,强大班底的创作加持和实力演员的精准演绎,亦为剧集增色不少。《哈尔滨一九四四》的导演张黎曾打造出《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经典大剧,擅长展现宏大叙事、描绘典型人物;编剧王小枪则创作出《对手》《面具》等一系列有口皆碑的佳作,以极致的人物关系为观众带来更具张力的情节设定。此外,秦昊一人分饰双角,扮演性格天差地别的双胞胎兄弟,杨幂则演绎冷艳聪明的反派角色,与宋卓文、宋卓武形成势均力敌的对抗关系,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剧中还刻画了一众鲜活立体的角色,大无畏的革命者、阴险狠辣的特务、畏缩挣扎的叛徒、理想主义的学生……纷乱时局之下,各方势力激烈角逐彼此交锋,并做出各自的抉择和判断,彰显了复杂幽深的人性本质。

《哈尔滨一九四四》定档4月21日,秦昊分饰双角开启高燃谍斗

  4月21日起,高能暗斗谍战剧《哈尔滨一九四四》将在爱奇艺、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同步播出。由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稻草熊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博集天卷影业有限公司、海宁东开之星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出品,海南九珺视听传播有限公司承制,龚宇、刘小枫任出品人,黄隽青、连海云任联合出品人,吴峥、吕玥任总制片人,郭玥、冒曼任制片人。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